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阅读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阅读训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0 21: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课《谏太宗十思疏》阅读训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
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充当。
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
D.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夫晋,何厌之有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则噪而相逐
C.而况于明哲乎??????????????????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不赂者以赂者丧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篇以常见之物设喻,阐明治国之道,对唐太宗奢靡生活进行了委婉讽谏。
B.魏徵认为要保守天下,须“竭诚以待下”,忌“纵情以傲物”,为写“十思”铺垫。
C.魏徵从生活到政治、从个人欲望到品德修养劝谏太宗“十思”,其核心为正己安人。
D.本文多用骈偶句,铿锵成韵,一气呵成,气势雄健而有力,辞工文畅,振聋发聩。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周太祖时,袭爵美阳县公,仕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而礼之,以其女妻焉。见护专权,恐祸及己,逃入山中,为叔父所逼,卒不获免。然威每屏居山寺,以讯读为娱。未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从父妹者,适河南元雄。雄先与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请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周遂遣之。威曰:“夷人眛利,可以赂动。”遂标卖田宅,罄家所有以赎雄。论者义之。
高祖为丞相,高颖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与语大悦。居月余,威闻禅代之议,遁归田里。高颍请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颖参掌朝政。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上尝怒将杀一人,威入閤进谏,不纳。上怒甚,将自出斩之,威当上前不去。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上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顾谓威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
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开皇九年,拜尚书右仆射。以母忧去职,柴毁骨立。未几,起令视事,固辞,优诏不许。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B.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C.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D.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持节”的意思是持有“旌节”,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权力次于它的还有持节、假节。
B.突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活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C.宋朝以前,京兆尹是掌管现在西安及附近地区的官职,西汉时相当于首都市长。隋唐时则是京兆郡的长官。
D.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职。在尚书令成为虚职之后,尚书仆射就是尚书省实际上的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威为人至诚,孝顺父母。在父母先后去世的时候,他都悲痛欲绝,甚至在为母守孝时一度拒绝朝廷的起用。
B.苏威处世谨慎,善于自保。北周朝时,他几次退避隐居,不想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隋文帝也理解他的不合作。
C.苏威忠诚正直,敢于力谏。隋文帝在盛怒之下杀人,他坚决阻拦,两次挡住皇帝的路。他的做法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
D.苏威才干超群,深受器重。他身兼多个官职,皇帝不但否决了梁毗的质疑,而且认为他的全能连杨素都远远比不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费患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曰,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5)阅读全文,找出孙傅关注百姓疾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
?(《贞观政要?任贤》)
?[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平素,向来
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
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
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
(2)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译文:________
②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________
③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________
④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译文: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凡射
死数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
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虾蟆忠于国家。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郭虾蟆很有谋略。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郭虾蟆擅长射术。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郭虾蟆作战英勇。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②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重答张籍书
???????
?韩愈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浚其源,导其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哉?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
???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下及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若遂成其书,则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能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今夫二氏行乎中上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乎扬雄,亦未久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书;书者,皆所为不行乎今而行乎后世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
??前书谓我与人商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已之道胜也;非好已之道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
???孟君将有所适,思与吾子别,庶几一来。愈再拜。
???[注]①张籍致信韩愈,劝其著书明道以驳斥佛老,韩愈作书答之。张籍再致信,韩愈写了这封书信来一一解释。②二氏:指佛教和道教。③晓哓:争辯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可遂已遂:任从
B.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排:排除。
C.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周:遍布
D.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戚戚:急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人于耳”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其植根固日与其徒上高山。
C.若好胜者然曩者辱赐书
D.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则移其民于河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信的开篇感谢张籍对他的称许,接着主要对张籍质疑他不著书、与人商论时好胜等做出了解释。
B.作者认为佛老之说流行已久,影响深远,在当时的社会根基牢固,要想辟佛老、张扬圣人之道无异于天方夜谭。
C.韩愈承认自己在与人论辩之时好胜,但这种好胜并非为了个人荣辱得失,而是为了明道不得不为。
D.作者通过古与今、孔子与自己、圣人之道与佛老学说的对照论析,充分论述了自己不能著书明道的理由。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析句。
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
②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参考答案
1.
