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通过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具有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从操作中抽象出两位数减一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学习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摆一摆、填一填:
30 - 8 =
(1)用小棒摆一摆。
(2)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填一填。
30 - 8 = 30 - 8 =
先算 + =
再算 + =
3.试一试:
34 - 8 = 34 - 8 =
先算 + =
再算 + =
自主应用:
1.口算
30-4= 44-8 = 50-2 = 62-5=
2.思考:35 - = 得数可能是( 十多)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交流: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列出算式吗?
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30-8和34-8怎么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学
小组合作,探究30-8的计算方法。
1.同桌合作学习,讨论课前探究方法。
(1)30-8等于多少?想想看,怎样算?
(2)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摆小棒;②用学过的算法算。
2.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在小组内试着摆一摆,重点讨论:怎样从3捆小棒中拿走8根?
(1)小组学生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指名演示摆法: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所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试着叙述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2)教师边演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34-8的计算方法。
(1)各小组讨论交流34-8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34-8等于多少。
(3)学生交流多种操作方法,并一一展示。
(4)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5)小组讨论汇报各种方法,教师板书。
(6)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一说34-8的计算过程。
三、实践学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这里的题问什么要分出几十和10或十几部分再减?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组里的题有什么联系?
引导:个位不够减,要怎么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理解题意。
说说可以怎样想。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五、反思学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与以往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把课题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0-8=□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