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浙教版科学复习 物理必刷——热力学归纳与提升(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中考浙教版科学复习 物理必刷——热力学归纳与提升(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0 15:14:48

文档简介

中考必刷题:物理必刷题——热力学归纳与提升
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一块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
.试管内的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水蒸气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
D
.三峡大坝发电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2、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
.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3、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
则有(?
C?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C?
)
A
.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
.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
.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
.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5、由?,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若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减至原来的?
C
.若加热前后温度差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C?
)
A
.最大
B
.最大
C
.最大
D
.
6、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B?

A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
.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7、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以下对于水的描述中不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B

A
.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脚能够促进睡眠,利用了水能够热传递的性质
B
.冬天水管里的水上冻后水管容易发生爆裂现象是因为水的温度太低,冻坏了水管
C
.夏天,往地上洒一些水感觉凉快,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
D
.冬天,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夜晚往稻田内灌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大的性质
8、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9、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
.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
.水蒸气与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C
.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增加
D
.烫伤过程中水蒸气比热水多了一个液化过程。
10、如图所示,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A

A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C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11、如图所示,2只相同的烧瓶,瓶塞上各插入1支温度计,瓶内装有电阻丝,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1、R2?在烧瓶中装入煤油或水(水的比热容已知),两电阻丝接入相应的电路,无法完成的实验是(??
B?

A
.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煤油,若且串联,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B
.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煤油,若且并联,探究电热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C
.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若且串联,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D
.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若且串联,粗略测量煤油的比热容
12、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B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等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关于两种液体的质量m甲、m乙及比热容c甲、c乙?,
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D?
)
A
.?,
B
.?,
C
.?,
D
.?,
14、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标准大气压下,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A;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稳定后在液柱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50cm。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70℃
,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15、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
此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2)
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0℃和5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
A和
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
AB段长度为
5.0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
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30

16、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1.8t+32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98.6
℉。
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简壁发热。筒壁发热现象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克服摩擦做功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针对哪一个是主要原因问题,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出打气前筒壁的温度为t0?,
再将打气筒不与轮胎相连空打气适量的n次后测出筒壁温度为t1?,
待筒壁温度恢复t0后,再将打气筒与轮胎相连,在相同的时间内打相同的n次后测出筒壁温度为t2。你认为t2
>
t1(“>”、“<”、“=”),原因是:
第一次只有摩擦来增加内能,第二次还有压缩气体来增加的内能
;若想要说明b是主要原因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B

A.
????
?B.
?????
C.
18、“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
(1)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减小

(2)
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的环境温度大致范围为
22~24
℃,此时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与
D
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相等

19、在寒冷的冬天,房间内开空调时,为了通过对流运动较快地达到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的目的,最好调节空调的扇叶,使暖风向
下方
吹。(填“上方”或“下方”或“任意方向”)
20、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如水的比热比沙土大,在同样多的太阳辐射的条件下,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海洋

(选填“快”或“慢”),表现出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从而影响气候。晴朗夏日,海边城市陆地与海洋之间会形成海、陆风,可用甲、乙两图表示,其中表示晚间空气流动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
21、小明家的太阳能集热器中装有40kg、35℃的水,经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到45℃,水吸收的热量是
。用电热水器对相同的水也加热到45℃,标有“900r/kW·h”字样的电能表铝盘转过了450r(电路中只有热水器工作),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
。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其原因是:
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热损失
(答出一种即可)。[c水=4.2×103J/.(kg·C)]。
22、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
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混合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
图2是
扩散
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左无规则运动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
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变小
,说明了
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分子间存在斥力

23、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80
℃,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24、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试回答:
(1)
小明同学判断“甲液体在10min~20min内温度虽不变,但内能增大”,他的判断依据是
加热器在该时间段内继续对甲液体进行加热,甲液体吸收热量

(2)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可采用“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热多少”,也可采用
相同质量的液体,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

(3)
由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与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1:2

25、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只有半张扑克牌大小,工作时发热显著,常采用散热片与风扇组合冷却,某电脑CPU的功率为90W,其中发热功率占8%,铜质散热器的质量是0.8kg,若工作半小时,CPU消耗电能
J,
产生的这些热量可使散热器温度升高
41.5
℃(铜的比热容为0.39×103J/(k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6、如图所示,甲、乙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有阻值分别为R甲、R乙的电阻丝,瓶中插入温度计a、b。
利用此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两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来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此方案是探究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
导体电阻
大小的关系。
(2)
在甲、乙两瓶内换用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且电阻丝的阻值
=
时(选填“>”“=”或“<”,下同),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若温度计a比温度计b温度升高得快,则甲、乙两瓶内液体比热容关系:
<

