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2021届初中毕业班泉州市质检化学科质量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21年5月21日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21年泉州市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的命制以“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关注探究、体现能力”为指导思想,彰显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设置真实问题情景,考查必备知识,检测关键能力,探索检测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手法,引领初中化学教学回归本源,扎实推进素养导向的教育。
试题特点
(一)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体现考试诊断功能
(二)重视实验考查、突出实验探究、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三)关注身边化学、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四)注重能力考查、测评核心素养、体现考试导向功能
(一)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体现考试诊断功能
2021年初中毕业班泉州市质检化学试题结构、题型、题量、赋分等与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大致相同。整张试卷的命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福建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2018年版)。
(一)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体现考试诊断功能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化学变化、元素与人体健康、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及误差分析、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关计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物质的鉴别与除杂、图形结合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海水淡化(涉及水的净化过程、溶解度等)、配制溶液相关计算、溶解度及相关计算、古代炼铜工艺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能量转化等、碳及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广,起到了很好的诊断作用。
(二)重视实验考查、突出探究过程、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历次化学考试都非常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中与实验相关的考查分值约占三分之一,涉及实验基本操作、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实验原理、图表分析、科学探究思维与方法、实验方案设计等。如第5题考查化学的基本操作;第8题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第9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第10题考查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组成探究分析;第13题海水淡化工艺;第16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第17题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探究。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设计实验改进方案的能力、能依据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关注身边化学、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本卷试题背景素材以积极的化学价值观为引导,充分体现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例如试题以元素与人体健康、天然气用作燃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人体所需营养素、能量的转化、生活中的环保塑料袋、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探究、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主要涉及金属材料、合金及应用、丝织品与棉线的鉴别等)
、海水的淡化工艺、炼铜工艺、工业生产硫酸铵为背景素材,强调通过实际问题来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四)注重能力考查、测评核心素养、体现考试导向功能
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别出心裁,将文本信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装置图、海水淡化工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坐标曲线(如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随时间的变化,溶液中氧气含量和液面上方气体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等有效融合,考查学生对相关物理、化学、数学知识的关联、迁移、转换、重组等高阶能力和跨学科素养。试题涉及化学的分析方法,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依据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并加工处理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注重能力考查、测评核心素养、体现考试导向功能
全试卷精选相关的非文字信息达32个(其中实验装置图17个,微观结构示意图6个,表格2个,流程图2个,坐标图5个)。
二、全市学生得分情况和答题情况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小时。
试卷题目:共18题
试题难度比例:
易:中:难=1.5:8.5:0
全市平均分:54.87分
试卷难度值:0.55
(一)题型答题情况
题型
分值
(分)
平均分
(分)
得分率
(%)
难度值
选择题
30
20.19
67.30
0.67
非选择题
70
34.68
49.54
0.50
(二)第I卷选择题答题情况
题型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分)
得分率
(%)
难度值
单选题
1
3
2.76
91.94
0.92
单选题
2
3
1.97
65.54
0.66
单选题
3
3
2.19
73.04
0.73
单选题
4
3
2.07
68.86
0.69
单选题
5
3
2.23
74.4
0.74
单选题
6
3
2.02
67.42
0.67
单选题
7
3
2.36
78.82
0.79
单选题
8
3
2.26
75.35
0.75
单选题
9
3
1.30
43.27
0.43
单选题
10
3
1.03
34.47
0.34
1.下列成语的原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滴水成冰
C.磨杵成针
D.积土成山
主要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锌的相关信息,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锌是一种金属元素
B.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9g
D.儿童缺锌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元素与人
体健康。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氯离子:Cl-1
B.60
个碳原子:C60
C.氢氧化铝:AlOH3
D.2
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主要考查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和化学
式的书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由不同分子构成
B.NH4Cl
与碱性草木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C.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
用的结果
D.用水润湿的
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会导
致结果偏小
主要考查构成物质的微粒、铵态氮肥的使用、
铁生锈的条件和
pH
试纸的使用。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锌粒
B.
