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 学案(知识梳理+典例追踪+高分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6.1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 学案(知识梳理+典例追踪+高分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16:35: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电磁波和通信
第1课时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既不
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是信息离不开 物质 也离不开 能量 。信息和物质、能量是构成我们社会的三大基元。
语言和文字的发明是信息传递方式的重大发展。文字既可以用于现场__交流_又可以记载和传递历史的 信息,所以文字为人类在已有文明基础上创造
新的文明提供了基础。
早期的电报和电话是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后来逐渐发展成依靠无线电波 来传递信息的电报和电话。
1、信息及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2、早期电报和电话的工作过程,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考法1 生活中的信息
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时都需要介质
B.作为信息载体的电磁波,频率越低,相同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C.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时所释放的能量
D.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A、声波传播信息需要介质,电磁波传递信息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
B、从信息理论角度分析可知: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故B错误;
C、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故C正确;
D、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这些能源中,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题组冲关]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三大资源
B.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
C.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取
D.信息被存储后,就不能再加工了
根据信息基本概念和特征的理解,选项ABC说法都正确,选项D错误,信息被存储后,可以被加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故选:D。
考法2
早期的电报和电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筒是将声信息转变成电信号
B.话筒是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
C.听筒内部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D.话筒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2A、听筒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所以A错误;
B、话筒是将声信息转变成电信号,所以B错误;
C、听筒中有电磁铁,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电磁铁对铁片引力强弱变化→铁片的振动→声音,所以C正确;
D、话筒是由声音引起膜片的振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变化的电流来工作的,所以D错误。
故选:C。
n-j-y
[题组冲关]1876年第一部电话问世,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
A.爱迪生
B.牛顿
C.欧姆
D.贝尔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贝尔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
故选:D。
21教育名师】
1.(2021?遵义模拟)能源是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信息和材料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下列有关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来发电的
B.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光纤通信是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发生折射来传递信息的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一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A、核裂变是可控的,故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都是利用原子核分裂时释放出的能量发电的,故A错误;
B、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反射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煤、石油和天然气可以直接利用,属于一次能源;在使用后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2.(2020?玉林)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光导纤维只能传输一条信息
B.5G网络通信必须通过光导纤维来传输信息
C.用数字信号传输图像信息比模拟信号容易失真
D.“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即时定位服务
【解答】解:A、一条光导纤维可以同时传输不同频率的光信号,即一条光导纤维可以同时传输多条信心,故A错误;
B、5G网络通信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不用通过光导纤维传输,故B错误;
C、数字信号具有:传播距离长、可同时传递大容量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不失真、能加密、易储存等优点;模拟信号:传播距离较短,传递容量小,保真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所以用模拟信号传输图像信息比数字信号容易失真,故C错误;
D、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即时定位服务,该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3.(2020春?梅县区校级月考)小林从广州给深圳的表哥打电话,听筒中传来忙音的信号,电话“占线”了,这是(  )
A.表哥家的电话没放好
B.表哥正在跟别人通话
C.广州与深圳之间有太多用户在通话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解:A、表哥家的电话没放好,就好像电话正在通话,所以显示的当然是忙音;
B、表哥家电话若和别人通话,当然显示的是忙音;
C、电话之间的通话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实现的,若通话用户比较多时,电话交换机不能将这两部电话接通,就会显示忙音;
D、上述情况电话都是忙音。
故选:D。
4.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用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卫星是通过红外线传递信息的
C.光纤通信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
D.汽车导航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
A、军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和超声波无关,故A错误;
B、卫星利用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传递信息,不是利用红外线,故B错误;
C、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后,在光导纤维内壁上要发生多次反射,并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光纤通信,故C错误;
D、汽车导航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5.5G来了!5G时代将实现万物互联,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将更加便捷。未来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微波
B.超声波
C.紫外线
D.次声波
【解答】解:手机通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微波。
故选:A。
6.手机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哈尔滨与上海的距离约为2400km,小聪在哈尔滨用手机拨打在上海的小明的电话,则至少需要 
 
s小明可以收到信息。(已知
c=3×108m/s)
【解答】解:
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根据公式v=S/t变形可得,小明收到信息所需的时间。
故答案为:电磁波;
8×10﹣3。
7.(2016春?伽师县校级期中)话筒的作用是将 
 信号转化为 
 信号,听筒的作用是将 
 信号转化为 
 信号。
【解答】解:电话装置是由听筒、话筒和电池组组成,它们应串联在电路中。电话的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信号传递出去,再通过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
故答案为:声;电;电;声。
8.“波”是物理学中描述物质运动的基本模型,它开始是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如声波、电磁波等,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传递能量,还运载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还被会反射回来,如果一辆汽车以54km/h匀速驶向一隧道口,在距隧道口某处鸣笛,经过4S听到从隧道口崖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距隧道口 
 
