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走过哪一个拐角”素材运用指导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扰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走过”,是动态性词语,表示行走的过程;“那一个”,指特定的那一个;“拐角”,既指浅层次的路途中的转弯处,如路的拐角、某座建筑物的拐角、自然界中的山的拐角,更是指其比喻性的意思:生命中遭遇的转折点,比如曲折、坎坷、挫折、困难、转变、失败、挑战等,如心灵、情感、思想、精神、文化、成长旅程等的拐角,即转变的契机。写作时要在文中表现出已经走过了哪一个拐角,重点写走过拐角的过程。走过拐角前,要有铺垫,却不宜太多。走过“拐角”前,遇到了什么事情,走过它,事情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面,你走过拐角,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情感的提升、思想的蜕变、心性的成熟等。
走过城市某条街道的拐角,之前是车水马龙、喧闹繁华的都市景象,之后是幽静雅致的老街生活,那里的人们眼中透出的慢生活的状态,随性、自然、恬淡,仅仅是一个拐角的距离,却活生生地.划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孤独的留守儿童、辛劳的农民工、凄苦的残疾老人,这是我们想象中的社会特殊群体,一旦走过那一个拐角,映入视野的却是社会的善良光辉给予他们的关怀,我们走过心灵的拐角,以微薄辉光给予那些渴望的人们以爱、温暖、幸福的辉耀。走过那一个拐角,我们可以由畏惧病毒、害怕登台表演、惧怕新的挑战,走向直面病毒、你敢于无私奉献、积极挑战自我、适应新的生活等。
【推荐素材】
素材一:曹雪芹的家隶属于汉军正白旗,是清室的包衣。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的乳母,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的侍书,所以康熙即位,曹家得到重用,他的祖父及父辈先后担任江宁织造。织造衙门虽官职官位不高,但可直接向皇帝上奏章,报告吏治民情,充当皇上的耳目。曹雪芹的祖父博学多才,康熙六次南巡,四次就住在他家,当时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后新皇大力整顿财政经济,曹家因长期担任江宁织造,财务亏空大,家产全部被抄没。乾隆初年,曹家再遭厄运,近百年的家族完全败落下来。曹雪芹随家人迁往北京西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生活虽然困顿不堪,但曹雪芹却开始《红楼梦》的创作。正因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富豪到败落的过程,他能从各个方面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生活,深刻体察到封建大家庭中的矛盾与复杂,为《红楼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走过人生的拐角,创造另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
素材点拨:命运的转变,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迎接它的到来呢?一旦走过拐角,新的机遇与成功,就会不期而至。写作时,可以开掘新的视角,如“另起一行,生命每天都是新的”“面对坎坷,我们选择向阳而生”“微薄的星光,足以照耀生命旅程的下一个阶段”等。
素材二:童年时期的邓亚萍个子矮,手脚粗短,为了使基本功更加扎实,她训练时便在腿上绑沙袋,把木拍换成铁拍。即使腿肿了,手掌磨破了,她也从不叫苦喊累。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了国家队后,邓亚萍的训练强度更是堪称全队之首。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点,她就偷练到11点。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成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地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就是靠这样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这位只有1.5米的小个巨人,最终成为了中国乒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着眼点在于有了短板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改变它。写作时,不妨将重点放在如何将短板改变的过程上来。这也是走过生命中拐角的叙事过程,同时,也是心路成长蜕变的过程,在两条线索交相辉映的同时,逐步升腾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的主题,收到“涅槃重生”的质变效果。
素材三:“今天排队做核酸检查,有位老大爷在一旁犹豫很久,问工作人员,检查收费吗?工作人员说,免费的。这边排队就可以。老大爷如释重负,将拾荒的袋子放到一旁,放仔细,几次回头,缓缓走进排队长龙中。那一刻的感觉,说不出来,就是觉得,真好!生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放弃。”
这段微博,描述的是疫情期间,山东青岛的一个场景,微博一发,便在网上瞬间收获了二十多万的点赞量,看哭了无数的网友。这不仅是人性的美好,更是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运,还是对人权最好的尊重、最好的诊释。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着重点在于面时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人性的本色,来正视这些变化。在生命的拐角处,人性的真善美,会收到“烈火”般的焚烧与考验。写作时,可以运用到“人的高贵,在于保持初心至善”“保持本色出演,人性才最可爱”“聆听来自拐角处的生命的回音”等。
【佳作示例】
走过那一个拐角
丁泰廷
走过那一个拐角,守得云开月明。一池月光,跃过陆家嘴摩天大楼的霓虹灯,照在青木女墙上。走过那一个拐角,让发展与传统并存,让现代与古朴同光。
走下公交车,转地铁,出站。距离家不过三个小时,我却已身处这座大都市的繁华之中。此行目的,是代表家乡族人,拜访少年离乡、定居此地的姑爷爷。根据地址,他家在浦西一个老小区里。奈何,车水马龙,相互交错,如何是好?
