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
13
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二)学习目标
1、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相关史实,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关系,认识当时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2、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关系。
3、以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为例,实证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特点。
二、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然而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方式,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2、表现
(1)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殖民帝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3)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回应,亚洲大地上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①在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②在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曾指望宗主国法国给予印度支那独立和民主,遭遇失败后,他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③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受到甘地影响与信任的尼赫鲁比甘地更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4)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3、影响
(1)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2)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二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2、表现
(1)战争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随着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殖民国家
概况
日本
随着日本的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英国
对英国首相丘吉尔来说,尽管他极力维护英帝国,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了
法国
对法国总统戴高乐来说,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反法斗争,他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2、代表性国家
(1)印度
①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②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印度也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此外,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2)新加坡、韩国
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引人注目。它们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②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在埃及,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
)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
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
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答案】 B
【解析】 A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实质,排除;银行家在一战前选择了他认为最有前景的三个国家都是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说明当时的人们心里还是认同专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前民主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三个帝国在一战前实行的是帝制,所以并不能反映一战前帝制不符合潮流,故排除C项;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并不是强有力的君主,故D项错误。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这种独立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战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B.美、日的迅速崛起
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故选C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在一战结束前,A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共同体。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推动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中国各民族革命力量联合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不仅包括汉族,也包括其他各少数民族,体现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A项;材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革命力量的联合,排除D项。
4、如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1947年6月
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
1947年11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1948年8-9月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区域集团化加强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二战后印度、朝鲜、韩国、中国等之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说明殖民体系趋向瓦解,故选B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组建,排除A项;当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刚刚独立,表格内容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无关,排除C项;当时世界主要区域集团组织尚未出现,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5、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几内亚国父与首任总统塞古杜尔在1958年声明: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表明(
)
A.摆脱殖民统治后非洲国家更加动荡
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主题
C.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D.战后民族主义思想在非洲广泛传播
【答案】 D
【解析】 材料“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表明战后非洲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民族主义盛行,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非洲国家动荡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非洲的民族主义盛行,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
6、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国家间关系、英美加等国关系、英国与联合起来的欧洲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
)
A.推动战后欧洲联合
B.对抗美苏争霸格局
C.维护旧的殖民体系
D.挽救英国国际地位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点在于维护国家利益,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核心是英国,其主要目的显然是恢复和提升英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挽救英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是在受到欧洲联合后的好处诱导后,在较晚的时候才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二战后初期英国显然无意推动战后的欧洲联合,排除A项;B项与材料“英美加等国关系”描述不符,丘吉尔“三环外交”的目的在于联合美国对抗苏联,排除;二战后英国实力大为衰退,各国民族主义高涨,顽固地维护旧的殖民体系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这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排除C项。
7、1961年,法国就其原来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未来举行公民表决,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以压倒性投票赞成就自决举行谈判,但部分法国军官反对并发动了叛乱。这些法国军官发动叛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B.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C.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D.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答案】 A
【解析】 从法国军官自身分析,法国是殖民国家,阿尔及利亚摆脱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将影响法国的殖民利益,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其发动叛乱的真实动机,故排除。
