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21: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勤县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3.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4.从商鞅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5.春秋战国时期,促使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 )
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官制 D.推崇法家思想
7.北魏统一北方后,对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导致( )
A.国家赋税增加 B.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
C.农民负担减轻 D.社会矛盾缓和
8.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民族矛盾激化
C.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的统治
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10.孝文帝时,有诗歌描写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B.儒家文明影响到鲜卑族的习俗
C.鲜卑文明融入汉族社会生活 D.北魏实行均田制,国力强盛
1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是(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统治 B.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
C.缓和阶级矛盾 D.发展经济
13.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  )
A.尊崇儒家思想 B.选拔实用人才 C.笼络广大士人 D.打击地主官僚
14.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5.北宋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口号,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主要偏重于理财。下列措施与理财相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地主再也不能赠送和抵押农奴
C.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D.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
17.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8.“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家,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既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19.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0.在农奴制下,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说明了(  )
A.农奴制下农民生活很安逸
B.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C.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D.农奴制勉强能够适应俄国的社会状况
21.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
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
2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3.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重心南移
24.“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
25.“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A.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需用高价购买份地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26题30分,27题20分)
26.(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10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在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10分)




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10分)





民勤县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ADCC 6-10 DBBBC 11-15 DABAC 16-20 DDDAC
21-25 CAAD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30分)(1)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奖励耕战,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
(2)原因:政治上: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上: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地理位置上: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军事上:北边强敌柔然的骚扰,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3)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答出三条即可3分)
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答出三条即可3分)
27.(20分)(1) 原因: 政治: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新思潮的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2) 合理性:1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影响:农民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农民暴动不断,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