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件(1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件(1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1 22: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    
1919年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历史最高年产量
50%
工业生产
1949
100%
历史最高年产量
25%
农业生产
1949
100%
粮食
总产量:1.1亿吨,人均:209公斤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
交租、交税、交粮后,农民实际平均每人每年口粮只有100公斤左右。
项目
全国
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
工业生产
50%
农业生产
25%

1.1亿吨
27%
棉花
44.4万吨
49%

15.8万吨
83%

0.32亿吨
48%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被炸毁的矿井
国民党军炸毁
的滦河大桥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










277万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材料:1949年天灾战乱造成灾民达4000万人,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人。
“银元之战”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投机商人挑起了“银元之战”,拒绝用人民币,进行黄金、银元投机倒把活动,挑起“银元之战”。上海金银价格飞涨。
——军管会断然查封“证劵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首要分子,制住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元之战”的胜利。
“米棉之战”
——“银元之战”之后,投机商又进行了粮食、棉纱的投机活动,使上海的米价在一个月之中涨了4倍,挑起“米棉之战”。
人民政府统一调运粮食和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价接连下降,人民政府取得了“米棉之战”的胜利。
建国初期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党中央作出了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决定,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使国内外那些对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持怀疑态度的人士也不能不对共产党表示钦佩。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胜利,而且也能把经济工作做好。
银元、米棉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用行政镇压手段和经济手段与投机商人(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
意义:稳定了物价,赢得了民心
二、
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1949-1952)
1、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1)主要措施

加强金融管理,制裁破坏金融秩序的首要分子。
全国统一部署,大规模的调运生产、生活物资到城市,保证市场供应、平抑物价上涨。
统一财政收支、物资调配和现金管理
(2)作用和意义
——结束了物价暴涨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国家掌握了主要的经济命脉,改变了建国初期资金与物资管理上的混乱局面;对扭转财政经济困难的局势,打击投机活动,控制和制止通货膨胀产生了重大作用。
“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日本核泄漏出现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污染海水,没法再提炼盐”。这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谣言竟在我国一夜之间引发了一场抢购食盐的风波。谣言传播程度之快、抢购市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吃惊。
2011年3月16日下午2时开始、到3月18日结束的食盐抢购风,虽然只持续了2天,但却卖出了平时1个月的销量。广州17日当天盐销量高达1000吨,而在平常,广州一天食盐正常销量也就180-200吨。各大超市、社区食杂店的食盐也被抢购一空。
第一单食盐抢购发生在16日下午2时的茂名,之后迅速
“传染”给“邻居”阳江;当天下午6时左右,广东省已有1/3的地区发生了食盐抢购风;到了当天晚上9时左右,抢购风蔓延到了该省2/3的地区,蔓延速度让人吃惊。其中,广州、深圳食盐抢购得最多。
在抢购风下,1包500克的加碘食盐政府定价原为1.3元,却被部分不法商家哄抬盐价,最高价格被抬到20元。自3月16日晚至18日,广东省物价局接到关于抢购食盐、盐价暴涨、捆绑销售的投诉来电420宗。
在各地食盐充分供应的有力事实面前,目前“谣盐”风波已逐渐平息。但此次事件引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反观历年的抢购风波,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谣言总能无视常识和理性大行其道?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谣盐”事件不再重演?
第一,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塑造健全的社会心理,让民众遇事不惊不乱.
第二,全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开展持久的科普教育,注重法规制度建设等。”
第三,
创新舆情监控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如加强对网上舆情尤其是市场波动信息的监控和研判工作.
第四,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让事实说话.
18日食盐抢购风波平息后,物价部门的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投诉潮———不少这两天抢了许多盐的人,在明白抢购无益后,纷纷拿回销售点要求退货,被拒后致电物价部门投诉,“有个人买了十多箱,商店坚决不给退”。
插曲
盐买多了退货遭拒
2、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内容
:
——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实行了土改,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完成土改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的90%以上。
(3)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改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迁。它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迅速恢复,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在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品种
1952年年产量
比1949年增产
比历史最高年增产




工农业总产值
5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134.9万吨
753.8%
46.2%
6649万吨
105%
7.4%
3278.3亿吨
44.8%
9.3%
2607.4万担
193.3%
53%
827亿元
77.5%
20%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问题之一: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
(2)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居于领导地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强和扩大,内在地规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必然要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五种经济成分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具体表现在:
(3)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在夺取政权以后,仍然要分两步走,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总路线
工业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
主体
两翼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总路线的内容与关系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19.1%
32..2%
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1.5%
54.4%
公私合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0.7%
7.3%
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71.8%
7.1%
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6.9%
0.1%以下
1949年
1952年
1956年
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70%
56.9%
48.7%
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30%
43.1%
51.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1954年10月初,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赫鲁晓夫
毛泽东多次说:1949年那样大的胜利,并没有使我高兴。到1955年,当我看到有那么多的农民参加了合作社,接着是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我开始高兴了。
见p92
小结:社会主义改造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以下突破
在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上“一化三改”同时并举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从一举过渡变为逐步过渡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突破先机械化后集体化,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上不是流血革命而是和平赎买
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形成国营经济、公司合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邓小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江泽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专题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经验教训
 