读取液体体积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读取液体体积、过滤、浓硫酸的稀释等实验基本操
作。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匹配的是
A.天然气可用作燃料
——
甲烷能与氧气反应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二氧化碳能与水
反应
C.洗洁精可用于洗涤油污
——
洗洁精能乳化
油污
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碳酸氢钠
能与稀盐酸反应
主要考查天然气、干冰、洗洁精、小
苏打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7.科学研究发现,环氧丙烷(C3H6O)和二氧化碳
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一种可降解高聚物,
用于
制造环保塑料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氧丙烷属于有机物
B.环氧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该可降解高聚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该技术推广使用后可减少“白色污染”
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组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与环保。
8.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将三支试管(①中充满
N2;②、③中充满空气)同时放入
50℃的水中,观察到只有②中有白烟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
N2
不支
持白磷燃烧
B.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
火点低于红磷
C.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
烧需要与
O2
接触
D.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
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主要考查运用控制单一变量法来对物质燃烧条
件的实验探究。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钠中的细沙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熟石灰,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主要考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除杂与鉴别。
10.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差别,按图
1
所示进行实验,将呼出气体吹入食品保鲜袋内(袋内含少量空气),采集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
2
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17.17%
B.曲线
Y
在
60s
至
100s
下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C.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最大
D.实验过程中氮气与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总和不变
主要考查实验方案与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与图像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第II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题型
题号
分值
(分)
平均分
(分)
得分率
(%)
难度值
主观题
11
8
4.42
55.23
0.55
主观题
12
6
3.50
58.28
0.58
主观题
13
10
4.85
48.49
0.48
主观题
14
8
4.87
60.91
0.61
主观题
15
9
3.82
42.45
0.42
主观题
16
10
5.67
56.73
0.57
主观题
17
13
4.04
31.06
0.31
主观题
18
6
3.51
58.55
0.59
11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出土大量有研究价值的文物。
青铜器:高
2.62
米的青铜大立人、高
3.95
米的青铜神树。青铜属于
0.74
(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金器:半张黄金面具约
280g。黄金面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其原因
是
0.51
。
玉器:满饰图案的玉石器由玉磨石打磨而成。
玉磨石的硬度
0.68
(填“小于”或“大于”)玉石器。
种子:已经碳化的大米种子证明在
4500
年前我国已经开始种植大米。
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0.58
。
丝绸:祭祀用的丝(蚕丝)织品残留物。丝织品与棉线的区别方法
是
0.50
。
象牙:象牙可用纳米羟基磷灰石[Ca5(OH)(PO4)3]进行修复。羟基磷灰石
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0.45
。
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为背景,主要考查材料、金属活动性、营养素、蛋白质与纤维素的区别方法、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1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学与材料的内容记不清,合金的
特性未能真正理解。
2.对营养素的表述不到位。
3.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不熟练。
4.物质的区别方法描述不到位。
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质子、中子和电子间的关系。
12(1)2021
年
2
月
27
日,“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入藏国家博物馆。
(1)月壤含有氦、氧、硅、银等元素。
①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图中的“6”表示
最外层或第二电子层有6个电子(0.63)。
②一种氦原子的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这种氦原子结构的是
D(0.66)
(填标号)。
主要考查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再根据物质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12(2)“嫦娥五号”发动机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其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下:
①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4(0.56)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
2CO2
+
4H2O
+
3N2
(0.55)。
一定条件
12题主要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
数混淆不清,错别字较多,“最外”写成“最多”,“层”写成
“屋”。
2.错选B的较多,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掌握不够,中子数与
质子数混淆。
3.化合价计算错误以及表达错误,正号没写。
4.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书写化学式时元
素符号没有注意大小写,其次错的最多的是产物氮气前面的
系数写2,还有出现的是四氧化二氮写成约减后的二氧化氮。
主要考查电解水、构成水的微粒的性质、水和水溶液、溶液浓缩的相关计算。
13
.水及其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0.69
。
(2)右图为某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0.56)
(填标号)。
A.水蒸发时,水分子间隔保持不变
B.水冷凝过程,放出热量
C.得到的淡水比海水的硬度低
D.排出的浓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30kg
含
NaCl
3.5%的海水淡化后得到含
NaCl
21%的浓盐水,理论上可得
25kg
(0.30)
淡水。
主要考查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的计算及应用。
13(3)下表是
20℃时,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判断某白色固体为
KNO3
或
K2SO4
的实验方案:
20℃时,取
m
g(m
的取值范围为
<m≤
)样品加入到
10g
水中,充分振荡后,若
观察到样品完全溶解,则白色固体为
。(0.35)
物质
KNO3
K2SO4
溶解度/g
31.6
11.1
13题主要存在的问题
1.本题学生错将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写成“H2O2==H2+O2”、“H2O==H2+O2”或“H2O2==H2O+O2”;化学方程式未标反应条件、气标、配平错误或化学式写错,将“通电”写成“电解”等等。
2.错选A,或漏选B或C。求淡水质量那空,是得分最低的空,突出表现出学生读题及应用能力较差,对溶液稀释或浓缩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的本质认识不清。
3.学生错答为11.1、31.6或其他莫名其妙的答案。第三空错写为K2SO4或K2NO3等等。
14.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炼铜工艺的发展史如图所示。
(1)火法炼铜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为
Cu2(OH)2CO3
0.56
+
H2O
+
