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可视为一次“人文的宗教觉醒”,这次觉醒之所以被认为更具系统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大觉醒。。
首先,它不仅是发现、承认与确信有一个绝对者,而且自觉地以更多的环节、事件来叙述、展示绝对者,甚至以更多的概念与分析来指示绝对者。在近代学者的研究中,通常会罗列出“天”或“道”的多种含义,比如根据儒道法墨文献中有关“天”的论述而把天分解为神圣的主宰之天、义理(伦理)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等,并以此论说人文觉醒的去神化乃至无神化。而实际上,在先秦的这些人文论说中,天的多重含义恰恰是被用来申述天的绝对性的不同环节:不管是义理之天,还是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甚至所谓物质之天,都可被归到作为神圣绝对者的“上天”之下,绝对之天据此获得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因此,在这里的天并不因被分解、分层而失去了绝对性与统一性,倒是因获得了更丰富的统一性而获得了更生动具体的绝对性。
其次,在重新确认与确信绝对者之为万事万物与一切美善之源头,因而是一切正当性之根基的同时,发现并确立了人在与绝对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在诸如“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真人”能无待而任“自然”等这类论说里,都隐含着从人与绝对者的相互性关系角度来理解绝对者,理解人本身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以及人本身的绝对性存在的哲理。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人文觉醒既是对绝对者的觉悟,也是对人自身的觉悟。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人文觉醒之所以为人文觉醒就在于它在宗教启示下通过自觉到绝对者而发现、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
第三,发现并申述了绝对者以人类能够认识并加以遵循的某种原则来体现、实施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意志或意旨,因此,人类的现实生活并不只是一种世俗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神圣的生活。不管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群体(国家),生活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各种自然欲望,更不是只按自然欲望行事而为所欲为,而是首先要遵循与担当一些来自上天启示给我们的原则,比如通过圣人作则而垂示给我们的规范,或者通过上智者之先觉而显明给我们的仁爱法则。因此,人类的生活并不只是活着,不只是享受各种感性欲望的满足,而首先是要贯彻、遵循某种神圣原则,成就某种神圣事业。
因此,周代人文思想的兴起实质上是深化了对绝对者的觉悟与论说。在这个意义上,正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神学一样,周代诸子百家的人文思想也是一种神学。如果说周代之前的宗教觉悟启示了人文思想,那么后者则深化化并增强了关于绝对者的觉悟与信念。就此而言,周代人文思想的兴起不仅不是如近代学者推断的那样削弱甚至取代了对天或神的绝对性信仰,相反,倒是加强深化了这种信仰。
(摘编自黄裕生《中国文化具有“本原性”在文明相遇中成就自身》)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经》中的“天之威,无不正”与《论语》中的“天丧予”,两处的“天”都被当作了绝对者。
B. 先秦诸子关于“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的论述,强调了人在与绝对者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C. 先秦诸子认为,上天是通过圣人的作则垂范和上智者先觉的仁爱法则两种途径给人们正确的行为启示。
D. 周代之前的宗教觉悟启示了周代诸子百家的人文思想,而诸子百家自身又加强了对这种思想的觉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观点是“先秦诸子的人文思想没有削弱甚至取代对天或神的绝对性的信仰,反而加强深化了这种思想”。
B. 近代学者根据先秦文献在研究中把“天”分解为多重含义,目的是证实先秦诸子人文觉醒中的去神化和无神化。
C. 文章主体部分引用大量论据,层层深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先秦诸子在人文思想上的宗教觉醒,说理透彻明白。
D. 文章最后把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进行类比,强调了先秦诸子思想中的神学性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人们仍然相信“天道酬勤”“道法自然”等说法,这里的“天道”“自然”都可以看作是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延续。
B. 只有理解了先秦诸子关于“绝对者是一切正当性之根基”,我们才会明白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总喜欢自称为“天子”。
C. 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的战争,古人就会认为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引起上天的发怒,人类就应该受到惩罚。
