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1 11: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二、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最牛老爸梁启超
1、给红色字体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恩惠(
)卸却(
)纵然(
)
监督(
)循环(
)如释重负(


lǎn
mǐn
huì
xiè
zònɡ

xún
shì
字音形
心安理得:
别出心裁:
洞察幽微
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的疾苦。
悲天悯人:
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如释重负: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对事物、道理,观察、理解得透彻。形容能从细小的事物上发现事情的本质。
2成语解释
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证明论点的材料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事理等
基本要求
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议论文三要素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师生探究
1、速读全文。(自由的诵读)
读完后回答问题: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6

(1—
3

(4

(分--总

整体感知
2.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3):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说)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说)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总结)
合作探究(谈苦)第1-3自然段
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作者是如何得出答案的?
作者先用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一一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2.作者通过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比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吗?

失意
老病死
知足
安分
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作者先用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一一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用:引起读者兴趣,给人新奇之感,显得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研读——把握论证过程
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
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4、为了说明“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等。
5、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作者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都是没责任的表现,然后把对于个人的责任扩展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接着用两个
“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最后总结:未尽责任的苦痛是最
苦的。
6、作者在第三段中,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
论证思路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直到把出现的论证方法都分析完,关键是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1.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增强说服力。
合作探究(论乐)第4段
2.“翻过来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有第一部分的“苦”过度到第二部分的乐“乐”
3.支撑“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观点的句子是哪个?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道出了苦和乐的关系。
4.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引用了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得”。
比喻论证“海阔天空”
对比论证“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有利的证明了本段的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这一部分论述了什么?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合作探究(担责任)第5-6段
2.“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3.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归纳小结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答应的事、欠人的钱、
受人的恩惠、得罪人没赔礼
负责任之苦与贫困老死之苦
引用论证:
古语,俗语,名言
比喻论证: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负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引用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
中心论点
举例论证
结构梳理: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有苦才有乐
苦中有真乐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板书设计
中考链接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恩惠
(huì)
赔礼(péi
)
悲天悯人(mǐng)
B.契约(qì)  
纵然(zòng)
如释负重(shì)
C.卸却(xiè)  
包揽(lǎn)
海阔天空(kuò)
D.监督(dū) 
达观(dá)
别出心裁(cái)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
B.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募里去。
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D.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

心情放松了许多。
B.?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