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劳山道士
【基础巩固】
1.《劳山道士》的作者是 , (朝代)文学家。字 ,又字 ,别号 。本文选自《 》。
2.给黑体的字注音
王俱与稽首( ) 分赉诸徒( ) 肴( )
逡巡( ) 自诩遇仙( ) 蓦然而踣( )
3.解释黑体词语
(1)叩而与语( ) (2)薄暮毕集( ) (3)光鉴毫芒( ) (4)分赉诸徒( ) (5)未谙此苦( ) (6)蓦然而踣( ) (7)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8)阴有归志()
4.翻译下列句子。
(1)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2)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昨天,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多位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棒棒”(力夫)。
上午9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的潘匀满头大汗,和同学张杰转悠着揽生意。“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半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无奈下,两人只好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来休息。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一元钱。
“这一元钱太不易了。”平时每月生活费都在3000元以上。从未吃过苦的潘匀为此感动得泪流满面。(摘自2007年5月7日《重庆时报》,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答: 。
(2)请针对这则新闻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
答: 。
6.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江南是一局棋,纵横交错的田垄是棋盘,星星点点的湖泊是棋子。
答: , ,
。
【阅读驿站】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道,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洒何能遍给?道各觅盎盂,竞饮先【酉爵】,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今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心情,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持,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知而已。
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
(1)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⑵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8.课文情节较曲折。当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时,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使他打消了归念。
9.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明线:
暗线:
10.本文的题目为《崂山道士》,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道士吗?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拓展链接平台
-------------循序渐进法
【美文共享】
《 谐 铎 》
清··沈起凤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劲的奏章。⑨舛:音chua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适堕一钱于地 ( )(2)俟其去而俯拾焉 ( )(3)急欲面陈 ( )
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只填序号)。
践jia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jian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赏析点评:文章的故事短小精焊,文字简练生动,深藏哲理。有警诫、讽喻作用。从文章的内容上看,讲的是有一个秀才占取不义之财,受到惩罚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约而又生动,把贪婪者的卑鄙的心理揭示得清清楚楚。如“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一个“践”字形象地写出秀才的龌龊心理,而一个“俯拾”又将其贪婪的性格揭示出来。另外文章虽短但情节富有波澜。身为国子监的助教,却设发占有不义之财,这种行为卑劣之人还能一路高升,这真让人难以接受,然而恶人终究会有恶报,还未等上任就以“贪污”之罪被弹劾了下来 ,真可谓是大快人心。短文的思想意义也是非常深刻的,文章对于社会病态的解剖,人情世态的揭露,寓庄于谐,颇具功力,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它警示人们一个人如果能够立足社会,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否则的话只能自取其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答案及点拨
基础巩固:
1.蒲松龄,清 留仙 剑臣 柳泉居士 《聊斋志异》
2.qǐ lài yáo qūn xǔ bó
3.(1)叩:探问,询问(2)薄:迫近(3)忙:草谷上的细毛(4)赉、赏赐(5)谙:熟悉,知晓(6)踣:跌倒(7)杳:不见踪影(8)阴:私下里,暗地里
4.(1)天刚亮,师傅叫王生过去,交给他一把斧子,让他和众人一起上山砍柴。(2)本县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在家排行第七,原来是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孙。
