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4《促织》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
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
②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
③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
④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
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
A.③④①②⑤
B.⑤①④②③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③②
2.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
),引入全新节目模式,(
)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
)。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
),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演绎。
A.另辟蹊径
B.甄选
C.新宠
D.不约而同
3.
下列词语中“靡”的意思与“靡计不施”的“靡”相同的一项是(
)
A.望风披靡
B.靡日不思
C.风靡一时
D.靡靡之音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陈祖德曾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
B.交警呼吁家长尽量不要驾车送学生到校,以免交通拥堵。
C.李娜最终不敌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遗憾屈居亚军。
D.社会公平从时序的角度可以分为过程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
5.
熟读文章并为下列课文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
A.经营
B.钻营
C.谋求
D.营垒
(2)不终岁,薄产累尽(
)
A.积累
B.牵累
C.祸害
D.亏累
(3)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
)
A.正好、恰好
B.聚会
C.机会
D.算账
(4)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
A.款识
B.款待
C.款式,要求
D.经费?
6.
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
)
A.表现了作者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性
B.“求神问卜”是无望中寻求生路。“魂化促织”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说明通过艺术虚构,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
C.“魂化促织”使故事结局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削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
D.“求神问卜”推动情节发展,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魂化促织”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二、
现代文阅读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大荒见葱茏
????????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他7岁入邻家私塾,拜在蒲松龄后裔蒲国政门下,后又转投名儒王东生。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
????????青年时期,路大荒便立志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只要获悉哪里有聊斋文稿,他必定积极谋求。为了搜集到遗稿,他常常奔波于淄川城乡,远访章丘、济南,求亲问友,辗转反复。他节衣缩食,不惜重金购买蒲松龄手稿,因此家中拥有的蒲氏著作越来越多。这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路大荒初见此书,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将所有积蓄取出购买。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道:“然在闻号令角声之中,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然能聊慰自痴,何顾后人之讪笑也!”1936年,由路大荒注释、编辑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和《聊斋全集》(四册)先后在日本和国内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37年12月,济南、淄川相继沦陷。路大荒南下杭州学习航空技术,后又返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日军得知路大荒藏有大量珍贵的蒲氏书稿,欲行抢夺。事先得到消息的路大荒背起手稿躲进了深山。日军一怒之下,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路大荒辗转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秋柳园街比邻曲水亭街,他安寄于此,乐在访书。1938年的一天,他在曲水亭街上的聚古斋书肆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大喜过望,但因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只好设法将书借回家中,连夜在灯下抄录。治学拓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几十年不改初衷的执着毅力,成就了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了,先生欣喜万分。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这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1953年,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路大荒担任副主任。他亲自带领研究人员,或深入淄川在乡间广泛征集蒲松龄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遗物,修葺整理蒲氏故居;或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查询点滴资料,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终于问世。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凝聚了路大荒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1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学界认为,《蒲松龄集》是聊斋学的基石,在聊斋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喜爱蒲松龄小说的人,饰演聊斋剧目的人,还有“聊斋学”研究的后来者,都十分感念路大荒,正是由于他艰苦卓绝地收集、研究、整理蒲松龄的著作,读者得以捧卷饱赏,学者得以利用钻研。与此同时,路大荒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一并捐献给了国家,其后又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和《聊斋俚曲选》等著作,在《东岳论坛》上发表了“聊斋遗文”12篇,实现了他的“聊斋学”人生。
????????路大荒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聊斋学以外的诸多领域也有很深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由于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活动受限,经常卧床,但仍然不忘“聊斋学”研究。他曾让孙女打开事先藏好的《蒲松龄集》,告诉她某页某段还有些必须修正的问题要记下来,并叮嘱她,此书以后如能再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改过来。学问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令读书人叹服。
