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1 06:2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山东省太原市2021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词中,不乏扁舟意象,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①扁舟中蕴涵着诗人的期冀和希望,蕴涵着他们失意的痛楚和灵魂的呼唤。扁舟也总在中国画中出现,画家们随着这扁舟作精神的远足,那风中一叶泛夕阳,不知带走多少中国画家 的意绪②
清代画家垢道人题画诗云:“独坐扁舟别有意。”这别样的意绪太纷繁,似乎小小的扁舟难以载动③扁舟一叶游五湖,来到江心湖面,心随流水,从容东西,获得精神的自由;这扁舟一叶五湖游,乃因“要觅巢居新阁处”,渡向精神的彼岸,安顿寂寞的灵魂。
一片宁静、 、精澄、孤迥的山水境界,就是画家心灵之舟的 之所。细读中国画,揣摩其中精神,感到画家们是将自己精微的用思寄托于此,他们的性灵史太需要这样的“扁舟”,他们在这“扁舟”中 独鸟盘空的快意、一丸冷月的澄明、空山萧寺的淡远、云雾缥缈的超越④也是在扁舟中,借此抒发性灵中微妙的衷曲,从而获得精神的安顿。
17. 文中各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8.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
A. 难以言表 幽远 停泊 领悟 B. 难以言表 悠远 止泊 领略
C. 无以言表 悠远 止泊 领悟 D. 无以言表 幽远 停泊 领略
19. 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禄山叛乱,唐朝国内狼烟四起,《三吏》和《三别》就反映了当时历史。
B. 在海边,他总是将门锁了,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C. 阴云吞噬的晴空中,几个星星在发抖,细眉般的新月,也好像在打着哆嗦。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处的引用是作“如”的宾语,是句子成分,故而点号应在引号外,排除AD。
第二处作为句段末尾,从句子语气“不知带走多少……”可见是感叹语气,故应用感叹号,排除AD。
第三处,后两句中“获得精神的自由”“渡向精神的彼岸,安顿寂寞的灵魂”是对“这别样的意绪太纷繁,似乎小小的扁舟难以载动”的解释说明,说明其纷繁而难以载动的原因,故要用冒号,排除B。
第四处,根据“也是在扁舟中”可知,这一句与前一句之间并未完全断绝联系,不应用句号,要用分号,排除B。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难以言表:语言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无以言表:无法用语言表达。此处主要指“难以表达”,选“难以言表”。
幽远:深远,幽深。悠远:空间距离的辽远。幽远:幽深。悠远:离现在时间长。侧重点不同幽远:侧重于体现环境安静。悠远:侧重于体现距离远。此处对象是扁舟、湖面,其空间是辽远的,而不是幽深的,故选“悠远”。
停泊:指船舶靠于码头、泊于锚地或系于浮筒。止泊:停息。此处对象是“心灵之舟”而不是真实的船只,故而选“止泊”更合适。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体会,解悟。根据语意来看,此处要表达的是感受这些风景的滋味,故选“领略”。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把山水境界比喻成画家心灵的“扁舟”。
A.“狼烟”代指战争,是借代手法。
B.“焊”字本来是把钢铁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此处用来形容人,是用了比拟手法。
C.说星星发抖,新月哆嗦,赋予景物人的情态,用了拟人手法。
D.“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是借喻手法,把两人之间因身份、见识等形成的隔阂比喻成“障壁”。
故选D。
山东省太原市2021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黄河流域各地普遍出现的剪纸窗花中,在安塞农民的图画里……不同地域、不同材质 的民间艺术品,大家都 地采用了花卉意象。从田野作业汇集而来的样品来看,似乎是共时性的共振;沿着历时性的脉络 ,这里有着凝聚性的共同源头么?
