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乐队》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的小乐队》
课型或模块
唱歌课
学校
年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交流与欣赏、创造与表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歌唱演奏中学习合奏的知识。
3、知识与技能
学会唱歌曲《我们的小乐队》;能用乐器以“X、
XX
、
0
”三种节奏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我们的小乐队》,能用乐器以“X、
XX
、
0
”三种节奏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歌唱演奏中培养小合奏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小乐队》是花城版《走近音乐世界》第四册第7课重温学过的音高与节奏中的一首单乐段的儿歌。C大调,
,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进行曲速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自豪地唱着歌、吹着号、打着鼓的形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本课面向的是一群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感受和表现音乐,运用“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学理念为指导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
钹、小军鼓、大低音鼓、三角铁、双响筒、沙锤、碰铃、手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节奏导入
复习节奏:“X、XX
、
0
”
让学生分别用手拍击节奏:(1)
|
X
0
0
0
|(2)
|
X
XX
X
0
|
并按这两条节奏为歌曲《我们的小乐队》伴奏。
拍击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通过节奏的复习,让学生感受
拍的节拍规律和掌握歌曲中典型节奏型,为接下来的合奏作铺垫。为新歌伴奏,帮助学生无意识记忆歌曲旋律,感受音乐的风格。
二、新课讲授
听歌曲范唱
让学生自己去找歌声进入的特点和位置在哪里,并教学生用数拍数的方法,使用节拍提示如“1、2、3、噢”
仔细聆听歌曲范唱。找歌声进入的特点。
让学生养成听歌曲前奏的习惯。
趣味发声
在歌曲中抽取典型的难点乐句作为发声练习曲:1
2
3
4
5
6
7
i
|
i
·
1
i
-
||发“lu”音,轻声唱。
学生用柔美、圆润的声音唱。借助手号的带领,从视觉及动作上感受音的高低。
解决本课难点乐句:八度跳进。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为接下来的歌唱教学作好准备。
新歌学习
弹琴带学生唱。处理歌曲:请学生仔细观察乐谱,发现几个力度记号。
用优美、圆润的歌声唱。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在歌曲表现活动中,在有力度记号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观察、模仿、欣赏中感受歌曲,表现歌曲。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拓展创编
敲一敲,我能行!
分组一边唱歌一边为歌曲伴奏。
女同学以“小军鼓”的节奏,男同学以“大低音鼓”的节奏,分别用拍手、拍凳子的形式为歌曲伴奏。
初步体验合奏加合唱的表现形式。
请几位学生为歌曲伴奏。
学生分别用钹、小军鼓、大低音鼓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听辨能力,同时巩固新歌的学习。
“小乐器超市”
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各自讨论、创编。
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选择最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可以选择“小乐器超市”里的乐器、小军鼓、钹、大低音鼓,或自己喜欢的其它方式,如:拍手、拍腿、跺脚等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展开想象,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在愉快中探索——游戏——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汇报展示
各小组汇报展示。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汇报、展示。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现的舞台,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总结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
1、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2、师总结评价。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习和感受到的内容。
回顾知识点,反馈教与学的效果。
课后反思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音乐学科的特性,为教学内容服务。能够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平等地互动交流,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有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也关注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给她们个性发展的空间。
听觉是体验学习音乐的基础,我把歌曲的旋律音乐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如:课前的组织教学中的节奏复习、趣味发声练习,都是在围绕音乐在活动,使学生反复地感受歌曲,为正式学唱奠定基础。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也就丰富从容了。
注意音乐教学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玩玩、学学、唱唱、演演”等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为创造、表现音乐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设计虽然在原始教学上有所突破,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和交流似乎显得有点欠缺,通过科学的评价,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