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 跨越时代的桥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 跨越时代的桥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5-21 07: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都市景观
课题:跨越时代的桥
类别:绘画
班级:五年级
课时:1
日期:
执教:
教案来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学会对同一景物不同角度的构图方法,并能画出不同透视的现象的。
过程与方法:在细致观察和分析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透视变化规律对构图的影响,学习对同一景物选择不同角度的构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大桥的功能和造型美,体会不同视点表现出的景物美。
教学重点:同一景物的不同构图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角度的大桥透视现象
教材分析:
纵向横向交叉解读确定坐标找出重点——明确教什么
向横向交叉解读确定坐标找出重点(明确教什么)
纵向:从课型来解读,本课属于小学美术九大学习领域中的“写生”领域中以“景物表现”为主题的板块,属于小学阶段“写生”领域的较高层次。本课以桥梁为主题,综合并巩固之前学习的写生技法和透视关系等。
横向:从单元来解读,本课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都市景观》中的第三课,前两课《都市情怀》《上海弄堂》中构图与平行透视的知识点都为本课打下了基础。本课在表现桥梁时,构图更加灵活,透视关系的选择也更加丰富,所以本课是前两节课的综合和提升。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不同构图角度透视关系的表达。
②解读重点隐含的审美元素找出审美点(明确为什么教)
桥梁本身结构中蕴含的线条结构美感以及结合构图与透视关系体现出的视觉冲击力是本课的审美点。
③解读具体技法(明确怎么表现美感)
为了快速有效地体现出不同角度透视关系,将透视的表现重点落在近大远小上。
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
五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较为丰富,观察能力较强,对于透视有了基本的概念,对于景物的表现也比较熟练。
学生缺什么
对于某些特定角度中的透视关系较为熟悉,但对。
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较为准确的在画面上表达不同角度桥梁结构的透视关系。
异资源
由于学生存在绘画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构图角度选择,桥梁类型,细节表达等方面会呈现丰富的差异。




时间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导入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
观看视频https://tv./v/dXMvMzM1MTU0OTkyLzEwNTk2OTU1NC5zaHRtbA==.html
桥梁之美
提问:在刚才的短片中,每个场景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不变的主角是谁?
2、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
过渡:刚才在短片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桥梁,但时间太短,现在让我们再好好认识一下它们。
揭示课题《跨越时代的桥》
欣赏纪录短片
预设:桥
欣赏桥梁
5
交流与欣赏
小组讨论分析桥的造型、结构。
引导:请同学思考讨论,找找这些桥梁的共同点,并且想想,按照其结构共同点,可以分成哪三种桥?
(出示三种桥梁的示意图)
欣赏不同桥梁的美
提问:你更欣赏哪一种桥梁(拱式、吊式、梁式)的美?(课件展示小结)
预设:拱桥、吊桥、梁桥
说说自己喜爱的桥梁和理由
5
分析与理解
(课件展示)两种不同角度看到的桥,引出“近大远小”。
引导:两幅图画的是同一座桥的两种不同角度,哪一幅视觉冲击力更强?
提问:因为这一幅画出了画面的什么关系?
提问:为什么会给你这种空间透视感?
比较分析,探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提问:如何快速地塑造出桥梁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教师小结
通过辅助线,确定主要结构的大小关系(桥面,桥墩)
观察对比
预设:空间感,立体感更强,体现了透视关系。
预设:近大远小
25
实践与指导
1、教师示范:
①起稿,确定角度,画出辅助线,体现远景透视关系
②细化结构,添加细节
③丰富背景
④完成稿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看教师的示范,明确作画步骤及关键要素。
回忆校园生活及一些活动。
能有创意地设计入场券
3
展示与评价
1、桥梁博物馆。
2、展示学生作品
作品评价内容:

大桥构图是否合适,透视效果是否正确。

大桥细节是否丰富。

添加的景物是否符合画面的透视。
分析存在的透视问题和构图问题。
学生说说自己画出的桥梁的造型特色。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评价要围绕评价内容展开。
学会积极参与作品评价与欣赏。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