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52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52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1 14:59:18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5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空间环境,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2、阅读原始文献的摘录,实证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增进史料实证素养。
3、围绕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果,概括分析上述文化的特点,认识它们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进历史解释素养。
二、知识梳理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成就
(1)宗教与制度
①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②佛教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③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文学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3)艺术
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4)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2、对外传播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2)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3)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成就
①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③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⑤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谚文。
(2)中华文化与朝鲜文化的互相影响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
②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古代日本文化
(1)神道教与武士道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②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2)文学、建筑及艺术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3)中华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特点: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2、代表性文化
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印第安文化。
3、成就
(1)宗教
①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
②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③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但和埃及人把金字塔作为陵墓不同,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2)繁荣期的文化
①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玛雅人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制。
②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
③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他们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3)毁灭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答案】 D
【解析】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要求信徒遵守种姓制度,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B项错误;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C项错误。
2、《摩诃婆罗多》的作者,印度传统的说法是毗耶娑(广博仙人),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4世纪之间。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
D.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答案】 C
【解析】 《摩诃婆罗多》经过古印度人几百年的积累加工写成,虽然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必然带有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故选C项。《摩诃婆罗多》是神话传说,也反映当时的历史内容,不能绝对否定或者肯定,要正确看待,排除A、B、D三项。
3、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反映了(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
B.唐新顶层关系友好往来的见证
C.新罗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
D.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两国政府关系往来密切,故B项正确。借鉴唐朝年号只是表面现象,A项没有反映本质问题,排除;新罗借鉴唐朝年号并不能说明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也无法体现来往的频繁,排除C、D两项。
4、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答案】 D
【解析】 “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说明了儒学被世界接受,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故D项正确。“发源地”“主要传承者”“最早”材料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B、C三项。
5、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
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选B项。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排除D项。
6、公元8世纪,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到唐朝,并创造了日本文字,以下为日文与汉字的对比表。据此可推知,唐代(

日文















中文















A.中日两国互相学习
B.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C.古代经济自给自足
D.中国传统文化外传
【答案】 D
【解析】 日本遣唐使学会了唐朝文字并运用于日本文字创造,说明唐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外传,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日本学习中国,不是相互学习,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文化交流,不是海外贸易,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问题,排除C项。
7、有学者在《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中指出,公元前900年-前400年,在奥尔梅克文明(或玛雅文明)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
B.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生活
C.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萌芽
D.玛雅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答案】 D
【解析】 玛雅文明出土的东西有殷商的习俗和中国汉字字迹,这表明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8、在古代美洲文明的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
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地位
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
D.与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
【答案】 B
【解析】 在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人是中美洲的主要居民。玛雅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创造出举世闻名的玛雅文明,被后人称誉为“美洲的希腊”,故选B项。
9、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项错误;D项“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由材料无法推知,故排除。
10.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这反映了(