D. 先秦诸子的思想强调人类的生活只有贯彻、遵循上天启示给人们的原则,才能摒弃世俗的生活,体现出活着的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推进数字化,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继而通过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再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最后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选自《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痛点”》,有删改)
70993015240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12 年起,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阻塞、食品安全等凸显,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选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智慧城市开出一剂良“药”》,有删改)
材料四:
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购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而是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选自《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B.从形态上看,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巨系统,由多系统、多技术、多领域、多应用、多终端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合。
C.从趋势上来看,智慧城市正在由原来的机械体逐渐向着富有生命力的个人进化,最终要形成一个共生、共治、共赢的体系。
D.智慧城市建设一旦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光有智慧城市建设,却不能惠及城市居民,就有违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其发展一般需要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
B.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体系,融合了多种要素、多种体系,它的建设具有一体化的特点,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相互融合。
C.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产无智”问题,主因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超前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
D.智慧城市建设如果只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而忽略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这样的城市建设只能算是“有智无慧”。
6.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原因和一般原则。(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妞放羊
刘庆邦
太阳升起来,草叶上的露珠落下去,梅妞该去放羊了。梅妞家的羊只有一只,是只白白净净的水羊。他们这里不把母羊叫母羊,叫水羊。水羊栓在石榴树爬出地面的树根上,梅妞刚去解绳子,水羊像是得到信号,就直着脖子往外挣,把绳扣儿拉得很紧。一个水羊家,不能这样性子急!梅妞不高兴了,停止解绳扣儿,对水羊说:“你挣吧,我不管你,看你能跑到天边去!”水羊果然不挣了,把绳子放松下来。水羊还自我解嘲似的低头往地上找,找到一根干草茎,用两片嘴唇拣起来,一点一点地吃。梅妞解开绳子,牵着羊往院子大门口去了。
梅妞放羊是在村南的河坡里,那里的草长得旺,长得嫩,种类也多。她牵着羊登上高高的河堤往下一看,就高兴得直发愁:满坡青草满地花,俺家的羊哪能吃得赢呢,这不是成心要撑俺家的羊吗!她对羊说:“羊,羊,吃草归吃草,不许吃撑着,吃撑了肚子疼。”羊拐过头看看她,像是把她的话听懂了。
羊光吃草不吃花,红花不吃,黄花、蓝花也不吃,一吃到有花朵的地方,羊的嘴就绕过去了。羊的牙齿很快,大概比剪苹果枝用的大剪刀还快,羊嘴经过之处,参差不齐的青草就被“修理"平了。而草平下去之后,那些剩下的各色花朵儿等于被高举起来,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颤动,格外显眼。梅妞不明白羊为什么不吃花,难道这只羊是一个爱花的人托生的,一见到花就嘴下留情了?她采了一朵小白花,送到羊的嘴边,要试试这只羊到底吃花不吃花。她说:“羊,这花甜丝丝的,很好吃,你尝尝吧!"羊用鼻子嗅了嗅,没有尝花,接着吃草。再看羊时,梅妞的感觉大不一样,她看羊的眼晴,越看越像人的眼蜻;羊的眼圈湿润,眼珠有点发黄。羊的眼神老是那么平平静静,温温柔柔。看来任何人的眼睛也比不上羊的眼睛漂亮,和善。
水羊是爹从三月三庙会上买回来的,爹把羊一领回家,就交给梅妞了,说羊肚子里有羔儿,千万别碰着羊的肚子,也别让羊跑得太快。爹给梅妞许了一个愿,等羊生下羔子,等羔子长大卖了钱,过年时就给梅妞截块花布,做件花棉袄。梅妞长这么大从没穿过花棉袄,每年穿的都是黑粗布棉袄。她做梦都想穿花棉袄。羊羔儿是梅妞的希望,花棉袄是梅妞的念想,梅妞把希望和念想都寄托在羊肚子上了。
羊下羔儿是在一天早上。那天早上天气很好,桐树上喜鹊叫,椿树上黄鹂子叫,院子里鸟语花香,喜气洋洋。爹在院子里扫地,娘在灶屋里做饭。梅妞听见羊叫了一声,叫的声音很大,不似往日。她往窗外一看,见羊已躺倒在地上。她以为羊生病了,刚要跑出去看究竟,见爹已过去了,娘也从灶屋跑出来了。爹对娘说,羊要下羔儿了,要梅妞她娘赶快去熬一锅小米汤给羊喝。当地有规矩,羊下羔儿,猪生崽儿,未出嫁的闺女是不许看的。梅妞知道规矩,不出去看。羊的叫声越来越大,简直有些凄厉。梅妞隔着窗棂看见,羊每叫一声,屁股就往上抬一下。她知道,一定是羊疼得受不了才这样叫法。她很替羊担心,胸口怦怦乱跳。她不敢再往窗外看,手捂胸口退回到床边坐着。她在心里默默地替羊念话,孩子孩子疼你娘,羊羔儿羊羔儿快出来……念着念着,不知为何,她鼻子酸了一下,眼圈儿也红了。
等水羊把羊羔儿全都生出来后,爹才喊梅妞出去看。爹的声调透着高兴,说:“梅妞,咱家的羊生羔子了,生的是龙风胎,一只小水羊,一只小骚胡,——你快来看!”
