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25 09: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图是在植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的各阶段,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直方图,表示错误的是(  )。
3.人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则会发生(  )。
A.细胞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
B.染色体不能复制
C.在后期,染色体不能平均分开
D.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
4.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死
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C.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
D.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细胞死亡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增殖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大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骨细胞与肌细胞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是多细胞生物由小到大的主要原因
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
②人体的正常细胞中无原癌基因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是(  )。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9.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为两个阶段的细胞,a、b表示发育变化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b过程内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为RNA→蛋白质
C.由乙细胞不同的基因重组导致b过程产生不同的细胞
D.骨骼肌细胞与甲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其全能性大小也相同
10.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下列与产生这些误差无关的一项是(  )。
A.解离时间长短
B.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C.载玻片厚度
D.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11.下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的作用最可能是(  )。
一个细胞周期
A.促使染色体的复制
B.促使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C.促使核仁的形成
D.促使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均有积极的意义
13.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各类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存在(  )。
A.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点分裂
B. DNA复制和细胞质分开
C.纺锤丝出现和ATP的产生
D.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14.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和变形虫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有丝或无丝分裂,都有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内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
C.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
D.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1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降低,癌变细胞的膜黏着性增强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D.衰老、死亡的细胞可被浆细胞清除,癌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裂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3分)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
(2)图乙为细胞    分裂    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3)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之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    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    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    段。
(5)请在图甲中画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
17.(13分)下图表示的是有关胚胎干细胞的部分去向示意图,①~③表示不同的过程,a~d表示不同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①表示      过程,a和b分别是    和    细胞,其中③过程是在    (情况下)出现的。
(2)个体发育过程中最原始的干细胞是    ,图中涉及的三类干细胞中,细胞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3)近年来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还有可能分化成为其他组织的细胞,说明动物细胞也可能具有    ,从理论上解释是因为                       。
(4)研究干细胞的目的包括    。
A.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B.医学上的组织修复
C.研究细胞的分化机制  D.实现细胞全能性
18.(14分)请回答下列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相关的问题:
(1)用洋葱根尖作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通过进行
    等操作来实现;在该实验中,若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则无法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其原因是       。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染色体时,若要提高视野的亮度,应调节    和    。
(2)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室(4 ℃)内再培养一段时间,取根尖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3)以下是几位同学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情况,请分析: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细胞。
①甲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
②乙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
③丙操作上的错误是                               。
(4)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为12小时,显微镜下计数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如下:间期880个,前期67个,中期18个,后期和末期35个。则间期所占时间为    (单位:小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存在中心体;c、d两段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c段要消耗ATP用于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段消耗ATP用于染色体的移动;b段是分裂期,不存在DNA的复制。
2.D 解析:在DNA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含 2个DNA分子,若染色体数为2n,则DNA数为4n,B符合。在着丝点分裂后和DNA复制前,一条染色体上含一个DNA分子,两者的数量相等,A和C符合。细胞无论以何种方式增殖,都不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 2倍的情况。
3.C 解析: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而不是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的复制在纺锤体形成以前,所以纺锤体对染色体的复制无影响。
4.B 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判断: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而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叶肉细胞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DNA分子。
5.C 解析: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不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6.B 解析: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变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小。
7.D 解析: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人体的正常细胞中本来就有原癌基因,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无限增殖。
8.A 解析:癌细胞易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题干信息表明RhoGD12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则该基因很可能可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以防止癌细胞转移。
9.A 解析:由题图可知,由甲到乙属于细胞的增殖,由乙到各个细胞属于细胞的分化,最后细胞凋亡。在a过程中,要经历DNA复制,可能发生基因的突变;b过程内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是DNA→RNA;在细胞的增殖中,不发生基因的重组;骨骼肌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全能性要比甲细胞小。
10.C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取材时间、根尖培养温度、解离时间长短、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等。但载玻片的厚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1.B 解析:由细胞有丝分裂各时间段的特征可判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及核仁的形成发生在细胞分裂末期,故A、C、D三项错误。由图示可看出该物质含量最高时是在细胞分裂期,即染色质高度螺旋为染色体阶段,故B项正确。
12.C 解析: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体。衰老细胞仍能合成蛋白质。细胞坏死对生物没有积极意义。
13.B 解析: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管是哪一种分裂方式都需要进行DNA的复制,细胞质都要一分为二,故B正确。而染色体和纺锤体只出现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14.B 解析:蓝藻不能进行有丝、无丝和减数分裂,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蓝藻、玉米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变形虫与蓝藻没有原生质层。
15.C 解析: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强,癌变细胞的膜黏着性降低;细胞凋亡和癌变都受基因控制;衰老、死亡的细胞可被吞噬细胞清除,靶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裂解。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A~H (2)有丝 后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3)6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4)E~F C~E (5)见下图。
解析:(1)首先注意图甲的纵坐标是核DNA数目,根据分裂前后数目的变化,可以判断该曲线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曲线。图中的A~C为有丝分裂间期,C~D为有丝分裂前期,D~E为有丝分裂中期,E~F为有丝分裂后期,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2)图乙表示着丝点分裂,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为有丝分裂后期。(3)因为2号和6号是复制后的同一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所以2号和6号完全一样。(4)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中期。
17.答案:(1)分裂、分化 浆细胞 记忆B 抗原刺激下 (2)受精卵 神经组织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3)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4)ABC
解析:(1)图中①表示胚胎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a和 b分别是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机体可发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即发生③过程。(2)个体发育过程中最原始的干细胞是受精卵,图中涉及的三类干细胞中,细胞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神经组织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3)造血干细胞还有可能分化成为其他组织的细胞,说明动物细胞也可能具有全能性,因为每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4)人们对干细胞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可以进行医学上的组织修复,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细胞的分化机制。
18.答案:(1)解离、捣碎、压片(写出任意一项即可) 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 光圈
反光镜 (2)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3)①没有漂洗 ②没有滴加清水 ③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4)10.6小时
解析:(1)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采用解离、捣碎、压片等方法。在一个视野中不能找到处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此时可以移动装片进行寻找,因为细胞在解离时已经被盐酸杀死,不能再继续进行分裂。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增加视野的亮度需要调节光圈和反光镜。(2)用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用低温处理的目的就是验证其能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题中所述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很多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染色前一定要漂洗;染色后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再制片;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再换用高倍镜。(4)间期所占时间为880÷(880+67+18+35)×12≈10.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