通过本专题学习,了解党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正确领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目的
本专题共两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本章结构
当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该怎样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呢?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思想成果呢?有何经验教训呢?
启发思考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中共八大
1、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
个人的关系
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⑦党和非党的关系
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⑨是非关系
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的标志,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9,北京)
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目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大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的代表大会。不足的是:对于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当时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八大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相关链接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
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标语:我们要面包
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影响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揭了盖子
解放思想
捅了娄子
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
占陆地面积由:24%-7.5%;
人口由:16亿-12.7亿;
共产党由:180-130家;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
小结: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敌我之间:专政(运用国家机器,依法治罪)
人民内部:民主(讨论、批评、说服教育)
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2、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4、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共产党和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
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明确提出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划分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不发达阶段
比较发达阶段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现代科学技术
步骤
一、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二、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既反保守
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朱德:注意发展手工艺和农业多种经营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把资本主义经济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刘少奇: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
和灵活性
陈云: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社会
主义的市场”
毛泽东: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毛泽东: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扩大民主
加强监督
健全法制
关于科学和教育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向科学进军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内——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
对外——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慑,增强民族自立自强意识
1956年为1700辆,1966年为55900辆,增长31.88倍。
1957年为400只,1966年为1289000只,增长3221倍。
1956年为20.6万台,1966年为142.4万台,增长5.9倍。
1956年为116万吨,1966年为1455万吨,增长11.54倍。(1965年结束洋油时代)
10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56年9月8日中国试制成功了第一批新型喷气式飞机
胜利油田的钻井
大港油田
大庆油田
洛阳拖拉机厂生产出第一批拖拉机(1958)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算机
1966年,从贵阳至昆明的贵昆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成功。
王进喜(1923-1970)
王进喜1963年跳入泥浆池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照片。
邓稼先(1924-1986)
焦裕禄(1922-1964)
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焦裕禄纪念馆题词。
雷锋(1940-1962)
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总路线、“大跃进”与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5,北京)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超英赶美”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大跃进”
“大跃进”率先从农村发动。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农业“大跃进”的特征是放高产“卫星”。
大跃进的后果及教训:
后果:
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破坏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传统权威

