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三轮冲刺 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含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历史三轮冲刺 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含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7: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一、课程标准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増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热点解读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应该得到全民族的肯定。我们真诚希望所有的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三、知识整合
时间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史实
秦朝
(形成)
政治上: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统一,但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禁锢了人们思想;
5、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和宽窄;开通灵渠;
6、军事上和民族关系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为抵御匈奴,修筑长城;为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汉朝
(巩固)
政治上: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文化上:为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军事上民族关系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今新疆等广大地区);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发展。
三国魏晋南北朝
(巩固)
1、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隋朝
(完善)
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巩固了南北的统一;
政治上:开创科举制;
唐朝
(完善)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3、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辽宋夏金
(完善)
宋朝在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枢密院)、财政(三司使)大权等;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税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民族关系上: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岳飞抗金。
元朝
(发展)
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对外关系上: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发展)
政治上: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内阁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
思想上: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是考试更加规范,但禁锢思想;
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抗倭,是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清朝
(发展)
政治上: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文化上: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
民族关系上: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西藏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在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疆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重难点突破:
探究一:分析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朝代(统一)
朝代(分裂)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西汉(前202年-23年)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东汉(25年-220年)
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
西晋(256年-316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辽宋夏金时期(960年-1127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44年-1912年)
总计1547年
总计934年
材料二:在中国历次大一统中,只存在一些相对短促的分裂,但在历次大分裂中却出现一些年限较长,范围较大的统一,如魏晋南北朝期间有西晋数十年的大一统,南方则一直维持着统一局面。。。。。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郑久平《中华古国古都》
材料三:
朝代
时代特征
表现
秦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和巩固统一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辽宋夏金元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汇聚;
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和两宋经济发展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君主集权的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外交往与冲突;“闭关锁国”等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1、趋势:统一、发展
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破坏国家统一的史实及历代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破化统一:
地方:汉朝七国之乱、唐朝安史之乱等
少数民族:大小和卓叛乱等
国外:倭寇侵扰;荷兰侵占台湾等
维护统一:
地方:加强行政管理、武力镇压等
少数民族:平定、册封等
国外:抗击外来侵略等
探究三: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问题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新疆地区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的标志。
唐朝
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了管辖新疆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和以北地区。
清朝
(1)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2)阿古柏侵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3)1884年,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现代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新藏公路;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新疆的发展。
西藏地区
唐朝
(1)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2)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3)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元朝
元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西藏隶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清朝
(1)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2)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3)1727年(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4)乾隆帝实行金瓶掣签制。
新中国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3)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台湾问题
三国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地区(今台湾),台湾正式属于中央管辖。
明朝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台湾问题
清朝
(1)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2)1885年清政府面对列强侵略的加剧,设立台湾省以加强海防,台湾至此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一部分;(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抗日战争时期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解放战争后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90年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限时检测
一、选择题
1.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北方政权力量小,不能抵挡
C.少数民族原居之地,阶级矛盾尖锐
D.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
2.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D.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
3.古代的建筑遗址也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大运河
4.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这( )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
5.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C.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
D.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6.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人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 )
A.物种交流之路
B.商贸流通之路
C.文明交流之路
D.政治交往之路
7.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唐朝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8.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民族英雄是指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的特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寇
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0.“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往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了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D.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二、非选择题
11.(14分)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徒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事件: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措施:在边疆推行郡县制
西汉王朝如何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以加强朝边疆防御力量?结合贞观年间西南边疆相关史实明材料二中的唐朝“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4分)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唐朝:文成公主人,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合同为一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6分)
特点: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
影响:扩大了国家的疆域,现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现固了国防;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4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发展历程中,曾有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们入主中原后在统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材料三: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葛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报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图一修建的伟大工程是为了抵哪个少数民族?(2分)图二反映了当时实行什么民族政策?(2分)
少数民族:匈奴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个人主中原统一中国的是哪个游牧民族?(2分)哪一项地方行政制度体现其管理国家的“中原化”?(2分)
游牧民族:蒙古族
制度:行省制度
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固时期,清朝为加强北部边疆的管理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2分)
措施:设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葛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报驻藏大臣办理。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2分)
认识: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