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特定的某些意象抒发情怀,这些意象一经确立便是一种文化原型。花卉就是有着这种原型的民间艺术,其原型乃是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图腾之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吟诗予以历史性定位:“华山玫瑰燕山龙”,意即华山花卉图纹是在燕山龙之前我们民族最早的文化图腾。古来“华”“花”两字,相通且可互换。他认为花卉图纹可能就是华族(新石器时代活跃于此地的华胥氏——伏羲女娲之母)得名的由来,从此花卉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标识。一个花的图纹,便串联起我们民族数千年不曾改易的文化记忆链条,这 是英雄佩花、逢喜戴花的欢乐点缀,这不正是有着数千年的谱系性的花卉根脉?花之意蕴源远流长, ,融于血脉,成为我们不思量自难忘的集体记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约而同 穷源溯流 哪里 根深蒂固
B.不约而同 追根溯源 岂止 根深蒂固
C.不谋而合 追根溯源 哪里 根深叶茂
D.不谋而合 穷源溯流 岂止 根深叶茂
【答案】B
【考点】近义词辨析
【难度星级】★★
【解析】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多指不同人的身体各部分活 动的相同,侧重动作。所以,根据原文语境,排除 C|D 两项。穷源溯流河和追根溯源的意思一样,不好排除。第二空,沿着历史性的脉络应该是追根溯源。第三空是反问句,所有选择岂止。排出 A 选项。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每个民族在文明初萌时期,都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情不自禁地抒发情怀
B. 每个民族在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抒发情怀
C. 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情不自禁地抒发情怀
D. 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抒发情怀
【答案】B
【考点】修改病句
【难度星级】★★
【解析】 因为后半句是没有主语的,所以前半句要出现主语,CD 两项出现介词“在”,所以锁定 AB,多项定语排列选择,确定 B 选项。
19. 下列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华”“花”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如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
B.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C.这天孩子们要放雄黄炮,还要在额头上用雄黄酒涂一个“王”字。
D.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答案】C
【考点】标点符号用法
【难度星级】★★
【解析】B 表示特殊含义。A 表示特定称谓。C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D 表示直接引用。而原文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所以选择 C。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在生物学意义上,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这一说法所指代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 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 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将其转化为有机质,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 ,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鲸落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生却有很大偶然性。直到现在,人类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的数量,不超过50个。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深海生物对于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较浅海和近海更低,一旦潜在的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带来的危害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心满意足 蹑手蹑脚 严丝合缝 不容小觑
B. 称心如意 小心翼翼 天衣无缝 不容小觑
C. 称心如意 蹑手蹑脚 天衣无缝 触目惊心
D. 心满意足 小心翼翼 严丝合缝 触目惊心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
B.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
C.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的原因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
D.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加倍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
19.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何为鲸落?”的问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B. 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他们将青春献给了祖国。
C. 这是什么精神?毫无疑问,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D. 高三那年跟你同桌的那个小胖,你还记得他么?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此处的语境是指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情很愉悦高兴地散去,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心满意足”。
第二空处,蹑手蹑脚:放轻脚步走的样子,强调动作。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强调心理。
此处的语境是指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放轻脚步走地聚拢过来,强调动作,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蹑手蹑脚”。
第三空处,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事物之间密切相关。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此处的语境是指整个过程严密闭合,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严丝合缝”。
第四空处,不容小觑:指不能小看、不能轻视。触目惊心:意为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主语是人,前面往往是“让人”、“令人”。
此处的语境是指带来的危害不能小看、不能轻视,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不容小觑”。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缺少介词“随着”;
