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1.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
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 D.正式废除井田制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 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
C.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助于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焚烧诗书 D.拆散大家庭
4.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句台词“我大秦锐士勇冠天下”,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影响
A.奖励耕织 B.什伍连坐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5.“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针对于此,孝文帝
A.行租庸调制 B.推行均田制 C.致力迁都洛阳 D.大力革新吏治
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材料中“露田”和“桑田”的来源是
A.政府掌握的土地 B.地主原有的土地 C.农民开垦的土地 D.地主兼并的土地
7.孝文帝时大多数人主张迁都比洛阳富裕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而孝文帝却选择“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洛阳。这一做法旨在
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 B.更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C.缓解鲜卑贵族内部矛盾 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的大业
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9.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涉及范围广领域宽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D.引发党争直接导致北宋衰落
1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其变法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增加了政府收入
11.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为政府开辟了新的财源 D.维护了地主权益
12.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
①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②军队战斗力低下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14.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18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A.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 B.俄国农奴制的阻碍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1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顶着各方面的压力进行改革,并且最后还因改革而被害身亡。那么他坚决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政权
C.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史学界认为,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
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沙皇推进封建专制的基础
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 D.严重损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17.某重大事件发生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领袖们由此得出结论: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国家,但必须像他们那样摆脱欧洲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这一重大事件应该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埃及阿里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18.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19.明治维新前,日本国内出现的“开国论”者主张对外交往。其主要目的是
A.主动输入外界先进文明 B.反对抗击外来侵略
C.避免日本沦为半殖民地 D.维护幕府封建统治
20.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民族危机的先决条件
C.尊攘派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
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
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
A. 培养维新人才 B. 创办新式学校
C. 改革科举制度 D.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22.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的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促进思想启蒙
C. 发展社会经济 D. 推动政治改革
23.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 ②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③彻底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秩序 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
24.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维新派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英国人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B. 变法过程过于急于求成
C. 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D. 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25.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与北大学子共度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京师同文馆??B. 京师大学堂? C. 清华学堂? D. 黄埔军校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总计50分)
26.(3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但由于经营不善,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材料二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材料三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摘自《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日本殖产兴业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是什么。(10分)
27.(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之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摘编自《梁启超传》
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套,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
——摘编自《光绪大事汇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0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的认识。(10分)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5 CBBCB 6——10 ABBAD 11——15 BBBBB
16——20 ACCCB 21——25 DBCBB
二、材料分析题(26题30分,27题20分,共50分)
26.(30分)
(1)内容:出售国营企业,扶植私人企业。特点:国家鼓励扶植私企,充分调动民间企业力量以推动工业化发展。(10分)
(2)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确立和巩固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建立。(10分)
(3)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政治制度,而且学习经济、文化等。(10分)
27(20分)
(1)原因: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0分)
(2)民族资本主义缺乏经济基础;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的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