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拍,“ 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旋律轻快、活泼、清晰、别致,节奏鲜明、紧凑,歌词朗朗上口,富有动力感,描绘了儿童“光着脚丫、踩着小雨去采山”的欢乐情境,表达了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用活泼、自然的声音和恰当的情感演唱歌曲《采山》,增强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2、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在“趣味、情境、游戏”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歌唱实践活动。
2、在音乐活动中增强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具准备:
钢琴、花篮、蘑菇、山菜等小道具、CD播放机。
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师生问好 用轻松愉快地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上课状态。 进入良好的上课状态。 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问好是这节课师生的第一次互动,抓住这一环节,迅速地调整和引导学生进入轻松愉快地上课状态,为之后的学习做好情绪上的铺垫。
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 表演唱《拾稻穗的小姑娘》,一边演唱一边把准备好的“蘑菇”、“山菜”等道具放到学生的座位中间,创设好“采山”的情境。 用心聆听和欣赏老师表演唱《拾稻穗的小姑娘》。
教师良好的范唱和表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里通过教师表演唱《拾稻穗的小姑娘》,引导学生进入仔细聆听的学习状态,并为歌曲《采山》做好环境和氛围的铺垫。
新课 教学 聆听歌曲《采山》 1、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2、老师发现了一座好大的山!引导学生发现座位是“山”字形,营造“采山”的情境。
3、介绍“采山”。
4、引导学生聆听歌曲《采山》,听一听歌曲里面有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1、发现“蘑菇”、“山菜”……。
2、发现座位是一个“山”字形,感觉身临其境的溶入在大山之中。想像在大山里可以做的有趣的事情。
3、认识“采山”。
4、聆听歌曲《采山》,说说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将座位摆成“山”字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融入大山之中的感觉,为演唱和表演歌曲做好情境上的铺垫和空间上的准备。
让学生想象大山里的有趣事情,激发学生对“采山”的兴趣,为演唱好歌曲做情感上的铺垫。
学唱歌曲《采山》 1、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更仔细地聆听。
2、出示歌谱,老师清唱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词,并说说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3、以学生最喜欢的一句歌词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唱歌曲,通过按节奏读词、做律动演唱等方式学会这句歌词。
4、拓展到其它两句。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并用好的声音和恰当的情感表现出来。
5、引导学生学唱第二段歌词。 1、再次聆听,并说说自己又听到了什么。
2、看着歌谱聆听老师演唱,说出最喜欢的一句歌词。
3、选出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进行学唱。
4、学唱其它两句歌词。
5、学唱第二段歌词。 通过播放歌曲和教师范唱两种手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更加仔细地聆听,养成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句歌词入手开始学习,挖掘出乐句的音乐要素、内涵,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受、表现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曲。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巩固歌曲 1、接龙游戏:将学生分成“山”字形的五个小组,进行接龙演唱游戏。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正确的演唱方法,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2、“过关游戏”:老师提出“只有掌握了合着伴奏音乐演唱的本领才能继续玩更好玩的游戏”的要求,引导学生合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3、“采山”游戏:播放伴奏音乐,组织学生开展“采山”游戏。 1、分为五组,按照要求演唱相应的乐句,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并逐步背下歌词。
2、掌握合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的本领。
3、开始愉快地“采山”游戏,在老师的随意指点下进行接龙演唱,争取做最棒的“采山娃”。
通过“接龙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演唱之余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声音,更进一步地感受歌曲,有效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技能技巧。
学生有时能跟着钢琴伴奏唱好却不一定能合着伴奏音乐唱好,因为这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采用“过关”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很好地合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通过不断递进地游戏形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递增,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师生 互动 师生互动表演 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采山》两首歌曲结合起来,进行师生互动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老师的引导下律动起来,围着“大山”去“采山”。 师生互动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表演形式之一,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明显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大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欲望和表演热情,从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效果。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