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2.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3.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宜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录:
1.《红楼梦》
2.昆曲与京剧艺术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
忍踏落花来复去。
——《葬花吟》
《红楼梦》朗读者片段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 《红楼梦》
曹雪芹
清小说家。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受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曹雪芹之父被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早年经历富贵豪华生活,后趋艰困。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有感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在贫病中从事《石头记》的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了一部现实主义的不朽杰作。
1.《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2.艺术特色。
3.后人评价。
主要内容:
1.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 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艺术特色
(1)艺术性高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思想性强
1.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2.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歌颂了进行抗争的精神
4.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却始终无法禁绝
评价
《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
——冯其庸:《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
至清有《红楼梦》,乃异军突起,驾一切人情小说而远上之,较之前朝,固与《水浒》、《西游》为三绝,以一代而言,则三百年中创作之冠冕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最杰出的巨著,对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许多第一流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卷入红学。王国维之外,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顾颉刚、俞平伯、吴宓等,都写过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或单篇论文。
1.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2.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3.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视频: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明清小说的概况:
成就: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创作风格: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内容:小说的内容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合作探究】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愿望不断增强;
(2)市民阶层的壮大,识字率提高,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
(3)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日益腐朽,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4)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
模块二 昆曲
清代戏剧受到大众的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2.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视频:《牡丹亭》片段
昆曲有何特点?
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何时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两部作品有何特点?
到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
特点: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①因循守旧
②作品庸俗
③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今日昆曲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与京剧艺术
【知识拓展】花雅之争
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
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是为“官腔”;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之称,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的歧视。
花雅之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花部取得最终胜利。四大徽班进京,把二簧调带入北京,与京、秦、昆合演,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导致京剧诞生。
京剧的诞生
1790年,乾隆帝80寿辰,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众长,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兴盛繁荣期(同治、光绪、宣统年间)
图片: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
京剧广为流传的原因: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页111。
①广大群众的喜爱
②皇室的扶持
③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
【知识拓展】京剧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知识拓展】京剧艺术手段
唱 念 做 打
【知识拓展】脸谱艺术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白色寓奸诈狠毒;
黑色寓忠正耿直;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合作探究】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视频:京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
思考: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