A.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
B.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经济中心
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答案】 B
【解析】 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遗址,根据材料“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故选B项。仅从马丘比丘一座城,不能反映出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马丘比丘是经济中心,且根据材料可知它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故排除C项;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被印加文化继承,故排除D项。(共52张PPT)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地域
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古代印度版图
现代印度版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地域
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历史进程
哈拉帕文化时期
年代约为BC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的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1750年,哈拉巴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城市的建造有精良的规划设计。摩亨佐·达罗城市面积为2.5平方公里,分城堡、城区两部分。城堡里有许多用砖建成的大型建筑,主要有集体大浴室、粮仓、会议堂、学校。
哈拉帕文化时期
吠陀时代
年代约为BC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雅利安人自称“出身高贵的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取代了印度原有的文明,并逐步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哈拉帕文化时期
吠陀时代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
笈多帝国
年代约为BC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这一时期产生了早期佛教。
约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320-500年,这时期的印度实行中央集权制,经历了百余年的政治统一和社会安定。《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地域
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历史进程
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概况
宗教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在印度,几乎生活中每一行为,连洗澡穿衣在内,都有着一套宗教仪式,在每一个虔诚的家庭,每天都得崇拜私有的特别神祗和礼敬祖宗,对印度人来说,宗教实在是家庭中仪式之遵行,而不是庙里的盛典——那是要在节日才举行的。
宗教
建立时间
原因
主要教义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BC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世俗贵族(国王、武士、官吏)
战争和行政
吠舍
一般平民(农民、手工业者、商人)
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破产者
仆役奴婢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梨俱吠陀·原人歌》
宗教
建立时间
原因
主要教义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BC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BC6世纪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宗教
建立时间
原因
主要教义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BC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BC6世纪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4世纪
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
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种姓制度
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基础,吸收佛教教义和教规,使印度教成为包罗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教。
三大主神
创始之神梵天
保护之神毗湿奴
毁灭之神湿婆
领域
成就
概况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印章文字
梵文
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两大梵文叙事诗之一,叙述王子罗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掳,后得群猴帮助,夫妻团聚,恢复王位的故事。全书约有两万四千颂,共分七篇。以罗摩和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写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战争。
《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了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双方激战18天后后者获胜的故事。全诗共18篇,约10万颂。
领域
成就
概况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印章文字
梵文
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领域
成就
概况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印章文字
梵文
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
“0”的这一特殊符号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地域
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历史进程
文化成就
传播
东南亚
公元前后,古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5世纪,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佛教文化
巴利文
东亚
佛教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入东亚其他国家,对东亚各国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欧洲
发明0在内的数字,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朝鲜
日本
朝鲜
成就
与中华文化的相互影响
箕子
朝鲜
卫满朝鲜
三国时代
高丽王朝
朝鲜王朝
前122—前194
前194—前107年
前57—688年
918年—1392年
1392年—1910年
类别
时间
成就
概况
生产力
天文学
历史学
文字
音乐
舞蹈
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BC5C
瞻星台
东亚现存最古天文台
7世纪
12世纪
《三国史记》
朝鲜现存最早的正史
15世纪
《高丽史》
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
15世纪
谚文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字“谚文”
瞻星台遗址,建于634年,
现位于韩国庆州。
15世纪以前,朝鲜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组织以郑麟趾、申叔舟等一批优秀学者,参照汉字创造了一种音标文字——谚文,称为"训民正音"。于1446年公诸于世,一直使用到今天。
佛教早在4世纪就由中国传入高句丽,后在高丽王朝时成为国教。新罗不仅兴建寺院,发展佛教,并且向中国派遣求法僧,从而造就了一些有学问的高僧。其中,慧超法师所著有《往天竺五国传》,是研究中亚和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
(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东国通鉴》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朝鲜
日本
朝鲜
日本
成就
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领域
成就
概况
信仰
文学
建筑
绘画
神道教
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后来天皇为巩固权力,把神话中的天照大神当成自己的祖先,天皇从此成了神的代言人。而神道教也逐渐变成了天皇统治臣民的有力武器。如今,神道教成为日本国社会文化构建的源泉和基础,更是日本民族性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出发点。
领域
成就
概况
信仰
文学
建筑
绘画
神道教
7世纪,天皇制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从12世纪起,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伴随着武家文化的兴起,武士道精神开始形成。
武士道最为强调的精神,其一为尽忠,其二为知耻。尽忠知耻的最高表现,就是死:为忠和耻而死,是为圆满。
“武士者,须一生悬命于武士道。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叶隐》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日本人精神上的支柱,使得日本人形成重视集体、有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机意识、冷酷无情的民族特性,可见,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民族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领域
成就
概况
信仰
文学
建筑
绘画
神道教
7世纪,天皇制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武士道
12世纪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万叶集》
《源氏物语》
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
享誉世界的日本古典文学名著
法隆寺
大和绘
浮世绘
大和绘是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为了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因此多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朝鲜
日本
朝鲜
日本
成就
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来自中国的文字、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发展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8世纪中叶,日本人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日本遣唐使来华示意图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中国唐朝服饰的影响。公元8世纪,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和文化交流。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制定的制度之一。此后,中国唐代服装
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
的和服产生了
深刻影响。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唐朝的
开元通宝
日本仿照开元
通宝制造的钱币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代表文化
特点
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美
玛雅文明
前2500年至16世纪
城邦
中美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王国
南美
印加文明
13世纪至16世纪
统一大帝国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代表文化
特点
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成就
领域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
建筑
文字
历法
数学
交通
医学
手工业
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
太阳神
金字塔(神庙)
太阳庙
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象形文字
结绳记事
玛雅太阳历
太阳历、太阴历
“零”、20进制
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麻醉剂、人体解剖
铜器、陶器、木雕等
图画文字记事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代表文化
特点
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成就
毁灭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