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水墨画》
教
学
设
计
【文本解读】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之一。他由三首儿童诗组合而成,是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描绘了钓鱼,游泳,拾蘑菇这样的儿童生活镜头,勾勒了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的童年画面。课文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耐人寻味。学习本文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碎、浪、溅、爽”6个生字,会写“染”1个生字。
2. 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由课前谈话,过渡到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
(二)随文识字“墨”。
认识墨字,知道墨汁是由黑色的土灰做成的。
(三)图片欣赏,认识水墨画。
揭示什么是水墨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借助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带着一定的读书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读书。
(二)检查生字,朗读句子。
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相机指导句子的朗读。
(三)添加动词,练习概括。
教师示范,给方法,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来练习给诗歌加上标题。
三、方法引领,品读诗歌
(一)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师示范读,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二)想象画面,读好诗句。
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第一句。
(三)联系上下文,读懂难理解的诗句。
找出难懂的句子,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快乐。
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读出这份浓浓的快乐。
四、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一)创设情境,配乐朗读。
教师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升华情感来读。
(二)充分训练,当堂背诵。
定格画面,尝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
五、作业设计,延伸阅读
(一)把小诗背给父母听。
(二)小结方法,布置预习其他两幅水墨画。
附:板书设计,凸显重点
18童年的水墨画
想 溪边垂钓 联
象 景 美 人 欢 系
画 上
面 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