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营养要均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营养要均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09: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营养要均衡》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六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本节课学生将从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回到对个体的研究上,因此教材呈现三个有层次性的环节。
(
学生思考
面对种类丰富、营养不同的食物,该怎么选择搭配?学生将反思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否“吃对了”。
聚焦环节
)
(
学生主要从
一天吃多少种和每种一天多少量,这
两方面

认识“平衡膳食宝塔”。接着
根据
“平衡膳食宝塔”,来调整自己一天的食物,从而进一步认识“平衡膳食宝塔”和
营养均衡的
操作方法。
科学
探究
)
(
学生从“梳理科学知识
——
结合科学知识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
——
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健康饮食”的逻辑过程中梳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研讨环节
)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到班级大多数学生食品搭配还基于个人喜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通过课外知识以及家长的叮嘱已经知道了:每天的食物要丰富,每天要吃水果蔬菜,营养要均衡……但是关于“平衡膳食宝塔”学生并不十分了解,对于不同营养的大致摄入量也不清楚。除此之外,他们对“均衡”两字的理解也是存在很大的误区的,通过前测发现,班级48人,有31人认为“均衡”就是平均的意思,有43人将饮食习惯视为调节营养均衡的方法。
这些可以看出,学生的“饮食健康”观念是比较粗放的,通过这节课活动,将这观念发展到“如何实践饮食健康”的实际行动,促进观念到实践的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2.有效处理营养需求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地搭配菜品。
【科学态度】在理解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搭配膳食时营养要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难点: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学生:食物卡片、空白卡片、积木、食物卡片粘贴板、膳食宝塔粘贴板
记号笔、信封
教师:课件、《营养博士》视频、达标食谱奖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小组合作,挑选一天食物,并黏贴在板上
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前概念
环节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游戏《大家来找茬》:
1)展示两幅卡通图片,学生找图片中的不同
2)展示两个身高体重不同的学生照片,你能找到哪些不同?
2.展示:
1)11岁孩子身高体重标准图片(正常
偏低
偏高)
2)A、B两个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单
3.提问:你能根据A、B俩同学的生长情况,来推测下他们平时的饮食情况吗?
4.推进:那么你认为一天吃多少种食物,每种食物吃多少算营养均衡呢?
5、揭示课题:这是我们的理解,那科学家是怎么定义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营养要均衡”(板贴标题)
【设计意图】
以游戏入课,符合孩子的天性,可以让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学习。通过对比发现,图片中的两个同学都是营养失衡,引起学生思考,怎样才算是营养均衡,第一次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环节二:任务驱动,暴露问题
1.导语:你们看过《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吗?想参加吗?
2.展示:第七季《爸爸去哪儿》栏目组发来的任务卡
3.展示:课前学生组内合作挑选的一天食物
4.提问:在食物种类和数量方面,你们发现哪些相同地方和不同的?
5.学生观察汇报:
预设相同点:主食吃得比较多,或每餐都有主食,好像把食材都运用进去了……
预设不同点:有的组用的食材特别少,有些组食材用的特别多……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接到《爸爸去哪儿》栏目组任务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一天食物挑选,并在研讨时,第二次暴露学生存在的前概念问题。
环节三:学习宝塔,构建新知
1.导语:那选哪组为最佳清单呢?老师比较喜欢吃鸡腿,我就选这组为“一天食物”最佳清单,同意吗?
2.追问:为什么不同意呢?
3.预设回答:不能只根据自己口味来定。
4.引导:那根据什么标准?原来营养学家们为我们中国居民制定了一个膳食宝塔。它不仅会告诉我们一天要吃哪些类食物,还会告诉我们吃多少才合适。
5.活动一:看宝塔视频,知结构特点
展示: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图片
提问:

宝塔总共几层?

结构上还有什么特点?

