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1 12:1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刘禹锡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了解“铭”的文体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3、理解文中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曾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而被贬为地方官。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至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后又将他的住所由城南调至城北,并把房间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于是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但是这次只给了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的房子。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连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于是他便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选自《刘禹锡集》(课P95注释①)。
写作背景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课P95注释①)
文体简介
 
1、试读课文,并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词,可同桌、前后桌交流学习,也可直接问老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

自主学习
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xīn
hóng rú
tái

读准字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对停顿
1、自由朗读。
2、同桌对读。
小试牛刀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利用手里的工具书,同桌、前后桌互译课文。如果遇到疑难解决不了,请做好标记,可与同桌、前后桌以外的同学交流学习或直接问老师。
合作学习
仙:这里指仙人。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学情展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能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
入:映入。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来到室内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平民。
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 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在陋室里)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案牍:指官府文书。
劳形: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何陋之有: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它就好像)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来到室内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平民。 可以在陋室里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就好像)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翻译全文
合作探究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文意?
2、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4、作者在文中提到诸葛亮、扬子云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2、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
山 水
比喻起兴



陋室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室不陋
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
4、作者在文中提到诸葛亮、扬子云有何作用?
明确: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以此类比,证明“陋室”不陋。
注: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扬子云,即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明确: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景)
生活情趣(高雅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人)
 托物言志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小结课文
拓 展 延 伸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下。针对他(或她)的这种思想,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学以致用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意义。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②惟吾德馨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④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文书。
当堂练习
2.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4、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5、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6、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作业
1.背诵并准备默写《陋室铭》。
2.完成关于《陋室铭》的相关作业。
教师寄语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