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外婆的澎湖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外婆的澎湖湾|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3 16: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上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音乐价值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策略中。
理论依据:音乐新课标指出:基础音乐教育是教师组织、指导、帮助和激励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促进学生与音乐沟通的一种审美教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本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但是,对于歌曲结构的划分与理解还不是很得心应手,对于切分音节奏型掌握的不够准确,本节课我将针对《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重点解决切分音节奏型的演唱,运用本首歌曲进行歌曲结构的简单讲授。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启发法、游戏法、模仿法、激励法
教学手段: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的主要方式。把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四)技术准备:
1.教学课件(PowerPoint)
2.钢琴
3.吉它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
1.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赏能力。
2.有着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
3.很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音乐或歌曲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问题:
1.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如:切分音节奏型掌握不准确。
2.歌唱的气息及音色还需练习。
3.对于音乐的歌曲结构划分掌握和理解的不够准确。
解决对策:本节课主要采用视唱、模仿、教师引导等方法进行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演唱,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感恩之心,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聆听、结构划分、景色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唱准切分音的节奏,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简单的了解木吉他以及校园民谣风格歌曲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咬字吐字要清晰,大部分乐句用跳音演唱。
(二)教学难点:掌握切分节奏。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
2.听吉他版《同桌的你》进教室
(设计意图:听音乐进教室,让学生快速进入音乐课的氛围,吉他演奏版歌曲,可以直接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歌曲《同桌的你》属于校园民谣风格歌曲于本节课整体设计所学有相关连续性。)
(二)导入新课
1.初听歌曲
问题:边听歌曲边欣赏图片,思考歌曲情绪?
2.教师范唱
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结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的习惯,为歌曲演唱打下基础)
(三)新课教学
1.出示歌谱
单手弹旋律,学生聆听
2.第一乐段学习
1)教师单手弹旋律,学生演唱
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做歌曲处理
3.第二乐段学习
4.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单手弹奏旋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音准,分乐段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结构和歌曲情绪的理解)
(四)拓展部分
1.介绍作者叶佳修
2.了解校园民谣歌曲的风格特点
3.介绍吉它
4.教师吉他弹唱
5.学生演唱,教师吉它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拓展学生音乐的宽度,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多样性)
六、教学特点
本节课,通过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了校园民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将吉它这个乐器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这个乐器,了解他的构造以及音色,填补了,音乐课一直采用钢琴作为歌曲伴奏的单一性,拓展了学生音乐的宽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