CO2↑,请将该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湿法炼铜记载于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0.85
(填“强”或“弱”)。
(3)生物炼铜是先将硫化铜(CuS)在硫杆菌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0.59
;硫酸铜再转化为铜。
(4)电解精炼铜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是
0.47
。
(5)与“火法炼铜”相比,“生物炼铜”的优点是
0.68
。
以炼铜工艺的发展史为背景,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能量转化方式、炼铜方法比较。
14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基不扎实,如第(1)(4)题失分严重,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如2CuO写成Cu2O2,特别是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如CuO写成CUO或
Cuo或cuo,CuSO4写成CUSO4或Cuso4等。
2.第(3)小题化学方程式书写没配平,反应条件没写,硫酸铜化学式
写错。CuSO4写成Cu2SO4或Cu(SO4)或CuSO2。
3.没真正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换方式。如电解精炼铜是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而学生写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电能转化为热能或内能或机
械能,或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4.与火法炼铜相比,生物炼铜的优点应该从题中提供的反应条件和产
物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优点有节能,安全,污染小,反应条件简单,没有
二氧化碳排放可减缓温室效应等,但学生答成活动性较强或更加快捷或
无其他物质生成或保护动物或更加有效等与题意要求不沾边的答案。
15
.初中化学某些常见含碳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
Ⅰ
~
Ⅴ
的转化关系(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1)若甲为碳
①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0.54
。
②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Mg
===2MgO+C
,预测该反应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
0.41
。
③燃烧等质量的碳放出的热量:反应Ⅱ
0.57
(填“<”、“=”或“>”)反应Ⅴ。
④反应Ⅳ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时,则另一种反应物可能是
0.25
(写化学式)。
(2)若反应Ⅴ属于复分解反应,可用于制取
NaOH。
①反应Ⅴ的化学方程式为
0.34
。
②实验室检验
CO2
采用的原理是反应
0.61
(填“Ⅰ”或“Ⅲ”)。
点燃
以碳及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为背景,主要考查实验现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较、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检验、碳酸盐的性质等。
15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不少同学只做一空、两空,甚至整题放空不会做,也有部分同学虽然有做但文不对题。
2.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而导致失分,如:Na2CO3写成NaCO3等。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有待提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①化学式写错;②没有配平;③沉淀符号漏写等。
16.(10
分)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
(1)仪器
a
的名称是
0.92
。
(2)用
A
装置制取
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0.64
。
(3)用
C
装置收集一瓶
O2,验满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0.34
。
(4)用
B
装置制取
CO2,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将带导管的单孔塞换成
0.42
(填“D”、“E”
或“F”,下同);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将
带导管的单孔塞换成
0.67
。
(5)用
G
装置收集
CO2,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理由是
0.67
。
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涉及的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验满方法,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中导管的连接方式及选择收集方法的理由。
16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出错较多,主要是化学式书写错误。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很有限,如: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后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方法书写不规范,要控制反应速率和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的发生装置的选择分析不到位。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的原因分析不全面等。
主要考查铁屑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1)化学兴趣小组制备
Fe(OH)2,
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摘要:I.
FeSO4
+
2NaOH
=
Fe(OH)2↓+Na2SO4
II.
Fe(OH)2
是白色难溶物质;
Fe(OH)3
是红褐色难溶物质。
【实验
1】
同学们按图
1、图
2
所示进行实验。
写出图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53
。
17.(2)观察到图
2
试管内有白色沉淀生成,一会儿变为红褐色。重复上述实验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如图
3
所示),并测得实验数据如图
4、图
5
所示。
据此可知:沉淀颜色的改变与氧气有关。其依据是
0.33
。
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坐标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主要考查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
17.【实验
2】
老师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6
所示),可使制备
的
Fe(OH)2
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具体实验步骤
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往
A、B
试管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
橡皮塞;
③检验
B
试管中排出
H2
的纯度;
④当排出的
H2
纯净时,进行操作
X,使
A
试管的
液体进入B
试管中,
观察到
B
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3)步骤①的具体做法:组装好仪器后,在
a
处
连接注射器,
0.29
,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为达到实验目的,在步骤②中加入的液体试剂
需先加热处理,其作用是
0.16
。
(5)步骤④中操作
X
为
0.22
。
主要考查基于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设计。
17.【实验
3】
同学们用以下实验仪器和试剂对实验
1
进行改进,制得
Fe(OH)2
也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或注射器)
试剂:铁屑、热处理后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植物油
(6)实验改进方案:往装有过量铁屑的试管中加入稀硫
酸,待反应完全后,先滴入植物油,再
0.23
。
17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写错,漏写气标或写错。
2.(2)部分学生没能根据图像信息回答,写出许多不符合要求的答案
,或书写不完整。
3.(3)学生不懂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完整。
4.(4)学生将“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写成“除去水中溶解的氢气”、“除去水中杂质”、“除去水”或“加快反应速度”等。
5.(5)学生将“关闭止水夹”
写成“打开止水夹”或“加热溶液”等。
6.(6)常见错误有:“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等。
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8.(6
分)
工业上利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制备硫酸铵:
2NH3
+
H2SO4
=
(NH4)2SO4
。若要制得
26.4
t
(NH4)2SO4,计算理论上需要
NH3
的质量。
(0.59)
