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考提分必读
中考语文复习通关秘诀
——议论文阅读指导
侵权必究
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发表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论题)
论据和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
一、议论文含义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论点
二、论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2.中心论点特点
形式要求
常见位置
表达完整意思的陈述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不能用疑问句)。
有作者对论题的明确判断。
(通常情况下)有明确的主语。
句子不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文章标题(注意中心论点应该是陈述句,要与论题区别开)。
文章尾段首尾句。
文章首段首尾句。
文章中间的过渡句。
紧接开篇的故事或者事实论据之后。
议论文的论据
三、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类型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史实、数据、图表等;
理论论据包括正确论断、名言、警句及科学原理公式等。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四、论证
1.论证方式
立论
例:《谈沉潜》
驳论
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
四、论证
2.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摆事实),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讲道理),即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即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类比论证,把论证的事同另一件类似的事进行比较,以这一事的正确和谬误证明另一事的正确或谬误。
四、论证
3.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4.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
并列式:
将观点分为几个不同方面(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层进式:
分论点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探讨读书“闻道”“问道”“思道”“悟道”。
总分总式:
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分论点——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正反式:
全文以对比论证形式全面、严密地论证观点。
议论文的语言
五、语言
准确性
概括性
鲜明性
生动性
提取或概括文章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法
1.看形式:
肯定的陈述句。
2.看题目
论点型:一句话(有主语和谓语或谓语和宾语)。
论题型:一个词或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问题型:
文中回答问题的句子。
3.看开头:
注意“我认为”“总之”“由此可见”等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4.看中间:
承上启下的句子。
5.看论据:
所有论据证明的共同点,即是论点。
6.看结尾:
总结性语言(往回找意思相同的句子)。
《修炼善良的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宽容与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分宽容)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快乐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
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易错点:
原文中没有中心论点,自己概括时观点不明确或者跑偏,导致错误。
(1)运用文章标题,确定中心论点
(2)关注文中关键信息
如果标题是论题,中心论点要在论题的基础上形成。
如果标题是疑问句,问题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
如果标题是比喻句,本体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如果标题是并列关系的论题,揭示两者关系的语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找出论题,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议论性语句,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看标志词,如“我认为”“总之”“由此可见”等。
观察论据,根据论据与论点之间所具有的支持与被支持的逻辑关系,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
文章阐述性语言的辨识及分析
解说论点、论据。(X
X也就是说/X
X
的例子告诉我们/X
X可以说/X
X意思是/X
X
启示我们)
引出论点论题。(因此/由此可见/由此我们认为/可见/由此我们觉得/总而言之)
补充驳论内容。(有人说X
X然而我们认为X
X/人们往往认为X
X,殊不知X
X
)或观点成立条件(要做到X
X关键是/当然,我们所说XX,绝不是X
X)
阐述观点的意义。(只有X
X才能X
X/X
X是有重要意义的/X
X对我们有积极影响/排比)
针对观点的劝勉及呼吁。(我们应该X
X/在生活中我们X
X/我们需要X
X/X
X是十分必要的/
X
X势在必行)
总结:无论是在原文中寻找中心论点,还是根据原文自行概括中心论点,都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对初步确定的答案进行检验,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2.无法区分中心论点和论题,找错论点。
注意点:
论点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达一种见解或主张。
论题是文章所论述的内容。
如《谈沉潜》的标题,只有一个讨论的对象“沉潜”,而没有具体的看法或者见解,是论题。
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答法
直接回答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论点前有一部分文字
答法
概括段意(按句概括)
引出XX
论点或XX
论题
3.结尾才提出论点
答法
分析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其次......
接着......
最后......
注意:引出中心论点常见形式
1.开门见山(首段首句)。
2.生活现象(中心论点一般以“......是因为......”“由此可见”“因此”“所以”等词引出)。
3.历史故事(作者对事件发表评论时引出中心论点)。
4.引用古语或名言(注意古语或名言不是中心论点,作者解释后提出的句子才可能是中心论点)。
5.驳论提出(即驳论文,首先驳斥对方或公众一致认为的观点是错误的,再树立自身观点,中心论点的常见位置是文章中间或结尾)。
6.文中过渡句(文章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论证作者的观点,一般在摆事实、讲道理之后强调“我们要应该怎么做”;二是分析具体实施办法。中心论点的常见位置是文章中间)。
论据的作用
四、论证
解题思路
论据的作用题
答法:概括论据的类型。(举……事例/引……话作为事实/道理论据)
论据内容阐述。(
阐明了/指出了XX内涵/重要性/意义)
论据和论点关系,(从正反/古今中外的角度引出/证明XX)
不同类型的表达效果。(吸引读者阅读兴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变式一:
材料是否能充当文章的论据,放在哪一段比较合适?
关注问题的本质:
材料能否证明某个分论点(或没有分论点的文章,材料能否证明中心论点)。
变式二:
选自不同段落的[甲][乙]两个论据能否调换位置?
关注问题的本质:
不能调换位置的理由是两个论据分别证明不同的分论点。
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
1.重视积累,不断练习。
2.思考方向:古今中外名人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作用:使论证更真实、具体、更有说服力。
规范语言: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道理论证
作用:使论证更概括和深入。
规范: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论据),证明了……观点,使得论证更具概括性和深入性。
注: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规范: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对比论证
作用:突出强调,严密有力,全面深刻。
规范: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论据),使得论证严密有力,全面深刻,突出强调……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
比喻论证
作用: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规范: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类比论证
作用:它深入浅出,富于启发性,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规范:使用了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与……进行类比,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
论证过程的分析
整体把握
1.明确观点性的语句;
2.明确论据的类型;
3.明确论证方法;
4.明确结构。
细致分析
1.标出句子的序号;
2.分析论据的作用;
3.分析论述性语句与观点性语句的对应;
4.明确句子关系,划分句子层次。
语言规范
1.选择关联词(参考分值)
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2.注意运用议论文语言术语
提出(分)论点,论证,举……事例,引……的话等,从正反两个角度,将……比作……,用……进行类比。
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1.回文定位:词回句中,句回段中,段回文中
2.考虑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等及其作用。
3.对论点的作用。
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严谨性
概括性
鲜明性
生动性
谢谢欣赏学习!
祝君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