8、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如伊巴丹学派和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反映出(
)
A.非洲历史悠久,文明绵延不断
B.民主思想传入,融合非洲传统
C.独立国家兴起,重构民族历史
D.殖民统治崩溃,冷战格局形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国家相继独立,进而要求重构民族历史,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某些史学家要求清除殖民主义的历史,但不能说明非洲历史悠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冷战格局形成无关,排除D项。
9、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第三世界崛起和经济全球化,故排除A、B两项;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故排除C项。
10、塔哈·侯赛因说:“相信我,亲爱的读者,一旦我们获得了独立并在埃及建立了民主,我们真正的民族责任就是尽我们所有的努力、时间和金钱建立起埃及人个体的和集体的感觉。”塔哈·侯赛因强调的是(
)
A.现代埃及国家要坚守住民族性
B.民主自由是埃及强大的基石
C.独立后的埃及要尽量全盘西化
D.殖民侵略是埃及落后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建立了民主……建立起埃及人个体的和集体的感觉”可得出塔哈·侯赛因强调的是埃及国家要有埃及自己的特色,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民主自由的重要性,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全盘西化,故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批判殖民侵略,故排除D项。(共34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表现
亚洲、非洲、拉美
地
区
事
件
东亚
①五四运动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
④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1924—1927.7.15)
法属印度支那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胡志明)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法属印度支那是18-19世纪间法国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的一块殖民地,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面积之和。与教材相关的法属印度支那的史实有:
(1)1885年,中法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正式放弃越南的宗主权。
(2)1954年,日内瓦会议发表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法国承认印支国家的独立,法军逐步撤出,越南被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
非暴力
不合作
抵制英国
争取自治——争取民族独立
思想:爱、真理、非暴力
道德
反对暴力、坚持真理、自我反省
方式:合法、和平手段
内涵: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使印度获得独立。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但埃及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份。一战后,英国借口埃及加入德奥同盟,把埃及变为英国的殖民地,征用150多万劳动军和运输队,总数占埃及成年男子的1/3。一战期间,埃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战后,英国卷土重来,埃及的工商业遭到沉重打击,而且埃及的高级官吏都由英国人担任,引起埃及人不满。此外战争期间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因此,停战后,埃及人民希望英国殖民当局履行诺言,遭到英方拒绝。面对英国的言而无信,扎格鲁尔决定组织“埃及代表团”到欧洲去活动争取参加巴黎和会。因为“代表团”的阿拉伯语为“华夫脱”,所以这个新的民族主义组织就叫华夫脱党。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人物、领导力量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反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1917年颁布的宪法,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表现
影响
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③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大西洋宪章》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③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
表现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节选自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大英帝国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但是殖民的地这么大,英国不擅长搞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所以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对各殖民地的控制也不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的工业总量已经被德国和美国超越,美国奉行孤立政策对英国没有威胁,但是德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威廉二世有想要取代英国的野心两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可以说是对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挑战,600万成年男人奔赴战场,120万人阵亡。可以说这是大英帝国衰落的开始。为了恢复经济英国本土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导致英国殖民地民族主义立刻高涨了起来,各个殖民地也在不断反抗英国的统治,使得英国对各殖民地的统治基础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是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德国空袭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英国首都伦敦被轰炸超过76个昼夜,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并有约10万幢房屋被摧毁。伦敦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三座城市之一。英国的经济几乎崩溃自此以后英国已经没有能力统治这么大的领土。殖民地逐步独立。
19世纪中叶,法国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将其变成原料基地和战略大后方。二战期间,为了与轴心国作战,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人许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不仅没有履行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阿尔及利亚人民。
阿尔及利亚各地的爱国者在1954年3月秘密建立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开战后改名为民族解放阵线),建立游击武装,确定当年11月发动大起义。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60年6月,法、阿谈判开始。双方边打边谈,直到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最终被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国家独立
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40-50
年代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50-60
年代
非洲
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
60-90
年代
拉丁
美洲
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③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
表现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影响
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特点
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表现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印度是世界上文化最具多样性的国度之一,被称为现代“人类学”研究的宝库。虽然印度作为一个“文明统一体”的地缘性概念早就存在于吠陀梵文经典文献中,但由于从未出现过“大一统”的政权,加上外族入侵带来的冲击,其宗教、人种、族群、语言等文化要素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印度有人种博物馆、语言博物馆和宗教博物馆之称。
印度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印度语言的多样化正是文明融合的体现。印度语言分属多个语系:78.05%的印度人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19.64%的印度人说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其他少数人所说语言分属澳亚语系和汉藏语系等。印度宪法表列语言有22种,宪法未表列语言有100种。
印度次大陆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的诞生地。除了本土诞生的宗教以外,印度还容纳了诸多外来宗教,诸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巴哈伊教等。这些外来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传播至印度,并使很多本土居民皈依。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79.8%的人信奉印度教,14.2%的人信奉伊斯兰教,2.3%的人信奉基督教,1.7%的人信奉锡克教。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广泛使用
其他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卢克索神庙
清真寺
金字塔
苏伊士运河
现代城市
第一,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第二,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第三,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