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30 20: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安塞腰鼓刘成章 安塞腰鼓是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融合了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卷首语上一页下一页封面底面课文阅读字词积累课文分析课后练习拓展学习课文朗读三维目标课文导入课文阅读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2)狂舞:纵情的跳舞。
(3)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4)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5)亢(kàng)奋:极度兴奋。
(6)晦(huì)暗 :昏暗,不明显。
(7)羁(jī)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8)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9)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10)烧灼:烧、烫,使受伤。
(11)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12)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13)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14)淋漓: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15)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16)蓦(mò)然:突然,猛然。?
(17)冗(rǒng)杂:繁杂。 字词积累三维目标(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试着模仿。课文分析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形成强烈的气势,表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力量。许多排比对仗工整,气势昂扬。

虚写。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它力量的喷涌。此时的人成了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通过宣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才能使一切都变得渺小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呢?

场面感受
课文分析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过前句对后生们的动作的描写,如“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使你感受到生命和力量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生命的旺盛、强劲与活力。生命因力量而再现其奇伟磅礴的气势,力量会因生命而更加惊心动魄,旺盛强劲,催人奋进。 

这种力量来自生命,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生命的流露,是黄土高原深厚底蕴的外在表现。
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比喻贴切形象。

因为鼓声是在最急骤、最热烈、最高亢、最火爆的时候突然停止的,对比之下,世界显得格外静;人的情绪也正处于最亢奋的状态,想象力最活跃的时候,鼓声停止了,人的思维却还停留在想象的世界中,一时无法与眼前的现实世界接轨,故而对现实有陌生感。
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因为太静,所以才能听到“渺远”处的鸡啼,隐隐约约的鸡啼反而使得周围的世界更加寂静。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好一个安塞腰鼓” 共出现了四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使内容具体化,内涵加深,强调突出作者赞叹之情。“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将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分为五层,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安塞腰鼓气势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与读者产生共鸣,给人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第五层,写节奏,给人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者的极度赞美之情,突出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使文章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把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地深化和升华。  课文分析课后练习二、解释词语
(l)忘情
(2)狂舞
(3)闪射
(4)火烈
(5)亢奋
(6)晦暗
(7)羁绊
(8)碰撞
(9)搏击(10)烧灼
(11)奔突
(12)辐射
(13)翻飞
(14)淋漓一、疑难解答.
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与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写的?
5、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有什么好处?
8、 “使人想起”三段作者联想到什么?
9、“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 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10、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穷生活的农民,哪来的强大力量?) 一、疑难解答
1、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 是蓝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 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这样写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壮阔、豪放、火烈。
3、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再 用排比。
4、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 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
5、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6、虚写。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7、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8、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 开放的。
9、这种力量来自生命,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生命的流露,是黄土高原深厚底蕴的外在表现。二、解释词语
(1)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2)纵情的跳舞。
(3)闪耀,放出(光芒)
(4)像火一样热烈。
(5)极度兴奋。
(6)昏暗,不明显。
(7)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8)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9)奋力斗争和冲击。
(10)烧、烫,使受伤。
(11)横冲直撞;奔驰。
(12)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13)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14)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课文朗读:安塞腰鼓 朗读小窍门:
朗读课文时要做到流利,通顺,富有感情,建议知道课文大意,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后再朗读。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中表演,2009年国庆典礼,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许多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成语文书中的课文《安塞腰鼓》。
音乐素养作者资料视频欣赏课文资料
作者简介 刘成章,中共党员。1937年生于陕西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读初中时(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7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著有散文集《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集》、《羊想云彩》等。
音乐素养作者资料视频欣赏课文资料安塞腰鼓视频音乐素养作者资料视频欣赏课文资料相关音乐欣赏:《黄土情》 安塞腰鼓鼓声欣赏音乐素养音乐素养作者资料视频欣赏课文资料编者:喻敏敏
黄英豪
班级:初一八班
指导老师:韩安娜
刘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