5.(1)大学生当力夫 (或“棒棒”)体验挣钱的艰辛.( 意 合 即 可 )
(2)扣新闻内容言之成理;表达通顺即可
6. 答案示例 : 重庆是一位美人,婀娜多姿的缙云山是她的身躯,蜿蜒飘逸的嘉陵江是她 的腰带 。
阅读驿站:
7.(1)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一直垂到衣领上可是神情仪态清爽高迈。(2)王生又羞愧又生气,大骂老道士缺德。
8.师傅和两位客人表演法术
9.明线: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傅教法、演法失灵。暗线:王生不愿意吃苦
10.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王生。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可一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
美文共享:
1.(1)落,掉(2)、等待,等候,到……时候(3) 陈述
2.③
3.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4.那个人才明白此前(或当年,或早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辞官离开了。
5.善于以小事观察人(善于以小见大,或见微知著,或窥一斑而知全豹);僧恶贪官;清正、刚直。(共29张PPT)
劳山道士
蒲松龄
作者作品简介
蒲松龄: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以谈狐说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约40万字,431篇。主要内容包括:暴露当时政治的昏暗,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平,特别是科举制度,作了深刻揭露,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予以抨击,歌颂青年追求理想和爱情及叛逆精神。故事往往给人美好的结局,令人大快。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邑〔邑:县。这里指本县,即山东省淄川县。〕有王生〔生:泛称读书人。〕,行〔行(háng):排行。〕七,故家〔故家:世代作官的人家。〕子。少慕道〔慕道:爱慕道教的修行和法术。〕,闻劳山多仙人,负笈〔负笈(jí):背着书箱。旧时士人出外求学都背着书箱。〕往游。登一顶,有观宇〔观(guàn)宇:道士住的宇。〕,甚幽〔幽:深,静。〕。一道士坐蒲团〔蒲团:蒲草编的扁平坐具。〕上,素发垂领〔素发垂领:白头发垂到衣领上。〕而神观爽迈。叩〔叩:恭敬地问〕。而与语,理甚玄妙〔玄妙:深远高妙,不易领会。〕。请师之〔师之:以之(道士)为师。〕,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作苦:服苦役,作艰苦的劳动。〕。”答言“能之”。其门人〔门人:学生,徒弟。〕甚众,薄暮〔薄暮:傍晚。薄,迫近。暮,日没。〕毕集,王俱与稽首〔稽(qǐ)首〕叩头。。遂留观中。
翻译:县里有个姓王的男人,排行第七,世家子弟。少年时羡慕道术,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箱前往游历。登上一座道观,很是幽静。一位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发垂到衣领,但神态飒爽豪迈。叩(击)门(环)(打招呼)并和他攀谈,(所说的)道理非常玄妙。恳请拜他为师,道士说:“恐怕(你)娇贵懒惰不能吃苦。”回答说:“能。”他的门下弟子很多,傍晚全都聚集齐,王向他们全都叩拜(行礼)。便留在道观里。
分析
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邑有王生……负笈往游),写有一姓王的书生年纪轻轻就爱慕道术。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因为这书生乃官宦世家后代,整日想入非非,成神成道,所以一听说崂山有道,才马上去游历。这一层隐含着当时官场的腐败,人们迷信的思想成风,也说明当时社会一些人颓废萎靡的心态。
第二层(登一顶……遂留观中),写姓王的书生从见师到拜师,直至被留观中的过程。这一层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人物神情仪态的描写,以及语言对话描写等方式,写出了道士们超凡脱俗的生活,和王生急迫要求留在观中的决心。道士讲的富有玄机的道理和仪态清爽高迈的神情,以及众多门人,全部都引诱着王生。这一层写王生初进观门。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采樵:砍柴草。〕。王谨受教〔谨受教:恭敬地接受命令。〕。过月余,手足重茧〔重(chóng)茧:很厚的茧子。〕,不堪其苦,阴有归志〔阴有归志:暗地里有回家的心意。 〕 。
翻译:凌晨,道士叫王出去,给他斧头,让他跟着大家砍柴。王小心地接受教诲。过了一个多月,手脚结了一层层的茧子,不能忍受那种劳苦,暗暗有回家的念头。
分析:
本层主要写王生本是一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文弱书生,怎能忍受这般非人的磨难呢?遂起回家的念头。这就为本文最后道出王生真正想成仙成道的原因埋下了伏笔。(他成仙成道的心术不正。)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共酌(zhuó):一起喝酒。酌,斟酒。〕。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俄顷:一会儿。俄、顷都是一会儿的思。〕,月明辉〔辉:这里作动词用,照耀。〕室,光鉴毫芒〔光鉴毫芒: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鉴,镜子,这里作动词用,照。毫,毫毛。芒,草谷上的细毛。〕。诸门人环听奔走〔环听奔走:环绕着他,听他支使,为他办事。〕。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良宵胜乐,不可不同:这样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可不和大家一同享受。〕。”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赉(lài):赏赐。〕诸徒,且嘱尽醉〔尽醉:尽兴地喝,直到都喝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壶酒何能遍给:一壶酒怎么能都供给到呢?文言里数词“一”常常省略。〕?