????????路大荒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纯正的人文学者,他的身上闪烁着令我们亲近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光芒。
????????(摘编自徐忠志《大荒见葱茏》、陈明超《“蒲学”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等)
????????(相关链接)
????????爷爷青年时期,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当时邓恩铭的叔父邓国瑾是淄川县长,他劝告爷爷说:“人生行为如黄河流水奔泻千里,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若受制约可流人大海,希望你对事业有所抉择,好自为之。”爷爷深有感悟,从此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研究中去。
????????(路应和《怀念我的爷爷路大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路大荒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始于幼年时期的两位老师,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
B.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路大荒为此欣喜万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
C.《蒲松龄集》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支持下得以问世,路大荒凭借此书确立了自己“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D.路大荒在绘画领域也有很深造诣,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因而赢得了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大荒见葱茏”这个标题运用双关、比喻等手法,使文题寓意丰厚,形象生动地将传主姓名、生平及其事业追求结合起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的题目既概括了路大荒历经坎坷最终实现梦想的人生之路,又指聊斋学发展和兴盛的过程,还指路大荒所处社会环境由黑暗到光明的时代变迁。
C.“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这句话显示出了路大荒对金钱的蔑视,对有关资料的极度痴迷。
D.日军放火烧掉了路大荒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这是因为日本人知道他学习航空技术参加抗日游击队是为了抗击日本。
E.路大荒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挂念着“聊斋学”研究,由此可见传主工作之忘我、做学问从不懈怠。
(3)路大荒为什么能成就“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请结合材
料进行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选文描写林黛玉和王熙凤都用到“忙”字,请分析三个“忙”字透露出的人物性格。
①林黛玉“忙陪笑见礼”
②王熙凤“忙转悲为喜”
③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
(2)王熙凤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试分析文中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多层意思。
(3)第②段中“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明了她对王熙凤怎样的心理?
(4)有人认为,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描写“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你同意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
9.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
陆放翁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李青莲是指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
(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
(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
(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
(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罗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________(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________,请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答案】
C
2.
【答案】
D
3.
【答案】
B
4.
【答案】
D
5.
【答案】
CDAC
6.
【答案】
D
二、
现代文阅读
7.
【答案】
(1)C
(2)C,D
(3)①少年时期,师长的熏陶渐染激发了路大荒对聊斋的兴趣,奠定了他事业追求的方向;②青年时期,邓国瑾的指点迷津让路大荒豁然开朗,坚定了他研究聊斋学的信念;⑧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具备搜集整理聊斋文献的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④路大荒对事业成功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有着清醒的主观认识;⑤路大荒默守自存、不计功名、博学多才、执着坚毅,这种德行修养有助于他潜心治学。⑥政府及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与支持。
8.
【答案】
(1)①谨慎、知礼;②机变逢迎;③虚情假意.
(2)①“真”“才”“标致”“气派”,盛赞黛玉之美;②“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不忘夸赞在场的三春,表明她们非常出众;③反复强调“老祖宗”,着意讨贾母的欢心.(答对一点给1分.)
(3)有对自己的侄女十分能干,处事得体的满意;有对王熙凤处处显示自己能干得体的嘲笑;有对王熙凤争了风头却又不忘语言上恭敬与尊重自己的圆滑的暗讽.(答对一点给1分.其他合情合理者可酌情给分.)
(4)?参考示例一:
同意.①作为贵族之家的一位掌权人,王熙凤在服饰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品位.然而在初次会见远客时,她“彩绣辉煌”,一身珠光宝气,堆金砌玉,可见其生活品位之俗和在人前着意炫耀的心理.②外表是内心的表征,作者浓墨重彩地铺陈她的穿着服饰,正是以此暗示她的贪婪和俗气.
参考示例二:
不同意.①王熙凤一身“彩绣辉煌”,华丽富贵,是符合她作为贾府掌权人的身份、张扬的性格的,珠光宝气并不等于俗气;②王熙凤的这身装扮在高洁清雅的林黛玉的看来是“恍若神妃仙子”的美丽,是令人欣赏和赞叹的;③课文中贾宝玉出场时也是华丽富贵的服饰妆扮,但是读者并没有据此认为贾宝玉贪婪和俗气.
9.
【答案】
(1)宋,陆游,唐,王维,唐,杜甫,唐朝,李白
(2)律诗押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黛玉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3)不是,黛玉这样讲是有前提的,一是先细心揣摩透了王维的五律一百首,再是读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再读李白、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诗,加上香菱又及其聪明好学,有了这些条件,方说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4)且把
然后
再
次再
然后;
(5)不啰嗦,字面同,内涵却不相同。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是教者的询问,是亲切、温和的笑,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这里的笑,既有亲切,又流露出读完书后的轻松。
(6)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