【答案】
(1)B
(2)D
(3)C
(4)A
(5)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督责人们,用声威来震慑他们,但最终是人们只图苟且以求免除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心里不服。
(皇上)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神思劳苦,代昔百官(官吏)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的聪耳明目,毁坏(违背、减损)无为而治的方针(方法、境界)呢?
2.
【答案】
(1)C
(2)B
(3)D
(4)大船要运载重,骏马要跑远方。因为你有过人的才干,不要推辞多做事了。(2)苏威(如果)没有遇到我,没有办法实施他的意见,我(如果)没有得到苏威,能依靠谁推行我的政策?
3.
【答案】
(1)A
(2)D
(3)C
(4)①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人为帝,我就为此死去。
②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5)①高丽入朝进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农夫修船,引起骚动,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与民无益。”②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因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
【解答】
(1)画线句中“高丽入贡”意思是“高丽入朝进贡”,主语是“高丽”,句意完整,“使者所过”的主语是“使者”,两者主语不一致,因此应在“使者”前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奏贬蕲州安置”的主语是“宰相”,应与前面的“苏轼”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A。
(2)D项,“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错误,应是被“预定”,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皇储、储君”。
(3)C项,原文中“他密谋藏匿太子”一事最终没有施行,且“杀二宦官”错。原文“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
(4)①唯:只。帝:名词作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盖:表示推断,大概。岂:难道。
(5)从“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患。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可知,高丽入朝进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农夫修船,引起骚动,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与民无益。”从“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可知,他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因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4.
【答案】
(1)B
(2)C
(3)C
(4)D
(5)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解答】
B.“抗直”解释为“急躁,暴躁”有误,应解释为“刚强正直”。句子翻译为:魏征性情比较刚强正直。
根据句意断句。“魏征往者”大意是魏征从前,从前怎样呢?没有表述不能断句,排除B;“尽心”修饰的是“所事”,要连在一起,是说他尽心作自己的事情,排除A;“犯颜切谏”指犯颜直谏,要连在一起句意才完整,排除D,选C项。这段话翻译为: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
C.“擢指降官”有误,“擢”指的是升官。
A.“但魏征动之以情”有误,据原文“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可知,并非动之以情;
B.“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有误,是难以理解;
C.“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有误,据原文分析他没有感到惭愧;
D.正确。
①“受”,采纳;“何”,怎么;“犯龙鳞”,冒犯龙颜。句子翻译为: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②“寻”,不久;“以”,因为;“乞辞”,请求辞去。句子翻译为: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③“良冶”,优秀的工匠;“冶锻”,反复锤炼;“为……所”,被。句子翻译为: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④“疾”,疾病;“岂”,怎么。句子翻译为: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5.
【答案】
(1)A(2)C(3)A(4)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参考译文:
郭虾蟆是会州(今会宁)人。世代为保甲射生手。(金宣宗时)他与哥哥郭禄大以善射应募从军。兴定初年,郭禄大因功升迁,被朝廷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并晋级一级,赐姓颜盏。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又来一箭,射死另外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西夏兵吓坏了,但最终城池还是被夏人攻破,郭虾蟆与哥哥郭禄大一同被俘,夏人爱惜他们的射技,将他们兄弟囚入大牢。兄弟俩都誓死不屈,金朝听说他们的事情以后,想要优厚的奖励兄弟两人,但不知道他们兄弟是不是还在世上,于是就特别的授予郭禄大的儿子伴牛官,并授巡尉的官职,来表彰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后来,兄弟俩商量出逃,自己拔掉脸上的胡须,谁知事情泄露,郭禄大最终被杀害,郭蛤蟆独自逃回,皇上思念郭禄大的忠贞,再次授予郭禄大儿子伴牛官一阶,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授予郭蛤蟆巩州钤辖,这时候,正好碰上朝官祈求奖赏禄大的弟弟,于是朝廷升迁郭蛤蟆官品两级,再授郭蛤蟆同知兰州军州事。这一年的冬天,郭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多人,并让这些人都被着红色的僧衣,从会州南山而下,西夏军仓卒之间,仰望他们误以为是神兵天将。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被虾蟆一箭射去,手、版俱穿,总共射死数百人。西夏军震恐,于是赶紧出城投降。会州被西夏占据了将近4年,这时才被收复。甲午年(1234)春天,金国灭亡,西部州府无不归降蒙古人,只有虾蟆坚守孤城。一直到丙申(1236)年十月,蒙古大军并力攻城,郭虾蟆预感到城池不保,于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用以反击蒙古军,又杀牛马慰劳战士,烧毁自己的房子和积蓄,以示必死的决心,他告诉士兵说:“别把这些留下来给蒙古军。”郭蛤蟆带领士卒日夜与蒙古军血战。蒙古军也无法很快攻破城池。军士死伤的也越来越多,眼看城池将破,郭虾蟆命人把柴草堆积在州官署,然后召集家人和城中将校的妻女,将他们关在一间屋子里,准备亲自焚烧。郭虾蟆的一个小妾想要说话,马上即被郭虾蟆斩杀。火已经越烧越大,郭虾蟆率领将士们在大火前面拉满弓箭,等待蒙古军的到来。最后城被攻破,蒙古兵蜂拥而至,郭蛤蟆战斗良久,士卒中有弹矢尽绝的,就先挺身跳入火中。郭虾蟆站到大草堆上,以门板掩护,射出二三百箭,百发百中,箭射完了,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自焚而死。城中无一人肯投降。郭虾蟆死时年仅45岁。当地人立祠祭奠他。
【解答】
“会州”是“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皆衣金”的主语是“其主兵者及人马”,要连在一起,排除B.故选A.译文: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
C.“‘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错误,“遥授”,为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故选C。
A.“他被金人俘获囚禁”错误,根据“夏人怜其技,囚之”可知,原文说是西夏人囚禁了郭蛤蟆。故选A。
①“又射一人”,省略句,省略主语“郭虾蟆”;“矢”,箭;“贯”,穿过;“禽”,通“擒”,被抓住。译文:(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被”,通“披”,披着;“赭衲”,红色的僧衣;“猝”,仓卒。译文: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答案:(1)A(2)C(3)A(4)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参考译文:
郭虾蟆是会州(今会宁)人。世代为保甲射生手。(金宣宗时)他与哥哥郭禄大以善射应募从军。兴定初年,郭禄大因功升迁,被朝廷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并晋级一级,赐姓颜盏。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又来一箭,射死另外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西夏兵吓坏了,但最终城池还是被夏人攻破,郭虾蟆与哥哥郭禄大一同被俘,夏人爱惜他们的射技,将他们兄弟囚入大牢。兄弟俩都誓死不屈,金朝听说他们的事情以后,想要优厚的奖励兄弟两人,但不知道他们兄弟是不是还在世上,于是就特别的授予郭禄大的儿子伴牛官,并授巡尉的官职,来表彰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后来,兄弟俩商量出逃,自己拔掉脸上的胡须,谁知事情泄露,郭禄大最终被杀害,郭蛤蟆独自逃回,皇上思念郭禄大的忠贞,再次授予郭禄大儿子伴牛官一阶,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授予郭蛤蟆巩州钤辖,这时候,正好碰上朝官祈求奖赏禄大的弟弟,于是朝廷升迁郭蛤蟆官品两级,再授郭蛤蟆同知兰州军州事。这一年的冬天,郭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多人,并让这些人都被着红色的僧衣,从会州南山而下,西夏军仓卒之间,仰望他们误以为是神兵天将。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被虾蟆一箭射去,手、版俱穿,总共射死数百人。西夏军震恐,于是赶紧出城投降。会州被西夏占据了将近4年,这时才被收复。甲午年(1234)春天,金国灭亡,西部州府无不归降蒙古人,只有虾蟆坚守孤城。一直到丙申(1236)年十月,蒙古大军并力攻城,郭虾蟆预感到城池不保,于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用以反击蒙古军,又杀牛马慰劳战士,烧毁自己的房子和积蓄,以示必死的决心,他告诉士兵说:“别把这些留下来给蒙古军。”郭蛤蟆带领士卒日夜与蒙古军血战。蒙古军也无法很快攻破城池。军士死伤的也越来越多,眼看城池将破,郭虾蟆命人把柴草堆积在州官署,然后召集家人和城中将校的妻女,将他们关在一间屋子里,准备亲自焚烧。郭虾蟆的一个小妾想要说话,马上即被郭虾蟆斩杀。火已经越烧越大,郭虾蟆率领将士们在大火前面拉满弓箭,等待蒙古军的到来。最后城被攻破,蒙古兵蜂拥而至,郭蛤蟆战斗良久,士卒中有弹矢尽绝的,就先挺身跳入火中。郭虾蟆站到大草堆上,以门板掩护,射出二三百箭,百发百中,箭射完了,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自焚而死。城中无一人肯投降。郭虾蟆死时年仅45岁。当地人立祠祭奠他。
6.
