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驴》教学设计
执
教
者
课例名称
小毛驴
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
花城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节奏要素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一个新的节奏型XXXX,是节奏要素的又一次循环上升。至此,节奏要素我们已经学习了“X、X
X、X
、XXXX”4种。
教材在节奏学习中仍以先用语言带出节奏的方式,通过读《童谣》的活动,帮助学生找到“XXXX”的节奏感觉,然后去掉语言,再通过读读拍拍等方法让学生达到掌握新节奏的目的。歌曲《小毛驴》主要是通过学唱歌曲,巩固“XXXX”
节奏在歌曲及演唱中的运用。这一课还让学生提供了找出歌曲相同与不同的具体方法,不断巩固“结构”要素的知识。
本课活动练习还提供了5个简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通过律动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的力度和速度进行复习、总结和回顾。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音准、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着重培养,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根据年龄特点重点发展建立节拍概念、增强自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始终从审美角度、基本素养、基本技能进行系统性培养,如音准、音色、节奏感、旋律感、韵律感、节拍稳定感等。
三、教学思路
复习导入—回忆探究学习—教师示范—尝试用所学节奏为歌曲伴奏—小结评价。
四、教学策略
1、通过不断练习和模仿、体验、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2、通过老师示范学生思考的方法解决新节奏型掌握新节奏型。
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目标
1、学习新的节奏型“XXXX”,并能正确地拍读出来。
2、学唱歌曲《小毛驴》,并能背唱歌曲。
3、在演唱歌曲《小毛驴》同时,学生能尝试用所学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背唱歌曲《小毛驴》。
2、能掌握歌曲中的平均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所学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用响板演奏以下节奏。若动作和口读都配合得很好,就可以让学生听着老师给的节奏,闭口在内心读节奏,做律动。(师观察,了解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最后出示节奏谱,让学生准确拍打。
①拍手:
X
X
X
X:
口读:
ta
ta
ta
ta
②拍手:X
X
X
X
X
X
X
X:
口读:ti
ti
ti
ti
ti
ti
ti
ti
③合----开:
X
X
:
口
读:
ta-a
ta-a
④拍手:x
x
x
x
x
x
x
x
口读:dilidili
dilidili
x
x
x
x
x
x
x
x
:
dilidili
dilidili
新节奏,稳定的一拍四下,身体分出左右。
边读节奏边做律动。
说出老师拍打的节奏型。
先熟读,再去掉语言看节奏拍打。
学习新的节奏型
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拍掌握新的节奏XXXX。
巩固已学过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二分音符,为学习平均十六分音符做准备
通过学习平均十六分音符为《童谣》和歌曲《小毛驴》做准备。(5-6分钟)
教授新课
一、读《童谣》,拍节奏;
童谣读熟后接龙。
二、学习歌曲小毛驴:
1、播放驴叫的音频。
2、听,响起了这样的声音,你觉得是什么动物来了呢?
3、学习歌曲节奏。(按歌曲节奏读出歌词)找出XXXX节奏。
X
X
X
X
X
X
X
X
X
X
我有
一只
小毛
驴我
从来
X
X
X-
X
X
X
X
X
X
X
X
也不
骑,有一
天我
心里
高兴
X
X
X
X
X·
X
X
X
X
X
骑着
去赶
集。我
手里
拿着
X
X
X
X
X
X
X
X
X-
小皮
鞭我
心里
正得
意,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不知
怎么
咕噜噜噜
噜我
摔了
X
X
X-
一身
泥。
4、熟悉之后开始学唱歌曲。
要求学生分乐句,4个乐句中找出重复乐句。
5、、欣赏视频《小毛驴》。
在欣赏视频的时候,想想本曲讲了一件什么趣事?
6、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自弹自唱),生思考:这首歌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风趣诙谐)
7、教唱歌曲。
注意歌曲里的平均十六分音符以及换气记号。教唱谱时先用“lu”,再唱旋律(手号辅助)
难点的地方师带唱。
教会后学生齐唱歌曲。
先找出童谣中的新节奏:
“XXXX
X”手拍节奏读。
驴。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先找出新节奏,再练习。
学生认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换气记号。
1、3重复(全班找)
认真听—思考—回答问题。
学唱歌曲并能熟练演唱。
熟悉、巩固新节奏。(5分钟)
熟悉旋律,找乐感。(4分钟)
解决新节奏的难点。
熟读歌词,为学唱做准备。
熟悉巩固所学习的节奏型。加深印象。(8分钟)
学会歌曲为拓展部分做准备。(8分钟)
巩固与拓展
1、学生跟着音乐尝试节奏游戏。
按节奏动作来为歌曲伴奏。(可以师做一个动作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想节奏动作)
2、熟练之后让学生边听边唱边表演完整的歌曲。
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想动作。练习熟练后加动作完整背唱歌曲。
巩固已学的节奏型,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在探究中学会运用节奏为歌曲伴奏。(7分钟)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学均十六分音符“XXXX”。还能够用不同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学生总结,老师归纳。
总结本课知识。(3分钟)
板书设计
小毛驴
已学节奏:①X
X
②
X
X
X
X
③
X--
X—
Ta
ta
ti
ti
ti
ti
ta
a
ta
a
新节奏:
X
X
X
X
X
X
X
X
Dilidili
dilidili
教学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小毛驴》这一课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通过教学,学生学习了新的节奏型XXXX,并能正确的拍读出来。歌曲《小毛驴》也能背唱出来。完成教学目标。
2、成功的方面:在讲解平均十六分音符是由一拍平均分成的四拍这个难理解的地方我运用了“分苹果”的方式帮助学生,使他们能清楚明白“一拍四个”的意思。
3、遗憾的方面:讲解的时间过长,导致后来在拓展部分,让学生自己上台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这一环节的时间太短了,好多同学没有来得及展示自己。这首歌曲他们平时都很熟悉,应该少讲理论,多把时间交给他们来唱。音乐是审美艺术,本课由于偏重音乐教学的认知目标,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实际,以至使音乐审美目标不能顺利达成。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应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只有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是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