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
欣赏·评述
课题:《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下
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美术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在作品中,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型形式,还蕴含着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 -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五、学法指导:
本课利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以表达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学生熟悉的内容,增加直观性,引导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研究,使学生从教材中寻找提示,在观察对比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探究而获得成就感,因成就感而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教学导入 展示凡高作品《星月夜》
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件作品的初步感受。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弹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通过作品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发展阶段 1.分析作品:
(1)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 《洪 荒风雪》《杨柳浴禽图》。
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
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的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发展阶段(新课学习) 2.互动探讨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5分钟)
(1)展示作品《击鼓说唱俑》 《年年有余》。
问题:这两幅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的具体特征的?
(2)展示作品《马赛曲》 《亲吻婴儿》 《面包》。
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
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编显得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课堂实践 3.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师简要介绍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8 分钟)
展示作品《玛丽莲●梦露》、《红蓝椅》、《包裹海滩》、《析世鉴一天书》
组织学生讨论: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作者想表达什么?
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 -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课堂小结 教学总结(1分钟)
我们欣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要想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努力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
从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余选择其他美术作品,特别是和课本所选类型不
同的国外美术作品或现代抽象作品,尝试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
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板书设计
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有: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1.对作品造型的直观描述
叙述。“即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像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这一点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
2.对作品形式特点的分析
形式分析。“是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
如果说上一步骤是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那么这个步骤则是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从对比中找出每 件作品构图、形状、色彩、质材等方面的差异。
3.对作品内容意义的解释
解释。“即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4.对作品价值的判断评价
评价。“既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这种比较应尽可能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流派或时溯。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形式与表达内容是否有协调性与统一性。”
这是凡?高晚期的代表作。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和星星。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这是凡?高的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也包含着画家深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非理性的成分。凡?高的这种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情感因素,这与印象主义绘画只是停留在描绘客观世界外表的光与色的美有着根本的区别。
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年轻船夫,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方,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
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花鸟画不拘成法,大致说来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由于画家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怪异晦涩中隐含着痛苦,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实情感的最贴切表现。《杨柳浴禽图》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一种心境。图中几枝杨柳在寒风中飘动,树干斜出画面,似在向人们诉说世事难料的辛酸,而那立于树干之上、展翅梳理的八哥则安详怡然、自得其乐、静中有动,使人感到荒寒萧瑟中蕴涵勃勃生机。
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北高原的洪荒原野中行进着一支由地质勘探队员组成的驼队。漫天的风雪映衬出队员们为祖国探寻宝藏而不惧艰苦与风险的坚定意志和英勇豪迈气概。《洪荒风雪》的构思得之于作者青藏公路行程中的切身感受。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戈壁滩艰难跋涉一个星期都不见人烟,突然,远处传来驼铃声,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一队地质队员迎面而来,这意外惊喜令人永生难忘,从而创作了《洪荒风雪》。作者以仰视的角度突出表现了几个地质队员骑着高大的骆驼行进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的情景,作品中人物乐观、豪迈,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
这幅《狼牙山五壮士》是表现抗战的经典作品。五位抗日战士呈金字塔式构图,具有纪念碑般的效果,坚实而不可撼动,五个人动作神态各异,或回头怒视,或大义凛然,有的战士紧握双拳,表现出依然想消灭敌寇的愿望。作品既热情歌颂了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又寓意和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与必胜的坚强信念。作品中人物描绘惟妙惟肖,具有很强的体积感,整体色调偏冷,演奏出为中华民族献身的壮丽篇章。
从这一陶塑人物的整体造型来看,作者显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重表现说唱艺人的一种特殊神气,他光膊赤足,左臂环抱一鼓,右手前举,席地而坐,那充满激情的神色,足以引起观者心灵上的共鸣。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观众在观看他的出色表演。
此画采用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意就转变成为了“年年有余”。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中国人在过春节的时候有贴年画“年年有余”的习惯,鲤鱼活蹦乱跳、胖娃娃嬉笑玩闹给人们一种热闹欢庆的感觉。“鱼”和“余”字是谐音,表示丰盛、富足的意思,反映了人们希望年年丰收、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与憧憬。
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她站在人群之上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那张开的羽翼,飞舞飘动的衣裙,和召唤性的内在激情,表现出急速的运动和奔放的革命热情。两腿大步向前迈进,更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女神占据整个浮雕的上半部,正从人们头顶上疾驰而过。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前进。其中心人物是一个有着大胡子的战士,他带领自己年轻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少年依傍着父亲,走得更加坚定有力。和这个跃跃欲试的激动少年相对应的,是走在其后的沉着刚强的老人,他仿佛多次为自由而战,现在为了祖国又从容奔赴疆场。行列的最前面,号手正在吹响进军号,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战士,有弯腰系结兵器的弓箭手,这些细节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所有这些人物被组成一个整体,显示出一种剑拔弩张的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