【答案】
(1)B
(2)A
(3)B
(4)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5)①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②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参考译文:
您不认为我不成材,想要把我放在诸位圣贤的范围里。去掉我不正确的想法,增加我还不够高明的方面;认为我有可以达到大道的本性,疏通它的源头,引导它的去向,灌溉它的根部,将要吃到它的果实:这是有高尚道德的人都不敢当的,何况对于我这样的人呢?但由于信中有应该回复的,所以不可以任从。
从前孔子写作《春秋》,已经使它的文辞艰深;但是仍然不敢公开传播它,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弟子,一直到后世,之后这本书才问世。这就是担心儒家的道理微薄的原因啊。现在信仰与侍奉佛教与道教的人,(上至天子)下到大臣们,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选择可以讲的话加以教诲,尚且形势与我的意见不一致,有(很多)争辩声;如果写成这书,那么看见我就恼怒我的人一定很多了,并且一定把我当作狂人糊涂人。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其余辅佐孔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尚且在陈国断粮,在匡地被围困,被叔孙诽谤,在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郊野之间奔走。他的儒家之道虽然尊贵,他的穷困也是十分厉害啊!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现在佛教与道教在中原流行,有六百多年了。它们的根基牢固,它们的影响广大,所以是不可能早上下令傍晚說禁止的。自从文王去世,武王、周公、成、康团结一致守护文王之道,礼乐教化都存于世,到了夫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夫子到孟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孟子到扬雄,(距离古时)也不久。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
但是看古人,得到了他的时运(指被赏识),践行他的主,就不著书;书,都是行径在现世行不通但在后世行得通的人写的。现在我能不能实现我的志向还不知道,等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写书,是没有损害的。老天如果不想让这些人明白道理,那我的寿命就不可注定;如果要让这些人明白事理,除了我还能是谁呢?(我)践行大道,著书立言,教化今人,传于后世,必定有(这样的成就)。您为何就对我写书这件事这么急迫呢!
前面那封信说我和人商讨辩论,不能忍气吞声落于下风,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即使真的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喜欢自己取,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不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我的主张是孔子、孟子、扬雄所传的主张。如果不能取胜,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主张了。我怎么敢逃避这样的名声呢!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颜回)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您讥讽我写文章交杂混乱,上一封信里我已经解释得很完备了,您还是再看看吧。从前孔子也有开玩笑,《诗经》不是说:“善于开玩笑的人,从不刻薄。”《礼记》说:“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哪里对主张有损害呢?您大概没有想过这个吧!
孟郊将要前往他处,想着与您分别两地,或许会去拜访您。我再次向您问好。
【解答】
B.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排:摈斥、排挤。
A.都是副词,尚且。B.代词,它们的/代词,自己的。C.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D.表转折,但是,却/表承接,于是,就。
B.“无异于天方夜谭”错,原文为“今夫二氏行乎中上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是说佛老之说不易禁止,要想禁止佛教和道教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吾其可易而为之哉”,作者只是强调自己不可能轻易做到。
“其勤若此”“其困若此”结构相同,应在两个“此”后分别断开。“吾”一般作主语,应位于句首,在其前断开。“哉”在此处表疑问,应位于句末,在其后断开。“则”表承接,一般位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故余所以不敢也”句意完整,应在其前断开。
句子断句为: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句子翻译为: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
①其:自己;恤:保全;何有:宾语前置,“有何”,有什么。句子翻译为: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②相与:一起;向使:假使;其:表猜测语气。句子翻译为: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