两只羊一天天长大,大口大口吃草,吃得膘肥体壮,一身银光,临近春节,爹要把小羊牵到集上卖了。梅妞舍不得,搂着小羊哭成了个泪人儿。可爹还是背着梅妞把小羊卖了,也没有给梅妞买做棉袄的花布,却背回一只半大的猪娃子。猪娃子长得很丑,比猪八戒还丑,梅妞看一眼就够了。爹一把猪娃子放在地上,猪娃子就扯着嗓子大叫。猪娃子叫得也很难听。
爹只给梅妞买回一块包头用的红方巾。爹说,卖羊的钱买了猪娃子就不够截花布了,等水羊再生了小羊,等小羊再长大,等他把小羊再卖掉,一定给梅妞截块花布,做件花棉杖。
梅妞没说什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放羊。
(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阳升起来,草叶上的露珠落下去,梅妞该去放羊了”,开篇自然得如日出日落、花谢花开一样,透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 “羊的眼圈湿润,眼珠有点发黄。羊的眼神老是那么平平静静,温温柔柔。”写出了羊的眼光的特点,以及梅妞对羊特殊的感情。
C. 小说善于刻画人物语言,语言个性化。梅妞爹在羊生了羊羔儿时说“一只小水羊,一只小骚胡”展现了梅妞爹带有乡土气息味儿的语言特点。
D. 小说语言质朴纯美,画面自然唯美,笔调细腻入微,情节曲折紧张,架构了人与羊之间的桥梁,演绎了世间纯洁的情感。
8. 小说中三次写梅妞与羊的“对话”,分别表现了梅妞怎样的心理?(6分)
9. 小说结尾写道“梅妞没说什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放羊”。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B.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C.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D.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经历,是官名,金朝曾在都元帅府、枢密院置经历。元代在枢密院、大都督府、御史吧等衙署都设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
B.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或商旅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马。
C. 赠,是朝廷根据死者生前的功功迹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死者。“崇化宜力效忠功臣”是荣誉称号,“资善大夫”是官职名。
D. 忠烈,即忠义壮烈,是谥号,即朝廷在郭嘉死后评给的称号。谥号一般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或功绩来评定,有褒贬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郭嘉仕途通达,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立下战功而显贵,郭嘉在泰定三年由国子生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来一路升迁,入朝为官。
B. 郭嘉虚心纳言,朝廷想在浙东温、台、庆元等路设立水军万户,郭嘉亲自到庆元后询问父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请求进行废止。
C. 郭嘉统兵有方,遵照诏令召集百姓训练,组织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守信,在东方各部,广宁钱粮富足,甲后最精锐。
D. 郭嘉忠心护国。重兵围城后,郭嘉镇定自若,尽出家中财物犒劳士兵,申明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击退敌人后开城门追逐,寡不敌众而战死。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5分)
(2)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 下面关于两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杜诗颔联通过写景,一个“自”一个“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唐帝国中兴希望的渺茫。
B. 陆诗颔联通过写景,壮怀激烈,渴望效法前人,上阵杀敌,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C. 杜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之情。
D. 陆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爱国热情。
15. 两诗都写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具体分析。(6分)
(三) (本题共1小题,6分)
16.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言“ , ”,点明了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富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杭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 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 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 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冠状病毒的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①____________。冠状病毒可存在于猪牛、猫、大、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嗬乳动物中。②_____________?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燃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③___________。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刺突糖蛋白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被冠状病毒感染。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围观”是鲁迅先生经常描写的题材。《药》里围观处决革命党的情景,后来又出现在《阿Q正传》里,只不过这一次围观的是枪毙阿Q,而且很不让人“满足”。他还特意为“围观”量身定做了一篇小说《示众》,写一群路人如何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围观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游街示众。这些无聊的围观群众,被鲁迅一并打包,装进一个叫“看客”的篮子里。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在网络上,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有人将这些网民称为“吃瓜群众”,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等。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观察与思考?
