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国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苏联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
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
禁运
。
3.提出:1953年,
周恩来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5.发展:
1953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
印度
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6.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
知识点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
亚非
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典型——万隆会议:
(1)召开:
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万隆
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这是
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
周恩来
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__合作
_。
?【合作探究】1
【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概况。
【答案】
(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合作探究】2
【问题】阅读教材及结合材料,讨论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怎样完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影响?
【答案】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合作探究】3
【问题】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在中国同印度政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中提出的,后经发展,由中、印、缅三国共同提出。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当今社会,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可以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指导原则。
【合作探究】4
【问题】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案】
【合作探究】5
【问题】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个方针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答案】
求同存异;
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合作探究】6
【问题】
【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合作探究】7
【问题】
【答案】亚非国家虽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但各国间也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再加上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亚非会议的成功,进行了一系列阴谋破坏活动,使会议初期出现了分歧方针来呼吁各国和矛盾。周恩来用“求同存异“的方针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他用平等的态度来平息争论,用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赢得了各国的尊重和赞同,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也促进了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推动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2019年四川广安)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答案】A
2.(2019年湖南常德)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D
3.(2019年云南昆明)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方针是(
)
A.不结盟政策
B.“求同存异”
C.“非暴力不合作”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4.(2019年四川达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答案】B
5.(2019年广西贺州)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B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7.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它们配上标题,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外交成就????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答案】A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提出者是(???
)
A.?朱德??B.?周恩来??C.?毛泽东??D.?陈毅
【答案】B
9.
下图是2015年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rica的首字母“aa
”组成“60”字样。促使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答案】C
10.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
【答案】A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最先提出来的,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
(???
)
A.?1950年访问苏联时 ?????B.?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4年访问印度时 ?????D.?1954年访问缅甸时
【答案】B
12.(2018?滨州)如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参加万隆会议
B.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答案】A
13.(2018?杭州)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下列能够反映周总理外交风采的史实是( )
A.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B.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C.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答案】C
14.(2018?海南)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
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如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答案】A
15.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答案】A
二、史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3)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答案】
(1)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外国侵略。
(2)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苏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3)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国力强大是提高国际地位的根本保证。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