下大上小,这可能是什么意思?
3)预设回答:

共5层

下大上小

下面食物吃得比上面的多
4)推进:结合平日里我们饮食情况,你觉得哪类食物住在第一层?(依次猜测每层食物种类)
5)预设猜测:第二层是鱼肉类,第四层是蔬菜水果类。
6)观看视频:营养博士和精灵们对膳食宝塔的介绍。
7)提问:看了视频后,你知道了什么?
8)学生思考汇报:

宝塔每层食物种类(板贴食物种类)

宝塔下一层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的
(板书:下到上少吃、上到下多吃)
设疑:为什么蔬菜要放第二层,是不是我们人体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量最大?
10)展示:①
人一天各营养需求量表

1000克蔬菜里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11)引导: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蔬菜中含量少,所以要多吃才能达到需求标准。
6.活动二:量化宝塔食物量,搭建积木宝塔
1)展示:膳食宝塔食物含量数据图
2)分析介绍如何量化宝塔中数据(一块积木代表1分食物)
①1500ml-1700ml
是指一天中你所摄入体内所有的水量,包括直接饮用和食物包含的。除去去食物中的水,我们一天还需要4碗水,相当于4块积木。
②谷薯类一天食用量250-400克,相当于3-4碗米饭,相当于3块积木。
③蔬菜水果类的实用量差不多是每天3份蔬菜?2份水果就是5块积木
④鱼肉各是45-75克,蛋类40-50克,相当于每天要吃3份,就是3块积木。
⑤奶制品300克,相当于两杯牛奶,2块积木,豆类25-35克,就一小把,相当于0.5块积木。
⑥盐少于6克,相当于一勺,油25克,相当于3勺,合起来我们每天就只需要吃一小半份,相当于0.5块积木。
操作:根据刚才量化,搭建积木宝塔
【设计意图】
通过一天营养物质需求量和各类食物食用量数据对比,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营养需求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课难点。将复杂难记的数据量化成标准份数,并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积木,重新构建出积木宝塔,课堂有趣生动,突出教学重点,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环节四:参照量化,调整膳食
过渡:展示正确积木宝塔,让学生效对、调整。
2.提问:看着膳食宝塔说一说,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材,每种食材多少量,才算营养均衡?
3.推进:现在你能利用它来判断你的“一天食物”清单是否达到营养均衡了吗?
4.操作:根据积木宝塔,调整食物清单。
5.语言支架,交流汇报:
我们小组摆好食材后,发现了……问题,于是我们……
提问:我们每组同学都对自己的“一天食物”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其他相比,你和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在哪里?
预设回答:
相同点:1)食物数量相同都是19份
2)都是符合膳食宝塔要求
不同点:同类食物,但不同品种
小结:今天大家的食物清单都符合膳食宝塔要求,都是达标的食谱,请每组组长上来领取栏目组颁发的奖状。
【设计意图】利用积木宝塔判断膳食是否平衡,并对其进行调整。让学生体验到如何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环节五:课后实践,拓展提升
设计一周的食谱,并晒朋友圈,,互相点评,评出最佳一周食谱。
【设计意图】将课堂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的的能力,让其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
第一层次:完成作业本相应练习;
第二层次:设计一周的营养食谱,要求如下:
1)每天的营养食谱不重样,还要符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要求;
2)将食谱晒微信朋友圈,同学之间互相点评,评出
“一周最佳营
养食谱”。
八、教学反思
课堂的结束并不等于思考的终止,它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思考,现反思如下:
一、暴露学生前概念,让课堂目标更精准
本课在教学中通过接到《爸爸去哪儿》栏目组任务卡,创设一个孩子们喜欢的情境,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游戏找不同、合作挑食物、互相对比食物清单等活动,让学生之间的认知发生碰撞、冲突,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做好准备,从而驱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以便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更多的联系。暴露学生前概念能够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让课堂目标更加精准。
二、自制趣味教具,降低学习难度
关注到学生拥有一定营养搭配的生活经验,但是缺乏具体的认知。单单利用食物挂图和表单分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兴趣度不高。笔者通过食物卡片的张贴、膳食积木宝塔的搭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孩子上课积极性。同时用积木宝塔简化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更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更好利用积木宝塔来判断自己的膳食是否平衡。
巧用数据对比,突破重难点
中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与高段学生相比仍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充分仔细的引导,设计符合中段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来帮助其分析认知。
本课中食物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笔者通过学生猜测——视频讲解——设疑——数据对比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清楚认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