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4)(共15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4)(共15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11:31:11

文档简介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固体溶解度含义,
2、依据给定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物质的溶解度,并比较大小;
4、依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具体溶液是否饱和
4、依据物质溶解度曲线趋势,选择物质结晶及提纯方法,当温度改变时,析出晶体比较
5、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比较,当温度改变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复习过程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___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度四要素
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得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下表中数据,绘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60

90℃
溶解度
13.3g
110g
202g
三、溶解度曲线应用:
图1
图2
应用1、曲线上点的含义: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1)如图1所示,A、B、C三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点:表示15
℃时,甲的_______溶液。
C点:表示30
℃时,甲的_______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晶体。
(2)如图2中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均为_______。
应用2:比较溶解度大小(图2)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
应用3: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图2)
(1)t2℃时将25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2)t2℃时将25
g甲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甲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是_______溶液。
应用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图2)
(1)将一定质量的接近饱和的甲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t3℃时接近饱和的乙的溶液变成t3℃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得到的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2
应用5: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
(2)____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_____。
应用6:判断物质提纯或结晶的方法(图2)
(1)结晶: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如氯化钠;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如硝酸钾。
(2)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采用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物质。
应用7: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图2)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2)t1℃时将40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3)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
例: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液的方法。
练习、
1、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接近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5)在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①析出A、B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__________。
a.
A>B
b.
Ac.
A=B
d.无法确定
②所得A、B、C三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乙
C.t2℃时,将50
g甲加入50
g水中,可得到100
g溶液
D.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
℃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将t1
℃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
℃,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