忽然想起,上次拜访时,他家的门前,有一条由北转东的拐角,那个拐角很窄,仅能容两人通过。由此,望着导航上那一条几乎笔直的路线,我不禁叹息,那只是一个重名的地方罢了。我应当跨越多少街口,走过那个拐角,才能给他捎去那一份故乡的温暖。
是夜,大楼的霓虹灯和路灯次第点亮,像是一簇燃烧不尽的火焰。驻足,询问路人,竞无一知道那个地址的所在地,他们只知道住处和单位之间的两点一线,却无暇走过那个拐口,看到黄浦江上的月光。
我知道,我迷失了方向。抬头,远远望见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耀眼而迷离的光芒,他们像是一座座灯塔,呼唤着城市中只会低头走路的途人。
一切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都模糊了,只剩下那个拐角,拐角旁姑爷爷的那口天井。
打电话询问家里人,终于获悉准确的地址,我加快步伐,从这里出发,潜入那个港口,刹那,都市的繁华都消失了,只有两侧破旧的水泥房,墙壁上挂着大功率的白炽灯,发出昏黄的灯光。
逐渐靠近目的地,两腿虽然愈发疲软,但之前在繁华街头的晕眩和迷茫感却瞬间不见了。我知道,此刻,我代表着姑爷爷心中的家乡。港与港交织着,以前的记忆也更加明晰。我向前望去,却不像是记忆中的拐角。退出,原来是走错了,我轻轻叹息:城市,迷了太多太多游子的眼,他们寻找着梦想,却无法逃脱一望无际的迷茫。
我驻足,回想起一路艰辛的历程,而今终于到了那个拐角。墙上,翠绿的爬山虎已攀了几十年,一只老猫坐在拐角处,打着哈欠,双眼闪闪发光。不远处,走过那个拐角,一个月亮映在天井里,屋檐下,还有一个苍老的断肠人。
无论如何,我还是走过了那个拐角。但我希望,那些古老的记忆,那些悠长缓慢的生活,不要被人们遗忘。
走过那个拐角,云开月明,放慢脚步,与往事一起回味!
