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章末总结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目录
02
课程标准
03
考点精炼
0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7.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8.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考点精炼
考点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一、选择题
1. (2019潍坊)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A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2. (2019孝感)植树造林可以营造“金山银山”,选好树种很关键。树种单一的马尾松林往往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将马尾松和其他树种“搭配”种植形成混交林,能有效减少病虫害。这种生态效益是由复杂的__________带来的。( )
A. 种间关系 B. 种内关系
C. 地理环境 D. 气候类型
A
3. (2019巴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青蛙 D. 水分
4. (2019广东)造礁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为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而造礁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虫黄藻与造礁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C
A
5. (2019包头)下列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温度影响植物何时开花
B. “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
C. “人间”属于生物因素
D. “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
C
考点2 生态系统概述
6. (2019绥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农田 B. 一片森林
C. 一个湖泊 D. 池塘里的所有鱼
D
7. (2019天水)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 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
8. (2019长沙)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
A. 分解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非生物部分
B
9. (2019连云港)右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 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 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D. 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一个完
整的生态系统
D
10. (2019绥化)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D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1. (2019乐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消费者 D. A和B
D
12. (2019玉林)2018年5月15日“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与外界密闭,志愿者所需要的氧气、水、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是( )
A. 蔬菜→黄粉虫→人 B. 氧气→黄粉虫→蔬菜→人
C. 黄粉虫→蔬菜→人 D. 水→蔬菜→黄粉虫→人
A
13. (2019上海)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A. 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B. 物质和能量需靠外界输入
C. 生产者超过消费者 D. 食物链复杂,分解功能完全
B
D
14. (2019太原)右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A. 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 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 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 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C
15. (2019德州)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高级消费者是鹰
B. 昆虫与兔存在竞争关系
C. 食物网中有7条食物链
D. 鹰和食虫鸟的存在,有
利于农田作物产量的提高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 (2019济南)制作生态瓶时,下列哪项做法将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 生态瓶要放置在有光照的地方
B. 生态瓶中的清水可以用蒸馏水代替
C. 生态瓶中要添加一定数量的分解者
D. 生态瓶中要留有一定量的空气
B
17. (2019上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种群数量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B. 生物群落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D
18. (2019内江)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现象说明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复原状,因此人类可以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
C. 池塘自身净化作用的大小与其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D. 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
B
D
19. (2019新疆)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20. (2019张家界)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A.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C
二、非选择题
21. (2019济南)(读图理解)下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__________。
(2)图一中的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__________;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__________千焦能量。图一中的D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
碳的循环方向
A→C→D
太阳能
呼吸作用
逐级递减
4
第三营养级
22. (2019石家庄)(读图理解)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蛇和青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兔和食草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示的成分以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保持着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
草
捕食
竞争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自我调节
(4)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图中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鹰
23. (2019营口)(资料分析)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素有“生态博物馆”“物种基因库”之美誉,其草木繁盛,生物种类丰富。有伟岸的红松、美味的蘑菇(腐生)、机敏的梅花鹿、凶猛的东北虎,以及被誉为“鸟中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1)如果有毒物质进入河流生态系统,在水草→小鱼→中华秋沙鸭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水属于__________部分;短文中的红松属于__________者。
(3)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由于梅花鹿的数量显著增加,东北虎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
中华秋沙鸭
非生物
生产
增加
24. (2019莱芜)(资料分析)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别
休息
进食
与其他物种关系
其他活动
物种甲
20%
55%吃种子
15%追逐物种乙
10%
物种乙
20%
45%吃种子
25%被物种甲追逐
10%
物种丙
75%
15%吃物种甲
10%
物种丁
75%
20%吃物种丙
10%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__________,它们参与构成__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消费者
2
丁
物种乙、物种丙和植物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__________。
A. 通过降水 B. 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
C.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
二氧化碳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