18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认真,如硫酸铵的质量或化学方程式抄错。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的格式不规范,如假设、解题
过程中,未知数带单位,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没有写在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正下方,写关系式时,
相对分子质量、实际质量的位置错位。。
(3)学生将氨气、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或氨
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乘以2,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4)学生的比例式列式不规范,如没有体现相对分子质量
之比等于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分子质量多写单位“t”,
实际质量单位“t”漏写。
(5)计算结果不准确或不规范,如将结果“6.8t”算成“68t”
“0.68t”、计算结果写成“6.8t=x”
。
(6)没有作答。
三、
最后阶段复习备考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备考效率
(二)分层递进教学,适应学生差异
(三)精心讲评试卷,提升综合能力
(四)设计专题练习,强化思维训练
(五)规范化学用语,培养良好习惯
(六)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安排时间
(七)限时训练试卷,提高解题速度
(八)真正了解学情,是最好催化剂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备考效率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技能
2.归纳总结,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3.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技能
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且绝大多数试题来源于课本,因此复习阶段不能只做题而忽视课本。首先应该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活学活用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答题要规范、表述要清晰。
2.归纳总结,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复习时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如:
化学式复习的思维导图
3.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①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实验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获得真实体验,不用视频或微课等代替。
②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可尝试进行改进或创新设计,使实验设计微型化、简约化,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③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推导实验结论,并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
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在探究中对问题提出设想和见解,发展演绎推理和概括归纳能力,才能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分层递进教学,适应学生差异
初三年学生的素质出现较严重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差异或不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分层指导。知识点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应有所不同。要特别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这一个较大的群体,教师要坚持细心观察中下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努力奋发进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促进我市初中化学学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精心讲评试卷,提升综合能力
试卷评讲要及时,要趁热打铁,要在学生对试题还有印象之前评讲效果最好,考试结束应及时布置校对答案,及时纠错。
评讲课的一般流程:自主纠错→疑难统计→重点讲解→针对训练→巩固拓展
自查自纠、交流合作
1.学生自查,明确错误原因
过失性失分、知识性失分、技能性失分、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失分。
2.学生互查,不犯或少犯错误
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或少犯他人犯过的错误,就会使自己一天天变得优秀。
重点讲解
讲思路,讲方法。思路是核心,方法是关键。讲评在于引导学生从陌生的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再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加工,教师在讲评时应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融会贯通,做一题会一类。
针对训练
教师针对学生做题情况,归纳统计学生存在的错误与缺陷,有针对性地编写纠错练习,强化训练。
(四)设计专题练习,强化思维训练
初三复习阶段可设计一些专题练习,如:工艺流程图专题、推断题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专题(多功能瓶的使用)、实验探究题专题、计算题专题、图像题专题、微观示意图专题等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突破难点。
(五)规范化学用语,培养良好习惯
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造成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运用化学用语表述化学现象和事实的能力也较为薄弱,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本质寻找规律,积极探索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策略,突破化学用语教学难点,严格要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系列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教学与训练。在上新课时就从严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形成不规范的思维定势,养成良好的使用化学用语习惯。采取超前学习、分散学习、分组竞赛等方式、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用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能力。元素符号的书写初学者建议用英语作业纸书写,教师应统一要求,确保元素符号规范书写。
(六)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安排时间
计算题6分,全市平均分3.51分,得分率仅58.55%。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低。主要是因为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做到计算题时,剩下时间很少,只能仓促完成。若将17题实验探究题与18题计算题做题顺序对调,计算题大多数同学能得分。化学科考试时间很紧张,建议学生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做题,确保简单题不失分。
(七)限时训练试卷,提高解题速度
近几年省中考化学试卷长度为6页,共18题,试卷总字符数达3100~3700字左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后阶段复习教学时,应统筹安排几次课堂限时训练模拟试卷或各地市质检卷,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解题速度、应试技巧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确保学生拿到试卷不慌不乱,从容应考。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市检
字符数(字)
3244
3166
3383
3697
3396
(八)真正了解学情,是最好催化剂
距离中考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教师在
复习教学、课堂提问、平时小测、模拟训练、
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时应详细记录学生存在
的问题或缺陷,真正了解学生学情,促进教
师在课堂小测、设计纠偏练习、选择模拟试
卷或课后个别辅导更有的放矢,这是提高复
习教学效率的最好的催化剂。
总之,复习教学要把握好化学《义务教育化
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福建省初中化学
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2018年版)的要
求;回归教材,夯实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提高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认识化学在
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学科价值。
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才能使学生在考
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