米。
【解答】解:(1)声波、电磁波等,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传递能量,还运载信息;
(2)汽车速度v=54km/h=15m/s,
∵v=,
∴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5m/s×4s=60m,
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4s=1360m,
那么鸣笛时到隧道口的距离s″=(s+s′)=×(60m+1360m)=710m,
故答案为:信息;710。
9.现代网络通信之路越来越宽了,不仅仅是可以通过计算机键盘进行通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话。如图
10﹣3﹣3
所示,计算机A、计算机B分别与因特网相连,并分别装上相应软件,同时运行这一相应软件,A、B可相互呼叫。呼叫时要输入对方的地址,输入后对方屏幕立即有响铃指示“摘机”通话。如果配置摄像头,相应的软件还可同时传送对话双方的图象。
(1)计算机A、计算机B要进行有效对话,还应配备全双工声卡、麦克风、耳机等,请问以上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服务器C有什么作用?它相当于电话通信中的什么设备?
【解答】答:(1)耳机是将信号电流转化成声音的设备;麦克风是将声音转化成信号电流的设备;声卡将作为模拟信号的音频电流转化成数字信号,电脑才能识别。
(2)C是一台专用服务器,起到通话的转接作用,提供通话服务,相当于电话通信中的电话交换机。
10.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 
 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解答】解:
(1)“传声筒”的管道中有空气,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引起管路中的空气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空气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传声筒”中的声音在管道中传播,减小了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
A、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A符合题意;
B、水杯琴说明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即回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医学检查,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3)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潜艇是利用无线电进行通信的,所以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故D正确;
(4)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周期和频率不变,由波速公式v=λf得知,声波的波长变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空气;(2)A;(3)AD;(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电磁波和通信
第1课时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既不
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是信息离不开 
 也离不开 
 。信息和物质、能量是构成我们社会的三大基元。
语言和文字的发明是信息传递方式的重大发展。文字既可以用于现场__
_又可以记载和传递历史的 
,所以文字为人类在已有文明基础上创造新的文明提供了基础。
早期的电报和电话是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后来逐渐发展成依靠
 来传递信息的电报和电话。
1、信息及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2、早期电报和电话的工作过程,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考法1 生活中的信息
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时都需要介质
B.作为信息载体的电磁波,频率越低,相同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C.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时所释放的能量
D.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题组冲关]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三大资源
B.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
C.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取
D.信息被存储后,就不能再加工了
考法2
早期的电报和电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筒是将声信息转变成电信号
B.话筒是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
C.听筒内部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D.话筒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题组冲关]1876年第一部电话问世,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
A.爱迪生
B.牛顿
C.欧姆
D.贝尔
1.(2021?遵义模拟)能源是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信息和材料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下列有关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来发电的
B.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光纤通信是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发生折射来传递信息的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一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2.(2020?玉林)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光导纤维只能传输一条信息
B.5G网络通信必须通过光导纤维来传输信息
C.用数字信号传输图像信息比模拟信号容易失真
D.“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即时定位服务
3.(2020春?梅县区校级月考)小林从广州给深圳的表哥打电话,听筒中传来忙音的信号,电话“占线”了,这是(  )
A.表哥家的电话没放好
B.表哥正在跟别人通话
C.广州与深圳之间有太多用户在通话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用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卫星是通过红外线传递信息的
C.光纤通信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
D.汽车导航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5.5G来了!5G时代将实现万物互联,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将更加便捷。未来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微波
B.超声波
C.紫外线
D.次声波
6.手机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哈尔滨与上海的距离约为2400km,小聪在哈尔滨用手机拨打在上海的小明的电话,则至少需要 
 
s小明可以收到信息。(已知
c=3×108m/s)
7.(2016春?伽师县校级期中)话筒的作用是将 
 信号转化为 
 信号,听筒的作用是将 
 信号转化为 
 信号。
8.“波”是物理学中描述物质运动的基本模型,它开始是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如声波、电磁波等,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传递能量,还运载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还被会反射回来,如果一辆汽车以54km/h匀速驶向一隧道口,在距隧道口某处鸣笛,经过4S听到从隧道口崖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距隧道口 
 
米。
9.现代网络通信之路越来越宽了,不仅仅是可以通过计算机键盘进行通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话。如图
10﹣3﹣3
所示,计算机A、计算机B分别与因特网相连,并分别装上相应软件,同时运行这一相应软件,A、B可相互呼叫。呼叫时要输入对方的地址,输入后对方屏幕立即有响铃指示“摘机”通话。如果配置摄像头,相应的软件还可同时传送对话双方的图象。
(1)计算机A、计算机B要进行有效对话,还应配备全双工声卡、麦克风、耳机等,请问以上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服务器C有什么作用?它相当于电话通信中的什么设备?
10.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 
 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