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5: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源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1.朝鲜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忠、孝被认为是最大的美德,这说明朝鲜(  )
A.民族、民本意识出现 B.缺乏创新
C.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 D.忠孝治国
2.下图是某班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讨论的内容,据此判断他们正在讨论( )
地跨亚非欧三洲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最大城市之一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A.罗马帝国兴衰 B.阿拉伯帝国的发展C.拜占庭帝国兴起 D.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3.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虽然有着严格的长幼制度,即长子继承全部,幼子什么也得不到,但在继承权上又规定,女儿有继承权,外戚也有继承权。这容易导致(  )
A.封君封臣直辖性的效忠关系 B.大诸侯跨国领有土地的现象
C.父系血缘宗法关系遭到破坏 D.王权衰落和地方割据的加剧
4.奥斯曼帝国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其主要表现在(  )
A.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 B.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
C.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 D.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兴盛
5.恩格指出:“伊期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 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 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6.11世纪时,教皇帕斯卡尔二世否认教会从前以封土形式领有的土地是封土,宣布教会不再充当国王和其他世俗封建主的封臣,不再履行封臣义务。其主要意图是 (  )
A.削弱封建王权 B.维护教会权威 C.抑制土地兼并 D.强化封臣制度
7.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8.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9.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10.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奠定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
11.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 D.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12.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反映出中古时期欧洲(  )
A.封君封臣制度继续发展 B.政府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与贵族矛盾已经缓和
13.《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人人都应安分守法”,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注重(  )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帝国统治 C.调解民事纠纷 D.发展商业贸易
14.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支持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15.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独立
C.严格的等级制 D.相对自由与平等
16.“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 B.阿拉伯人依靠宗教扩张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17.《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于1377年编写。它和完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文献记载的内容朴实生动,富有戏剧性。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
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
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18.从15世纪开始,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们留下了北冰洋地区的详细航海记录和航海图。英国、荷兰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
A.发现新大陆
B.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航路的垄断
C.探索北冰洋
D.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
19.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21.1492年11月12日,哥伦布航行到古巴角附近,并在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
A.主要为了向外传播天主教 B.对美洲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具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 D.给西班牙带来巨额资本原始积累
22.有一位航海家的远航是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进行的,为后来西班牙在美洲的征服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4.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C.美洲经济迅速发展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25.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该表能够支撑的结论是(  )
国家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艘
371艘
196艘
荷兰
65艘
1 770艘
2 950艘
英国

811艘
1 865艘
欧洲
合计
770艘
3 161艘
6 661艘
A.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最多,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国
C.18世纪抵达亚洲的葡萄牙商船数量减少,葡萄牙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抵达亚洲的英国商船数量增长迅速,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26.《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
A.价格革命的发生 B.东方商品的输入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资产阶级的剥削
27.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B.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C.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28.“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这一变化”(  )
A.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D.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
二、非选择题
29.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有何异同点?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不同点
(时间、地点、维持形式)
相同点
30.“秦汉以后无‘封建’” 是当今学术界常见的一句话,言外之意是秦汉以后的中国与“封建制度”下的西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
请简述这些差异。
欧洲
中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
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32.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1)请列举开辟新航路中两位著名航海家的名字。
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影响,有人认为这是促进进步与发展的大事.值得庆祝;也有一些人认为它带来了灾难。你的看法如何?请陈述理由。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根据材料一,画出三角贸易的简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图中的四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经济、外交产生的影响。
罗源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
1-5 CBBCC 6-10BDABC 11-15DCBCA 16-20CABDC 21-25CCDBD 26-28ACB
29.相同点: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2)目的相同: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都是逐级分封,等级森严。
不同点:
(1)时间、地点不同:(2)维持形式不同:西周: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制来维系。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30.
欧洲
中国
政治
王权有限,教权常常凌驾王权之上,地方权力较大
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经济
庄园经济,领地世袭,土地所有权归领主,农民农奴化趋势明显
小农经济,土地所有权归地主和农民。农民以自耕农为主
文化
基督教对文化影响极大
儒家思想是统治思想,无核心宗教
31.(1)城市建筑水平较高;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不同意。
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海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马里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重要文化中心。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城市发展,有宏伟的建筑。
32.(1)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观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历史进步。论据: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冲击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观点二: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空前灾难。论据: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出现“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阶级分化加剧,大量个体劳动者破产,如“圈地运动”;西欧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侵略,造成了东方的贫穷落后;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观点三:一分为二地评价,它既带来进步也引发灾难。论据:从两方面提供论据。
33.(1)三角贸易示意图(略)
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图四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等农作物传人中国,甘薯与玉米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外交: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如图一。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图二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图三中的广州十三行,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