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章末总结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目录
02
课程标准
03
考点精炼
0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1.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3.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5.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考点精炼
考点1 生物的分类
一、选择题
1. (2019烟台)春夏盛开的月季(Rosa chinensis)让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充满生机,生物小组同学为学校植物都挂上了“名片”。从学名分析与月季亲缘关系较近的是( )
A.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B.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C. 蔷薇(Rosa multiflora)
D.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C
2. (2019鞍山)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界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B. 植物分类以相似程度为主要依据
C. 生物分类等级最基本的是种
D. 分类等级越低,所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A
3. (2019巴中)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 )
A. 界、门、纲、目、科、属、种
B. 界、纲、门、目、科、种、属
C. 界、目、纲、门、科、种、属
D. 界、门、目、科、属、种、纲
A
4. (2019广东)“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D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 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5. (2019广州)下图描述的是4种不同动物的特征,这4种动物①、②、③、④分别是( )
A. 家兔、蝗虫、家鸽、蚯蚓 B. 家兔、家鸽、蝗虫、蚯蚓
C. 家鸽、蝗虫、蚯蚓、家兔 D. 蚯蚓、家鸽、蝗虫、家兔
B
考点2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
6. (2019云南)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水螅 B. 草履虫 C. 衣藻 D. 酵母菌
7. (2019葫芦岛)“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引起春天湖水变绿的生物主要是(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A
A
8. (2019葫芦岛)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能对污水有净化作用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草履虫 D. 衣藻
C
B
9. (2019北京)衣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藻类,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在水中自由活动
B. 通过神经进行调节
C. 自己制造有机营养
D. 能够排出代谢废物
10. (2019丹东)比较草履虫与衣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单细胞生物②都能在净化污水中起作用③能量转换器都是叶绿体④都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⑤都有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
A. ①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⑤
A
考点3 植物的主要类群
11. (2019玉林)小张家附近新建了一个化工厂,两年后他发现原来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一些植物消失了,这些消失的植物类群最可能是( )
A. 蕨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藻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B
12. (2019福建)蕨类植物具有的器官是( )
A. 根 B. 花 C. 果实 D. 种子
13. (2019威海)葫芦藓和肾蕨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是单细胞生物 B. 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C. 都具有输导组织 D. 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A
B
14. (2019巴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有真正的花 B.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 由胚珠发育成种子 D. 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15. (2019石家庄)银杏有根、茎、叶,有种子,没果皮,银杏属于( )
A. 苔藓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被子植物
C
B
考点4 动物的主要类群
16. (2019石家庄)下列动物类群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
A. 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B. 扁形动物——体壁有两个胚层
C. 软体动物——身体有外套膜
D. 节肢动物——身体里有脊柱
C
17. (2019郴州)小丽一家人去踏春,她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发现蝴蝶的身体和足都分节。下列和蝴蝶是同一类群的生物是( )
A. 海蜇、蜈蚣、蚯蚓 B. 蝎子、蜘蛛、蜻蜓
C. 蛔虫、蝌蚪、苍蝇 D. 蝉、河蚌、蜂鸟
B
18. (2019长沙)春天,变色树蜥(爬行动物)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再去觅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它晒太阳主要为了( )
A. 清洁身体 B. 防止水分散失
C. 升高体温 D. 躲避天敌
C
C
19. (2019安徽)鲨鱼和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鳃呼吸 B. 体温恒定
C. 都有脊柱 D. 胎生、哺乳
D
20. (2019邵阳)下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P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B. E可以表示体内受精
C. F可以表示胎生、哺乳 D. 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二、非选择题
21. (2019新疆)(读图理解)下图为草履虫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所用的液滴取自培养液的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2)草履虫在水中靠[__________]__________的摆动前进。把多余水分和废物收集、排出的是收集管和[________]_________。
表层
表层氧气含量多
②
纤毛
①
伸缩泡
22. (2019玉林)(读图理解)动物都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请根据图填空。
(1)图1是水螅的外形图。水螅身体呈__________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图2是鲫鱼的外形图。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尾部和__________的摆动。
(3)图3是蜥蜴的外形图。蜥蜴的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4)图4是鸟的呼吸结构图。鸟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依靠独特的__________呼吸方式,提供充足的氧气。
辐射
躯干部
鳞片
双重
23. (2019平凉)(读图理解)下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__________呼吸。
(2)B是一种农业害虫,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3)C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__中。
(4)D的体表覆羽,前肢变成__________。
(5)与D相比,E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鳃
外骨骼
水
翼
胎生、哺乳
24. (2019衢州)(综合应用)“无根萍”是一种浮水植物,能开花结果,可用种子繁殖后代。不过其主要繁殖方式是:植株一端长出小芽,小芽成熟后离开母体长成新个体。
(1)在植物分类上,“无根萍”属于__________植物。
(2)下列关于“无根萍”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不会产生生殖细胞 B. 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C. 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D. 主要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被子
CD
25. (2019娄底)(实验探究)根据以下科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__,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生活习性分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灾的是群居型蝗虫。散居型蝗虫体表为绿色,群居型蝗虫体表为黑色,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你相信吗?请你据此提出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可以开展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
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吗?(合理即可)
(3)蝗虫从散居变成群居以后,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活跃,更喜欢与同伴“交流”。科学家预测,气味在蝗虫聚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一支装有空气的试管、一支装有10只黑色蝗虫的试管、Y形玻璃管、连接用的软胶管、用于观察的绿色蝗虫和黑色蝗虫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科学家的这一假设是否正确,说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两支试管,一支是放入10只黑蝗虫的试管,另一支是装有纯净空气的试管,分别用软胶管接到Y形玻璃管的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一种物质——苯乙腈,让我们来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具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实验中先用几只黑色蝗虫,然后再使用散居型的绿色蝗虫几只,分别放入Y形玻璃管的下端的入口,观察待测蝗虫爬向哪一支试管,如果黑色蝗虫都爬向有黑色蝗虫的试管气味一侧,而绿色蝗虫大多爬向纯净空气试管一侧,就说明气味对蝗虫的聚集起重要作用
进行信息交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