遂各觅盎盂〔遂各觅盎(àng)盂:就各自找来盛酒的器具。盎,盛饮食的瓦器。〕,竞饮先釂〔竞饮先(jiào)釂:争着先喝。釂,把酒喝尽。意思是先喝完以便再斟再喝。〕,惟恐樽〔樽:盛酒的器具。〕尽。而往复挹注〔挹(yì)注:从这个器物中取出注入另一个器物。挹,酌取。〕,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尔寂饮:却这样寂寞地喝酒。尔,如此。〕!何不呼嫦娥来〔呼嫦娥来:招呼嫦娥来这里。呼,有命令的意思。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乃以箸〔箸(zhù):筷子。〕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初不盈尺:起初还不到一尺高。〕,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纤腰秀项:细细的腰,秀丽的颈项。〕,
翩翩作霓裳舞〔翩翩作霓(ní)裳舞:轻盈地作霓裳羽衣的舞蹈。霓裳,用霓(白云)做的裙。羽衣,用鸟羽做的上衣。霓裳羽衣舞是依照霓裳羽衣曲的节拍编的舞蹈,曲是唐明皇编制的。传说术士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听来这个曲子,所以连曲带舞都和嫦娥有关系。〕。已而〔已而:完了以后就……。过了一会儿。已,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仙哪,仙哪!会回来吗?为什么把我禁闭在广寒宫呢?而,虚词,有轻微的转折的意思。广寒宫,传说是嫦娥住的地方。” 〕其声清越〔清越:清澈高扬。越远。〕,烈〔烈:响亮。 〕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已复为箸:已经又变成筷子。〕。
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不胜酒力:抗不过酒的力量,要醉了。矣,其〔其〕表示希望。〕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须眉毕见(xiàn):胡子眉毛全都看得很清楚。见,呈现。〕,如影之在镜中。移时〔移时:过了好一会儿。〕,月渐暗,门人然烛〔然烛:点蜡。然,现在写作“燃”,点着。〕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杳(yǎo):没有踪迹。〕矣。几上肴核〔肴核:菜肴果品。〕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樵苏:打柴。分别讲,樵是打柴,苏是打草。〕。”众诺〔诺:表示答应的声音。〕而退。王窃忻慕〔王窃忻慕:王生内心里羡慕。窃,暗地里。忻,同“欣”。〕,归念遂息。
分析
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这一层是总述,傍晚有客人来和师傅饮酒。
第二层(日已暮……如影之在镜中),本层着重写师傅与客人的仙道之术,以及众人们尽情享乐的情景。从另一面我们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人们存在着的消极颓废,很少关心社会现实的心理。
第三层(移时……归念遂息),写客去,众人饮足回去歇息的情况。由于王生看到了师傅的仙道,遂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本段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的。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辞:告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受业仙师:受业于老师。仙,尊称道士。〕,纵不能得长生术〔长生术:不死的法术。〕,或小有传习〔小有传习:略微传授给我一点(法术)。〕,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阅:经过。〕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谙(ān):知晓,熟知。这里“不谙”是说没受过(这种苦楚)。〕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固谓:本来就说。〕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此来为不负也:这次来就不算白来了。〕。”道士问:“何术之求〔何术之求:求何术。
〕?”
翻译:
又过了一个月,苦得无法忍受,可道士并不传授教导一样法术。心中不能等待,告辞道:“弟子我从几百里远赶来向仙师学习法术,纵使不能得到长生的法术,即使有小的法术传授我学习,也可安慰我求教的心啊。现在经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是清早打柴傍晚回。弟子我在家时,没受过这种苦。”道士笑道:“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今天果然(应验),明天一早就送你走。”王说:“弟子我操劳多日,师傅您略授小的法术,我来这一趟也不怨啊。”道士问:“要求学什么法术
?”