C.句式杂糅,“由于……的原因”杂糅;
D.搭配不当,“加倍减少”搭配不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何为鲸落?”的问号用法是表设问。
A.表选择问;
B.表反问;
C.表设问;
D.表一般疑问。
故选C。
山西省临汾市202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云”端,传统艺术正在形成新生态。短视频与直播中,京胡拉着“抖音”神曲,昆曲玩起了“快闪”,西北“花儿”唱出摇滚风……各类传统文化艺术换“新颜”成为一股潮流。_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也反映出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亲近。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充分证明:传统艺术要“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所谓“活”,是指在表演内容上要鲜活,不断吸收时代与生活的“___________”;在表现形式上要活泼,勇于尝试以跨界、混搭等方式___________,实现审美时尚化;在传播场域上要活跃,善用最新的媒介手段,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更频繁的亮相,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网络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一直在推动传统艺术的演变,但新生态的形成需要时间,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引起质变。“云”文艺热潮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成为传统艺术转型的一副催化剂。中国传统艺术是在历史长河___________中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是成为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火如茶 源远流长 推陈出新 沙里淘金
B.如日中天 源头活水 推陈出新 大浪淘沙
C.如火如荼 源头活水 开拓创新 大浪淘沙
D.如日中天 源远流长 开拓创新 沙里淘金
18.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C.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B.活化传统艺术,被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C.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之美,是成为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D.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之美,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17.(3分)C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第一空应填“如火如荼”。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二空应填“源头活水”。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开拓创新:开辟扩展,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第三空应填“开拓创新”。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精华,也形容费力大而成效少。大浪淘沙:大浪冲洗沙石,比喻激烈的斗争或竞争对人或事物进行考验和筛选。第四空应填“大浪淘沙”)
18.(3分)D “催化剂”为暗喻,“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为反喻(反面运用比喻),二者皆为比喻。(A.“发扬国光”运用反语手法;B.“永远地睡着了”运用讳饰手法;C.“起舞”运用拟人手法。)
19.(3分)D (“领略艺术”属搭配不当,排除A和B;“是成为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属句式杂糅,排除B和C。)
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空侯”。汉代以后,( )。箜篌原为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创制,后陆续传入中亚和印度,并从三弦竖箜篌逐渐发展为11~15根弦的弓形卧箜篌。汉武帝征服南越后,箜篌自南亚传入中国。在辞典《释名》解释“箜篌”之名时,称由于这种乐器是印度西南部的一个小国空国的贵族所常用的原因,所以又叫“空侯”。
在汉代,箜篌被列为“华夏正声”,在西汉时已经和钟、磬等中国传统乐器并列,至隋唐已成为传统燕乐调中常用的弦乐器。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空灵,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表现力强。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仿照笙、竽等表示乐器的字,创制出“箜篌”二字,唐代之后“箜篌”便成为这种乐器的定名
B.创制“箜篌”二字并使其在唐代之后成为乐器的定名者是中国人,他们是仿照笙、竽等表示乐器的字进行创制的
C.中国人把“箜篌”二字创制出,仿照笙、竽等表示乐器的字,唐代之后“箜篌”便成为这种乐器的定名
D.中国人仿照笙竽等表示乐器的字,“箜篌”二字被创造出来,唐代之后便使其成为这种乐器的定名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3分)
17.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B,语意强调的重点是“创制‘箜篌’二字并使其在唐代之后成为乐器的定名者是中国人”,而选文语段的重点是介绍箜篌命名的由来,选项和选文重点不一致,排除B项。C.“中国人把‘箜篌’二字创制出”和“仿照笙、竽等表示乐器的字”句序颠倒,排除C项。D.“‘箜篌’二字被创造出来”的陈述对象是“箜篌”。与其前后句的陈述对象“中国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借代,以“丝竹”代音乐。B.夸张,“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一样,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银盘”喻水,以“青螺”喻山。D,设问。
19.①删除“在”;②删除“的原因”。(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解题思路】本题将在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在”去掉;二是句式杂糅,后一分句的关联词是“所以”。可将“的原因”删除。
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投屏和弹幕都是App 出的典型的数字文化生活方式。如若将二者仔细比较审视,则会发现投屏投出的是一片迥异于弹幕的新风景。
对于不少App用户来说,弹幕的存在干扰了他们正常的观剧行为。互动性极强的弹幕行为,又往往让发送弹幕者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另外,无论是App观剧,还是弹幕行为,都是小屏模式,习惯性的小屏观剧对于眼睛、手腕、颈椎的生理损伤是 的。