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 A 试题分析:B项,“人在与绝对者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错误,“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只能说明人有一定的主动性,并不能说明人在与绝对者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C项,“通过……两种途径”错误,原文说“绝对者以某种人类能够认识并加以遵循的原则来体现、实施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意志或意旨”,“圣人的作则垂范和上智者先觉的仁爱法则”只是举例;D项,“诸子百家自身又加强了对这种思想的觉悟”错误,原文说“深化并增强了关于绝对者的觉悟与信念”。故选A。
2. C 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C项,“文章主体部分引用大量论据”错误,本文主要是说理论证。故选C。
3. D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才能摒弃世俗的生活,体现出活着的意义”,不正确。原文说“人类的现实生活并不只是一种世俗的生活”,可见先秦诸子并没有强调要人们“摒弃世俗的生活”。故选D。
4.C(3 分)(材料二中“机械体向生命体进化”中的“生命体”,即“共生、共治、共赢的体系”,选项中误解为“富有生命力的个人”)
5.C(3 分) (“主因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超前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无中生有)
6. (6 分)历史原因:①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亟须解决;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一般原则:①要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要有利于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历史原因和一般原则各 3 分;答对一点得1 分;答对两点得3 分)
7. D项,“情节曲折紧张”错,小说情节舒卷如风,充满诗情画意。故选D。
8. ①第一次与羊的对话,是梅妞与羊置气话,其实心理并没有真的生气,是对羊喜爱的表现,写出了梅妞的天真、俏皮、可爱的一面。
②第二次与羊对话,是梅妞怕羊吃草撑坏了肚子,心理充满了对羊的关心与爱护,同时也体现了她性格的善良与体贴。
③第三次与羊对话,梅妞喂羊吃花,羊不吃,梅妞心理并没有责怪羊,她发现羊的眼神似人和善,反而更喜欢羊了,写出了梅妞的天真烂漫。
9. ①表现人物:突出了梅妞性格的单纯、善良,这样写很真实符合梅妞的心理。“梅妞没说什么”,表现了梅妞在没有得到心心念的花棉袄之后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小羊被卖后的内心的难过。
②设置悬念:故事没有结局,“梅妞又开始了新一轮放羊”,这样安排让读者留有无限的想象回味空间。梅妞最终可能得到花棉袄,也可能永远得不到。结局成了一个谜,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③深化主题:结尾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梅妞被作者赋予了对善良美丽的追求,在物质与精神冲突时梅妞选择了精神的梦想。
C
11.B “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商旅使用的马”错,“驿”是为传递公文的官人服务的,并不为商旅服务。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不指供商旅使用的马。
12. D 事件先后顺序错,由文中“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可知“官兵围城”在“尽出家中财物犒劳义兵”后。
13. (1)朝廷下诏命令结聚民兵,郭嘉便设法招募数千百姓,教给他们攻防进退的方法。
(2)郭嘉见贼寇势力日益强大,孤城没有援助,于是召集诸同僚商议攻守之策,大家都惊慌失措。
14. B “效法前人”错误。颔联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所以并非是“效法前人”。
15. 杜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慕、对其功业未就的惋惜以及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陆诗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16. (1)满招损 谦得益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 D 第一处,真知灼见: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结合语境中的主语“他的小说”,所以不用“远见卓识”。 第二处,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前句“做到互为启发”,所以不用“相辅相成”。 第三处,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结合前句中“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所以不能用“小肚鸡肠”。 第四处,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前面的词语“也是”和前文“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不用“自成一家”。 故选D。
18. B 分析:A项,搭配不当,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应在“挣脱”前加“能不能”。
C项,搭配不当、成分赘余,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应在“挣脱”前加“能不能”;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D项,成分赘余,“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 故选B。
19. C 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排除AB两项;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排除D项。故选C
20.“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高足”改为“弟子” “垂念”改为“感念” “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希望”改为“祝愿”
21 答案:①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 ②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 ③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意思接近即可)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