王曰:“每〔每:往往。〕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但:只。〕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诀:咒语。 〕 ,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面墙:脸对着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从容:缓慢地,不慌不忙地。〕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逡(qūn)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进的样子。〕!”王果去墙数步〔去墙数步:离墙几步远。〕,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归宜洁持:回家之后,应当洁身自守。持,遵守戒律。〕,否则不验。”遂助资斧〔资斧:旅费。〕,遣之归。
翻译:
王说:“总是见师傅行走之中,墙壁不能挡,只要学到这法术就满足啦。”道士笑着答应了他。便传授他口诀,让他自己念完咒语,喊道:“进墙!”王面对墙不敢进。又说:“试着进入它。”望果然慢慢进入,碰到墙就被挡住。道士说:“低头速进,不要犹豫不决。”王果然离开墙几步,跑着进入(墙壁),到了墙壁(时),(感觉)空虚无物,回头看,果然在墙外啦。非常高兴,进入道观(拜)谢(师傅)。道士说:“回家必须保持纯洁,否则就不灵验。”便给他路费,送他回家。
分析
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又一月”……“明早当遣汝行”),写王生不堪其苦,向师傅辞行。王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哪能受得了这般苦楚呢?事情是明显摆在面前的,师傅自然是“笑”而遣行。
第二层(“王曰”……“道士笑而允之”),写王生请求师傅传一小术,师傅答应了。王生此行目的并未达到,当然不死心,于是临走请求师傅授术,也不负此来也。师傅同样是“笑”而允之。
第三层(“乃传以诀”……“遣之归”),师傅传授王生入壁术,但告诫他:“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心不正,术就不灵。这一层为下文王生心术不正的行为作了铺垫。
*抵家,自诩〔自诩(xǔ):自夸。〕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效:学,模仿。这里有表演的意思。〕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蓦(mò)然而踣(bó):一下子就倒了。蓦然,猛然。踣,摔倒。〕。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坟起:鼓起,肿起。〕,如巨卵焉。妻揶揄〔揶揄(yéyú):嘲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无良:不好。〕而已。
翻译:
到了家,自夸遇见了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自己)。妻子不信。王效仿以前的做法,离墙几尺,跑着进入(墙),头碰到坚硬的墙壁,马上扑倒。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像坟包一样鼓起个大包。妻子笑话他。王惭愧而愤懑,(只有)骂老道士缺德而已。
分析:
本层写王生由于心术不正,自食其果,被撞得是“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出尽了洋相。
结构:
全文共五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一世家子弟王生听说求仙学道能使人得到好处,因此跑去崂山求道。 (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第二部分(第2~4段),写王生因吃不了苦,学不成道,求之一术也足矣的过程。 (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第三部分(第5段),写王生因心术不正,自食其果。(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本文是一篇构思奇巧,意蕴深长的讽刺小说。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说中的王生一心追求享受,但却“不堪其苦”,不肯付出艰苦的劳动,结果是尽出洋相、自食其果。他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
从王生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或得到什么启示?
—— 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 我们宜“洁身自守”,不可骄傲自大。
——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
小结
一、多音多义字
二、一词多义
三、重点实词
1.堪:忍受 例句:不堪其苦。
2.鉴:镜子,这里当“照”讲 例句:光鉴毫芒。
3.盈:满 例句:初不盈尺。
4.谙:熟悉 例句:未谙此苦。
5.顾:看 例句:惊顾之间。
6.授:交给 例句: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7.故:本来 例句: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四、重点虚词
1.甚:非常地 例句: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2.毕:全、都 例句:薄暮毕集。
3.俱:全都 例句:王俱与稽首。
4.俄顷:一会儿 例句:俄顷,月明辉室。
5.而:表连接 例句: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6.勿:不要 例句:勿误樵苏。
7.固:本来 例句:我固谓不能作苦。
五、通假字
1.然:通“燃” 点燃 例句:门人然烛来。
2.见:通“现” 显现 例句:须眉毕见。
六、古今异义
1.去:句中义:离开 今义:往 例句:王果去墙数步。
2.鉴:句中义:照 今义:镜子 例句:光鉴毫芒。
3.顾:句中义:看 今义:照顾 例句: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七、词类活用
1.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句:心奇之。
2.樵:打柴 名词作动词用 例句:勿误樵苏。
八、特殊句式
1.何术之求?宾语前置,应为“求之何术?”
译为:(你)求取什么法术?
2.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判断句。
译为:本县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在家行七,本来是世代做官人家的孩子。
3.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省略句,应为“弟子(自)数百里(而)受业(于)仙师”。
译为:弟子从数百里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向仙师从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