投屏,恰恰可以规避弹幕或小屏观影模式的诸多弊端。当一款视频App启动投屏功能后,弹幕和小屏模式立即被______。投屏在很大程度上汇聚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注意力,不论以年轻人为主的投屏者有意还是无意,一旦将App上的内容投放到电视屏幕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影院就 了,全家人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观看屏幕内容的行列中来,并且针对投屏内容产生共同话题。从这层意义上说,投屏营造的是不同于弹幕文化的性质,有助于推动文化传统家庭的复归。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衍生 不言而喻 中止 启动
B.衍生 显而易见 终止 启动
C.演变 显而易见 终止 启用
D.演变 不言而喻 中止 启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投屏营造的是不同于弹幕文化的性质,有助于推动传统家庭复归的文化。
B.投屏营造的是不同于弹幕性质的文化,有助于推动传统家庭文化的复归。
C.投屏营造的是不同于弹幕文化的性质,有助于传统家庭文化复归的推动。
D.投屏营造的是不同于弹幕性质的文化,有叻于传统文化家庭复归的推动。
19.根据材料概括投屏功能相对于“弹称或小屏观影模式”的优势。(4分)
17.A[第一空,衍生:演变发生。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根据语境,应用“衍生”。第二空,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根据语境,应用“不言而喻”。第三空,中止:(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语境强调的是中途停止,应用“中止”。第四空,启动:(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法令、规划、方案等)开始实施或进行;开拓,发动。启用:开始使用。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家庭影院”开始工作,应用“启动”。故选A。]
18.B[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营造……性质”搭配不当,应为“营造……文化”;二是语序不当,“文化传统家庭”应为“传统家庭文化”。综合分析四个选项,B项修改正确。]
19.①有助于汇聚所有家庭成员的注意力;②没有致瘾性;③不会损害用户的健康;④有助于家庭成员保持文化趣味上的同步(推动传统家庭文化的复归)。(每点1分)
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调研语文试题(A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体诗一般有严格的声韵等格律要求,让不少现代人 。机器人写旧体诗,尽管多有瑕疵,但大体骨架和形貌基本能做到像模像样,不会 。而现代诗由于没有固定字数合声韵格律的要求,对人来说似乎比较简单,可对机器人来说,恰恰是容易让其迷糊“乱码”的无形障碍。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毕竟只是被人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主体。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因为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所以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更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将水泊梁山的聚义故事作为内容或标题,让人工智能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它究竞是像《水浒传》那样把梁山好汉看作豪杰,还是像《荡寇志》那样把他们写成贼寇?这对机器人来说就 了,因为它所安装的是“芯”,缺少此项功能。这就是说,让人工智能进行人世间稍微复杂一些的观念权衡和价值取舍,不啻_ _;而透析社会生活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向背,恰恰是作家驾驭文学之身破浪前行不可迷失的方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退避三舍 有碍观瞻 力不从心 白费口舌
B. 望而生畏 妨碍视听 无能为力 对牛弹琴
C. 退避三舍 妨碍视听 无能为力 白费口舌
D. 望而生畏 有碍观瞻 力不从心 对牛弹琴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表现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仅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而且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确定和指引
B. 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
C. 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确定和指引
D. 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智能不是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更体现在它不具备创作的导主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
19. 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和之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是( )
A. 文学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B. 公务人员要有服务意识,要深入到百姓中去,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
C. 我们要学会和人沟通,学会理解,这样才能打破两代人之间那一层厚厚的障壁。
D. 那根很老的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答案】17. D 18. C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望而生畏:意思是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由“旧体诗一般有严格的声韵等格律要求”可知,写旧体诗很难,人们很害怕去写,故选“望而生畏”。
有碍观瞻:妨碍了他人视觉,让人看到了他就没有心情去欣赏别的美好事物。妨碍视听:影响视觉和听觉。结合语境“尽管多有瑕疵,但大体骨架和形貌基本能做到像模像样,不会……”也就是说机器人写的诗不会让人看不下去,故选“有碍观瞻”。
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无能为力: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由“因为它所安装的是“芯”,缺少此项功能”以及前文可知,机器人有心做但是办不到,故选“力不从心”。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白费口舌:谈话一无所获。由“让人工智能进行人世间稍微复杂一些的观念权衡和价值取舍”以及后文可知,人工智能根本不清楚人类的内心世界,故选“对牛弹琴”。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子“不仅表现”与“所以”关联词搭配不当,故将“所以”改为“更体现”。排除A。
原句子“因为无法自主产生创作冲动,所以它不具备创作的主导思想”强加因果,将“因为”与“所以”去掉。
“只能依赖人的指引和确定”中“确定”和“指引”顺序颠倒,不合逻辑,故改为“确定和指引”排除BD。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子用了借喻的修辞,“文学之舟”是借喻。
A.借代修辞。“哈姆莱特”代指读者读后的感受思想天马行空,各不相同。
B.比拟修辞。“生根开花”以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来比拟人物的存在状态。
C.借喻的修辞。“厚障壁”指沟通困难。
D.拟人的修辞。扁担“惨叫了一声”。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