27、刘强是个学以致用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好少年,在复习热学相关知识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升100摄氏度的水和一升20摄氏度的温水混合后,不考虑热量散失,那么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时多少?”请你帮他解决疑问并说明理由。
答:小于50摄氏度;
不考虑温度对水密度的影响的话就是50度,因为相同物质比热容相同,又体积密度都相同,那么混合温度就是两个温度的中和。
考虑到该提本身未实际情况,则考虑密度的话就小于50度,因为液态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那么其实相同体积0度的水质量比100度的水质量大,中和后温度就要小于50度。中考必刷题:物理必刷题——热力学归纳与提升
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一块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
.试管内的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水蒸气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
D
.三峡大坝发电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2、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
.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3、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
则有(???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
.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
.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
.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
.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由?,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若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减至原来的?
C
.若加热前后温度差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A
.最大
B
.最大
C
.最大
D
.
6、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
.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7、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以下对于水的描述中不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
A
.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脚能够促进睡眠,利用了水能够热传递的性质
B
.冬天水管里的水上冻后水管容易发生爆裂现象是因为水的温度太低,冻坏了水管
C
.夏天,往地上洒一些水感觉凉快,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
D
.冬天,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夜晚往稻田内灌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大的性质
8、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9、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
.水蒸气与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C
.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增加
D
.烫伤过程中水蒸气比热水多了一个液化过程。
10、如图所示,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
A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C
.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
.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11、如图所示,2只相同的烧瓶,瓶塞上各插入1支温度计,瓶内装有电阻丝,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1、R2?在烧瓶中装入煤油或水(水的比热容已知),两电阻丝接入相应的电路,无法完成的实验是(???
)
A
.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煤油,若且串联,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B
.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煤油,若且并联,探究电热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C
.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若且串联,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D
.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若且串联,粗略测量煤油的比热容
12、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等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关于两种液体的质量m甲、m乙及比热容c甲、c乙?,
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
A
.?,
B
.?,
C
.?,
D
.?,
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标准大气压下,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A;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稳定后在液柱上端对应处作了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50cm。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15、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
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
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0℃和5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
A和
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
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
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16、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
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简壁发热。筒壁发热现象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克服摩擦做功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针对哪一个是主要原因问题,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出打气前筒壁的温度为t0?,
再将打气筒不与轮胎相连空打气适量的n次后测出筒壁温度为t1?,
待筒壁温度恢复t0后,再将打气筒与轮胎相连,在相同的时间内打相同的n次后测出筒壁温度为t2。你认为t2
>
t1(“>”、“<”、“=”),原因是:
;若想要说明b是主要原因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A.
????
?B.
?????
C.
18、“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
(1)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2)
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的环境温度大致范围为
22~24
℃,此时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与
D
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19、在寒冷的冬天,房间内开空调时,为了通过对流运动较快地达到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的目的,最好调节空调的扇叶,使暖风向
吹。(填“上方”或“下方”或“任意方向”)
20、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如水的比热比沙土大,在同样多的太阳辐射的条件下,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海洋
(选填“快”或“慢”),表现出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从而影响气候。晴朗夏日,海边城市陆地与海洋之间会形成海、陆风,可用甲、乙两图表示,其中表示晚间空气流动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
21、小明家的太阳能集热器中装有40kg、35℃的水,经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到45℃,水吸收的热量是
。用电热水器对相同的水也加热到45℃,标有“900r/kW·h”字样的电能表铝盘转过了450r(电路中只有热水器工作),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
。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其原因是:
(答出一种即可)。[c水=4.2×103J/.(kg·C)]。
22、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
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
图2是
现象,说明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3)
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
,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24、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试回答:
(1)
小明同学判断“甲液体在10min~20min内温度虽不变,但内能增大”,他的判断依据是

(2)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可采用“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热多少”,也可采用

(3)
由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与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25、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只有半张扑克牌大小,工作时发热显著,常采用散热片与风扇组合冷却,某电脑CPU的功率为90W,其中发热功率占8%,铜质散热器的质量是0.8kg,若工作半小时,CPU消耗电能
J,
产生的这些热量可使散热器温度升高
℃(铜的比热容为0.39×103J/(k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6、如图所示,甲、乙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有阻值分别为R甲、R乙的电阻丝,瓶中插入温度计a、b。
利用此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两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来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此方案是探究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
大小的关系。
(2)
在甲、乙两瓶内换用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且电阻丝的阻值
时(选填“>”“=”或“<”,下同),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若温度计a比温度计b温度升高得快,则甲、乙两瓶内液体比热容关系:

27、刘强是个学以致用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好少年,在复习热学相关知识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升100摄氏度的水和一升20摄氏度的温水混合后,不考虑热量散失,那么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时多少?”请你帮他解决疑问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