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是宋朝的一位女词人!?
文学常识积累练习
下列关于李清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字幼安,婉约派词宗,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
B.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南渡前生活闲适,南
渡后漂泊江南,遭遇丈夫身亡、书画丢失之祸。
C.南渡前,其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南渡后,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哀婉凄清、苍凉悲楚。
D.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
号易安
居士
婉约
清秀
清新自然
音调优美
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哀婉凄清、苍凉悲楚
A
声声慢
【宋】李清照
一代词宗的夕阳岁月
千古第一才女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评鉴语言来体会词人别样的愁情。
2.通过拓展阅读,积累知识,培养鉴赏诗歌的方法与能力。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
请尝试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请试着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梁启超
喃喃自语、声声低诉、深沉呜咽
低沉悲戚、缓慢
活动一:初读文本,批文入情
诵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二:赏玩文本
体悟愁情
李清照是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愁情”的?
1.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试做赏析。
2.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注意意象、动作和手法运用等。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动作情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1)淡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是“愁”的象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是酒的味很淡吗?
并非酒淡,而因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词人早年是“浓睡不消残酒”
,那是贵族青年女子的闲愁。到而今,酒还是那酒,但三杯两盏已经压不住心愁,又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呢?
一个“淡酒”的意象,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1)淡酒
(2)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送魏万之京》李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浣溪沙》晏殊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思远人》晏几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
“过雁”象征离愁、思念。
(3)梧桐、细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细雨——愁情
(4)黄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黄花——傲寒,高洁;秋意,孤寂,时光流逝。
(4)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词人是爱花的,孤苦飘零的自己,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词人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可如今又有谁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活动三:知人论世,沿波探源
自读《醉花阴》,与《声声慢》相较,两“愁”孰重孰轻,孰浓孰淡?
其后,各隐藏着怎样的情思?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毁、遗失。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染疾而亡,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1131年:漂泊江浙,遭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百日后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入监周余。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醉花阴》是思念着远行的丈夫的愁,是一种甜蜜的忧愁。
《声声慢》是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孀居之悲,亡国之恨、颠沛之苦、故国之思后“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国破家亡、孤独之病的身世之愁。
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中所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一课时作业
1.整理笔记,背诵两首词。
2.收集写愁的诗句,注意探究其写作角度。
活动四:拓展阅读,愁情漫卷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活动四:拓展阅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
笼云涛。银河欲转,千
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
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
相邀。殷勤问:归宿何
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
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
早。学做诗,枉有妙句
人称道。长空九万里,
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
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
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
岛去。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尘世如烟,一梦千年,当山光已残,水色阑珊,你幽怨的身影仍停留在泛黄的文字间。你看见了吗?一千年的风雨末曾停歇,一千年的黄花依旧消瘦,一千年你心碎的叹息,依然置于我的案头。我似乎看见了,你沉重的泪,穿越繁密的历史,仍然于无息处坠落……
第二课时作业
1.早晚读齐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2.完成配套常规练习。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问题1】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
①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②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③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
【问题2】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反衬手法的好处。
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