【教师评点】
文章将“发展与传统并存,现代与古朴同光”的都市缩影,用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来,更将社会与时代的最强音“寻梦与追忆”巧妙并举。不仅将老一代人的期盼与新新少年的纯净的心相融合,更是将走过拐角,自己的思想演变与情感变幻的过程写了出来。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思绪灵动多变。
少年的心灵,如同闪耀着明辉,天下自大同,古今同根脉。唯有守住传统,将现代的元素融入,才能真正突破思维的“老胡同”,走出属于中华的新转角!这不仅是为文的新意,更是为人不可或缺的品质。小作者语言素朴,文笔清新,读来意趣盎然。
命题作文“铭记”素材运用指导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一双双温暖的手,一句句暖心的话,一个个关心你的眼神……日月之下,我们牵手走过,每个努力生活的日夜都值得被记录,每份平凡的了不起都应当被铭记。
请以“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名师题解】
一般来说,作文在写作时要考虑好三个方面的内容: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
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本次作文题目“铭记”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深深地记在心里”。再根据材料提示,“铭记”的内容很多:生活中,那些给人以帮助、温暖、关爱的事情,都应当被铭记。这就是说,本次作文写作的范围是宽泛的。文题是一个动词,在审题时可以采用“添枝加叶”的方法进行题目扩展:谁铭记?铭记什么?谁铭记什么?等等。考生应该明白:“铭记”的不仅仅是事情本身,更是事情背后所隐藏的深情厚谊或深远意义,以及事情对自己的人生启迪、感悟等。
其次,要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很多,是不是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写进作文?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一问题,就是要我们注意:为什么要写这一“铭记”的内容。可以简单地说,写铭记的“人”或“事”,一定是这“人”或“事”对自己影响深远、或是意义重大,这样,作文的立意才能高、新。像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许许多多的医护工作者们、公安战警们、志愿者们,他们舍小家保大家,冲锋在最前线,他们为别人赢得时间,赢得生的机会和希望,这样的人和事,无疑是值得写的。
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其实,这是要考生注意写作技巧。比如开头导入要简洁、过渡照应要自然、抒情议论要适宜等。以及注意修辞等语言运用上的特色,这样,作文的亮点就多了,获取高分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推荐素材】
素材一: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探月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计划首次实现从月球采集样本带回地球,为我国探月工程中“绕、落、回”三步战略画上完美句号。按照计划,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之后,飞行五天的时间到达月球轨道,然后经过多次变轨修正之后,嫦娥五号分离,其中“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表面着陆,着陆地点在月球正面风暴洋西北部地区的吕姆克山附近,然后放出月球车,此次的月球车能钻勘月表2米以下的月壤样本。嫦娥五号搭乘“胖五”开始探月旅程以来,进行了20多天,于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素材点拨: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意义深远,中国在科技创新、科技强国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让世人知晓“中国”的力量。这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注定它必将载入史册,被人们铭记!
素材二:河北省石家庄市暴发新冠肺炎。辛集市立马组织医护人员前去支援。第一批是在2021年1月5日清晨5时出发奔赴藁城区廉州镇。辛集市中医院的护士张丽芳也在队伍中。1月6日晚,辛集市中医院在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时,得知支援藁城区的医疗队员中医院内一科护士张丽芳的母亲突然去世,医院本打算为她申请回家奔丧。此时,张丽芳正在支援石家庄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得知消息后,她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现在正值抗疫紧要关头,我要继续战斗!非常时期,原谅我不能尽孝。”张丽芳强忍内心的悲痛,向着老家所在的方向鞠躬遥祭,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歉意。张丽芳说:“家里有弟弟尽孝,我在这里为国家尽忠!”当日21时,张丽芳又跟随医疗队从藁城区奔赴栾城区,继续开展工作。
素材点拨:古语云:“忠孝难以双全。”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大批优秀中华儿女,他们怀揣着对祖国的“忠”,为国家奔走效力,甚至流血牺牲。他们虽没有在父母亲面前“尽孝”,但他们把“孝”藏于心间,用“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行动去践行一位炎黄子孙应该担负的使命,他们是真正的国家担当!
素材三:武汉鄱阳街139号,一栋黄色的三层俄式建筑,二楼一个房间的窗户却始终紧闭。1927年8月7日,是一个被镌刻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日子。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中国革命该往何处去,成为中国共产党亚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明确前进方向。最终,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等21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中央级别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会议确定的方针,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先后领导了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神州大地到处燃起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
如今,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武汉最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26岁的赵凯怡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临近春节的一个休息日,她带着父母来到这里参观。她说:“我的爸爸是一名老党员,今天特地带他来‘打卡’。回顾近百年前的历史,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更加深刻地体会这个国家经历的屈辱与抗争、苦难与辉煌。”
素材点拨:“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始终被铭记。风卷云涌,沧桑巨变。欣逢盛世,不负盛世。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争中,英雄的武汉城再次向人们证明:英雄的城市注定被铭记!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他们应当永远被铭记!