人性的缺点和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教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
加强党内民主、政治民主;
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
“浮夸风”(1958年)
.河南,亩产:2105斤;
.湖北,亩产:2357斤(第2天);
.河南,亩产:3530斤(2天后);
.湖北,亩产:4353斤(4天后);
.河南,亩产:7320斤(20天后)
.湖北,亩产:2万斤;
.江西波阳县,亩产:23万。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在1958年11月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
强调说:
必须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现在的严重问题是,不仅下面作假,而且人们相信。从中央、省、地、县都相信,这很危险。因此,要泼冷水,要降温,要压缩空气,保持清醒的头脑,再不能把科学当作迷信破除掉。
毛泽东看到各地报上来的产量后,认为水分不少,应该去掉1/3。去掉1/3后,还有8千亿斤;当时实际产量只有4千亿斤。足见浮夸严重。
“浮夸风”的影响
由于相信了浮夸风,有人开始提出:粮食吃不完怎么办?于是,“大办食堂”和“吃饭不要钱”的口号也提了出来。
更严重的是影响中央的决策。8月,在中央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由于相信粮食问题已经解决,所以作出了1958年钢铁产量翻一番的错误决策。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话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好大的南瓜呀!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浮夸风”在今天:继续“吹”
哥姐文化
?这几年,受网络的推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文化,这种文化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波及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快、影响之大,均可谓前所未有,这就是“哥文化”和“姐文化.
哥姐文化
-
主要类型
类型一:主动炒作
代表人物:凤姐、烟卷哥
说到2010第一姐,非“凤姐”罗玉凤莫属,她长相平平,身高不到1.50米,超市收银员,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她在电视节目上公布了7大苛刻征婚条件,誓嫁“身高1.76-1.83米的名校硕士生,并且长得要阳光、帅气”。这样的言行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都把抨击的矛头对准了“凤姐”本人,说她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但是谁把她的言行放大了?是谋求收视率的电视台,还是凤姐背后的炒作团队?其实,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理,是网民自己在对“凤姐”们进行自动炒作,因为大众需要这样一个人来满足娱乐的口味,刺激空虚的精神。
再回头看看“姐”的鼻祖——芙蓉姐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更加惊世骇俗,人们的非议也更多。但现在她的“靓照”再出来,已有网友说:“我怎么觉得芙蓉姐姐越来越正常了,还是我越来越不正常了?”屡见不鲜,我们或许已经对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渐渐适应,没有这种炒作和刺激,都会觉得网络不正常。
到底是谁嘲笑了谁,你嘲笑人家,人家成了名;人家嘲笑你,你却浑然不知。芙蓉姐姐也有多部影视作品了,凤姐已经受邀请拍写真集了,谁能说,我们这些骂得痛快的人就比她们高明呢?
类型二:被动围观
代表人物:犀利哥
“犀利哥”本是宁波街头一名无家可归的乞丐。有网友偶然间拍到了他的一组照片,发到网上,“犀利哥”一夜爆红。网友称:“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他身上的乞丐服甚至被追捧为最新时尚,一时间,“犀利哥”粉丝无数,商家也大打“犀利哥”牌。
从此,“犀利哥”平静的流浪生活彻底受到了惊扰。很多人到街头找他合影,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犀利哥”被围观人群吓哭。后来被亲人领回老家,但不久前又被商家邀请走秀。
不知道人们是由衷地关心“犀利哥”们,还是以此为乐,作为消遣呢?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以娱乐的精神来消费弱者,“犀利哥”不是第一个牺牲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后来出现的“三轮哥”、“胜利哥”都是同样的产物。只是,人们在消费弱者的同时,还消费了内心的良知。以消遣开始,以痛感结束,不知这个循环何时能结束?
类型三:阴阳颠倒型
代表人物:著姐
长裙哥
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语叫“伪娘”,当下最著名的“伪娘”是刘著,人称“著姐”。男人刘著参加了2010年“快乐男声”选秀,因报名时着烟熏妆、穿蓝色丝袜和高跟鞋,进行女性化的表演而引起社会关注。虽然最终被淘汰,但他“比女人还女人”的扮相和举止,让其出尽风头,迅速蹿红。这次选秀中还出现了其他“伪娘”,有网友甚至发帖子盘点了2010“快男”选秀十大“伪娘”。
也许,“伪娘”是与“春哥”、“曾哥”们相对应的。“信春哥,得永生”,“信曾哥,不挂科”,这两句流行语体现出粉丝们对中性形象的女生李宇春和曾轶可的拥护。
反思大跃进的浮夸风,对比当今社会的浮躁风。
全民炼钢运动
1958年5月,中央政治局提出修订钢铁产量指标时,华东区提出,他们在1959年就可以达到800万吨。接着各区互相攀比,争出风头,都提出高指标计划。最后由冶金部综合各区的计划,在6月份给中央打了一个报告,认为:全国钢铁产量在1959年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达到8000万吨。
根据这个报告,在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中央决定把1958
年的钢铁产量提高到1070万吨,即比1957年翻一番。
全民炼钢
到8月底一统计,全国钢铁产量只完成450万吨,还有620万吨要在4个月内完成,根本办不到。
于是,中央号召,各省各地区的第一书记亲自挂帅,搞人海战术,土法上马。
9月份全国调动了5000万人大炼钢铁,建起60万座土高炉;
10月份达到6000万人;
11月到12月,炼钢人马达到9000万,土高炉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群
炼钢
3、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人民公社的建立
195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开始撤乡镇并大社,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58年12月,全国74多万个合作社被改组成2.6多万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有1.2多亿户。到1982年,全国共有人民公社54352个。
②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赴河南考察时,对“人民公社”的特点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
“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毛泽东
③人民公社的局限性
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
从本质上脱离了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社员的大锅饭
原因:
对国情分析不够;
缺乏建设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哀民生之多艰”
——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产量生产情况
年度
粮食产量(亿斤)
1958
4000
1959
3400
1960
2870
1961
2950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出发点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新社会
把中国社会建设成“革命化大学校”。把全国人民都组织在大学校里,既学文也学武,既学工也学农,把每个人训练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样,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也消除了。这就是毛泽东晚年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明显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并带有某些空想色彩。
[案例]毛泽东深谙传统文化中民众“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2.具体原因:
a
对党和国家,国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
b
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
c
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
现象。
林彪: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紧跟毛主席的战略部署。”
林彪:
“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
“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毛泽东时代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较大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其中既有教条主义的因素,有“左”的认识倾向,也有个人的臆断附加。
[案例]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产生曲折的原因
一是受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二是受当时国内形势的影响。
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内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事件,党内整风中,右派分子乘机攻击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这使党中央误以为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放弃了已经找到的“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正确方针,转而把“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三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社会主义的历史还不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特殊国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正确认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1.
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3.
不能因为失误而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
2.
认识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应该允许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乃至失败.
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造成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954年毛泽东:我们的工业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飞机、汽车、拖拉机、坦克这些东西造不了,我们只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壶,还能够把麦子磨成面,就这个水平。毛泽东后来更加尖锐的提出,如果我们不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地球的球籍。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
一是在发展经济问题上太急了。
二是缺乏经验

我们打仗的经验很丰富;搞政治斗争,经验也丰富;发展农业生产,也可以说有一定的经验。但就是搞现代化工业没经验,过去基本上没有搞过。以为靠打仗冲锋的办法,就能把工业搞好,现在看来显然没那么简单。
公社化运动原因:
一是适应所谓“大跃进”的需要
二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
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经验不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认识上也不是完全清楚的,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违背人民民主、甚至搞“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大民主”的极端现象。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树立起法律的权威。由于民主和法制都不健全,党内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和打击,正确的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遭到批判,错误的决策得不到及时制止甚至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历史遗憾
中国现代化曾经三次错失机遇
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发生1793年,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第30年,英国国王乔治派使者访华,请求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拒绝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了约70年。
(一)中国错失的三次机会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反而用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则接连发生政治运动,失去接受工业转移的机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