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0 21: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腾、拨、碎、浪”5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诗歌,会背诵《溪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正确、流利朗读诗歌基础上,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说出溪边、林中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了解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理解难懂的句子,能说出在溪边、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前积累:看图猜古诗
师:同学们,今天课前积累我们玩一个“看图猜古诗”的游戏,看一看谁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猜出学过的古诗?
(课件分别出示《村居》、《所见》、《夜书所见》、《池上》的插图。)
(1)《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师:我们刚才积累的这些诗都是描写——儿童,都是描写童年趣事的。童年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值得我们收藏的画面,请你看,请你听 (板书“童年”)
(ppt播放儿童玩耍时照片,播放歌曲《金色童年》)
3.师:伴着音乐,回忆着我们的童年,说一说你认为童年是什么呢?
生:童年是快乐、是无忧无虑、是玩耍……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都很美好。童年就像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童年就像一幅幅水墨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张继楼先生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水墨画”)
指导写:“墨”是上下结构,字注意上下对正,横与横、竖与竖之间注意疏密匀称,黑的四点底排布均匀,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4.介绍作者:关于作者,你知道什么?
学生介绍
师:大家预习很充分,张继楼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通过预习,你能说出《童年的水墨画》展现给我们哪几幅画吗?
生汇报,师板书: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师: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你端起书,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不要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过渡语:听到你们悦耳的读书声,好多小伙伴都迫不及待的跑出来了。看一看,你认识他们吗?
水墨画 染绿 人影碎了 浪花 溅起 清清爽爽
(1)带拼音自己读一读
(2)指生读
(3)去拼音指生读
(4)齐读
3.认读单个字
师:如果老师只请出本课的生字宝宝,看一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字:墨染碎浪溅爽
(1)同桌查读: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同桌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如果他有读不准的,请你教教他,读完坐端正。
反馈:有读不准的字吗?
(2)开火车查读:都读对了啊,那老师检查一下
(3)随机强化:
“碎”:是平舌音,造字本义是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课件出示形近字)
(4)字源讲解“染”
师:今天的字源小课堂,谁是主持人?指生讲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字源是“染”。
生:同学们,“染”是木字旁,最早的“染”,在篆文中是这样写的,左边是水,右上是又,“取”的意思,右下是木,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古代的染料大多来源于植物,所以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染”的本义是使布帛等物着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型不断演变,经历小篆、隶书、楷书的变化,书写越来越简单,渐渐简化成我们现在写的这样。看,我们汉字多有趣!
看读句子,于文中识字。
师小结:老师喜欢你的识字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将生字打乱顺序,组词巩固
师:如果老师把生字顺序打乱,看一看你能正确认出他们并组个词吗?
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5.指生读课文:
师: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看一看你还能读准它们吗?读的时候并思考: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读文,汇报(师板书: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板书粘后面的字
三、细读探究(学习《溪边》、《江上》)
(一)学习《溪边》
1.师:这三幅画面,你最感兴趣的是——生答
有理由吗?
对,就是喜欢,没有道理。
你预习时真用心,不仅读文识字,还关注了课后问题,带着问题思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山溪边钓鱼。(屏幕出示山溪图片。平缓适合钓鱼的)
2. 自己读一读《溪边》,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名读
4.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脑海中出现一幅美丽的画,想必你也一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脑海中那幅画呢?生汇报,补充
(1)生:我看到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
师:这是你用眼睛看到的
(2)生: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映在小溪里,小溪非常绿,像绿玉带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把山溪比作绿玉带,生动形象写出山溪很绿、很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你读得很认真,理解的也很透彻。多美的画面啊!
(3)生:人的影子落在溪水里,被溪水染绿了
A.预设一:学生提出疑问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B.预设二:学生没提到,老师问
师:老师有个疑惑,谁能帮我解答?我记得我们学过《影子》这篇课文,文中说影子是条——小黑狗,为什么这里说人影是绿的呢?
生:上文说“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说明溪水非常清澈平静,如同一面镜子。我想诗中的人也像这垂柳一样将溪水当作镜子,所以人影倒映在了溪水里。
B.师:你用到了联系上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了溪水像镜子,照出了垂柳,照出了人影。还有补充吗?
生:“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我知道溪水两边都是山,山是绿的,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像镜子一样的溪水里,山溪就像“绿玉带”,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说得真好!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将人影一点一点染绿了,水墨画的感觉跃然而现,特别神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美丽的景色吧!(读“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4)生:我看到孩子在静静地钓鱼,鱼竿上立着红蜻蜓,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师:画面越来越丰满了,越来越美丽了,
(5)生: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鱼儿和笑声。”
师:这是你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同学们看,这一红一绿,一静一动,多么和谐啊,多么美好啊,好美的一幅水墨画啊。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脑海中出现一首诗,也是描写儿童钓鱼的,你猜是哪首?——《小儿垂钓》
你们真懂老师的心,就是这一首,我们来背一背,记得脑海中要想象画面。学生齐背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6)小结:同学们,无论是《小儿垂钓》,还是《溪边》,它都承载着我们快乐的童年。(指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脑海中的画面那幅画动起来,请你边看边读,读出美丽的景色,读出儿童钓鱼的快乐。
学生看视频齐读
(7)背诵《溪边》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有趣的画面,想必已经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中,你也能背诵这首小溪吗?
(二)小组合作学习《江上》
1.回顾学法:刚才我们运用多种朗读方法熟读了《溪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说出了在《溪边》看到怎样的画面,接下来,就请你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江上》,一会小组汇报说你在江上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组内读,交流
2.汇报
(1)生:我看到了一群小孩儿像刚下水的鸭群一样,在水里挥动手臂,戏水玩耍
师:这里将戏水的孩子比喻成鸭群,写出他们戏水很快乐
(2)生:我看到一个小孩儿一下钻入水中,然后又快速露出头来,笑的很开心
师:你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看出来他们游泳水平高,“水葫芦”是一种水中植物,繁衍极快。文中带有双引号,说明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特别好的孩子。
3.配乐朗读
师: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画面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写字
过渡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先学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歇歇嗓子动动手,让我们带着一课虔诚的心,恭恭敬敬写几个中国字。
1.师:仔细观察“腾、碎、拨、浪”,说说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宽窄、高低、长短的变化。
2.师:观察这几个字,说说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预设:“腾”注意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横向笔画之间注意疏密匀称。
3.出示写字要求:请你运用“看-记-仿-比-改”五步写字法,写正确、写美观。
4.展示评价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正确、流利朗读了三首小诗,知道本文主要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件童年趣事,我们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了难懂的句子,就让我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带着这份认真学习的精神,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中》。
六、作业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童年的水墨画》还有另外三首小诗,分别是《街头》、《花前》、《树下》,请你课下自己读一读,完成题单上的习题。老师希望你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关于童年趣事的小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七、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