【佳作示例】
铭记
吴芯蕊
无论星空多么遥远,我总感觉你没有走远。你的笑就如同一颗宝石,在心灵深处闪闪发光,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题记
那天午后,阳光穿过树枝,细细碎碎地洒在书桌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摞作业,心情烦闷极了。轻轻合上书,抬眼看着窗外那一尘不染的蓝天,悄悄打开房门,出去散散心。
走在柏油路上,呼吸着外面清新的空气,听听树边蝉鸣的歌声,脚下踢着一颗颗小石子,心情舒畅了不少。忽地,微风乍起,清甜的赤豆汤的味道迎面扑来,那诱人的香气吸引着我,双脚不由自主地向那梧桐树下的赤豆摊走去。
“小姑娘,来碗赤豆汤吗?”我笑着点了点头,抬眼看向那位热情的老奶奶。浅蓝色的衬衣将她苍老的面容衬托得充满生机,腰间围着一件碎花的白色围裙,虽已泛黄,但是干干净
净。她转过身去忙碌,空气中似乎仍夹杂着她转身离去的清香。“好嘞!汤来了!”正在我看得出神之际,耳边传来了老奶奶的亲切声音。
老奶奶将赤豆汤端给我后,就在藤椅上躺下了。还没来得及品尝完这碗可口的赤豆汤,头顶就轻轻传来一声同样苍老的声音,“怎么这样就睡下了,别睡着,防止着凉。”寻声望去,一个老爷爷蹑手蹑脚地来到老奶奶身边,一手轻轻拾起放在树干上的风衣,又小心翼翼盖在老奶奶身上,蜻蜓点水般轻柔,而另一只手呢,缓缓地将老奶奶那被风儿吹乱的发丝拂到耳后,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温柔似水般地摩掌着老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颊。老爷爷垂眼看向老奶奶,眼里流露的满是心疼与浓浓爱意。
突然间,老奶奶微微翻过身,皱了皱眉头。老爷爷眯起眼看了看如火球似的太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转身站起,拿起一件外套,放在藤椅上方的支架上,为老奶奶遮起了太阳强烈的光,为她留下一片阴影。老奶奶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嘴角露出甜甜的笑意,如同在母亲怀抱中安然睡去的婴儿一般舒适。老爷爷也笑了。他的笑容如此动人,如花一般绽放在我的心头,带走了我心头所有的烦闷。
是啊,这是一种静谧之美,是一种不染尘埃的纯净之美。他们相濡以沫,他们心心相印,他们风雨兼程。在这个温暖的午后,他们真挚的爱,犹如一泓泉水,荡涤人的心灵,给人以憧憬,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令人铭记!
我轻轻拿起勺子,轻轻搅拌赤豆汤,浅尝一口,那甜糯的赤豆清香在口腔中漫延,让人久久不愿咽下。
我把钱悄悄放在桌上,轻轻离开,我不忍打搅这一刻难得遇见的美丽。
太阳仍在头顶倾洒着阳光,明媚而温暖,像极了老爷爷对老奶奶的那份柔情、那份爱意。我的眼眸,有点濡湿了……
我庆幸自己,在这个午后,铭记了一幅田园诗般的美好,铭记了一种人世间大美的情感!
【教师评点】
整篇习作充满了一种静谧,一种诗情画意。作者从生活中截取出一幅很温馨的画卷,轻轻打开,便荡漾出幸福的味道。没有多余的言语,也没有刻意追求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的积淀,有的只是幸福的琐屑。在唯美的文字中,让人铭记住一种情感之美。习作素材平常,但立意深远,于平凡中彰显出人性之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