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1 19: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穿梭(suō
shuō)
须臾(yú
yí)
铁铸(zhù
chù)
战役(yì
yù)
参谋(móu
mé)
屡次(lǚ
lǔ)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onɡ
hùn
luàn
wéi
chí
zànɡ
shēn


zhì


bēi
ɡǎng
wèi
jīnɡ
huānɡ
shī
cuò
三、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欲将轻骑逐”中的“骑”应该读“jì”。


2.《挑山工》一课揭示的道理是:做事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达到目的。


3.《黄继光》一课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充分展示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诺曼底号”遇难记》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乘客的极度恐慌与船长的镇定进行对比描写,揭示船长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品质。(

5.阅读文章,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临危不惧(惧:惧怕,害怕。)
B.心急如焚(焚:烧。)
C.惊慌失措(措:筹划办理)
D.猝然而至(猝:突然)
2.“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的意思是:(

A.天刚亮
B.第二天
C.明天清晨
D.平静的第二天
3.下列不是表现人的品质的词语是(
)。
A.彬彬有礼
B.临危不惧
C.心急如焚
D.温柔贤惠
4.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梅花来赞美自己。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5.对比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两篇文章,下列分析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的人物形象特点有误的一项是(
)。
A.《“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职尽责,具有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挑山工》中的挑山工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挑山工的生活歌颂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C.两篇文章都能够抓住典型事例,运用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D.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品质。
五、填空题。(27分)
1.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的背心

)的山色

)的战斗

)任务

)枪口 

)敌人
2.按要求写句子。(4分)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成把字句)
.
(2)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0分)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6分)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寒雨”一词交代了诗人送别季节是
,交代送别时间的词语是“
”。
②诗句中“寒”字增添了
的意味,渲染了
的气氛;“孤”字既写出了雨后
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
心情。
③诗句中雨的“寒”和楚山的“孤”,让我们感受到诗人
的“寒”和
的“孤”。
④写出诗句的意思:
.
(2)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4分)
①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②“屡次”指一次又一次,说明战斗异常
,敌人的火力十分
,也体现了战士们攻下597.9高地的

③改成把字句:
.
4.名句、诗句填空。(10分)
(1)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正如《周易》中所说的“

。”
(2)古人说:“
。”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点成绩,但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正如《论语》中所说:“

。”我们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抱怨天,也不责怪别人。
(4)人们用王昌龄的“

”这两句诗来表明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远志向。
梅花凌寒开放,但是香气清远,

。这是元代诗人王冕对梅花的夸赞,同时也在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
六、口语交际。(5分)
假如你刚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老师让你向全班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
.
.
.
.
七、阅读理解。(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
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1)——(2)——母亲捞起螃蟹——(3)
.
.
.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
.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
.
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
.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
.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
.
.
八、习作展示。(25分)
在四年的学校生活中,哪个同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们之间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请以“我的同桌”为题目写一篇习作,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同桌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穿梭(suō√
shuō)
须臾(yú√
yí)
铁铸(zhù√
chù)
战役(yì√
yù)
参谋(móu
√mé)
屡次(lǚ√
lǔ)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onɡ
hùn
luàn
wéi
chí
zànɡ
shēn


窟窿
混乱
维持
葬身鱼腹
zhì


bēi
ɡǎng
wèi
jīnɡ
huānɡ
shī
cuò
秩序
可卑
岗位
惊慌失措
三、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欲将轻骑逐”中的“骑”应该读“jì”。(×)
2.《挑山工》一课揭示的道理是:做事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达到目的。(√)
3.《黄继光》一课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充分展示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诺曼底号”遇难记》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乘客的极度恐慌与船长的镇定进行对比描写,揭示船长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品质。(√)
5.阅读文章,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临危不惧(惧:惧怕,害怕。)
B.心急如焚(焚:烧。)
C.惊慌失措(措:筹划办理)
D.猝然而至(猝:突然)
2.“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的意思是:(A)
A.天刚亮
B.第二天
C.明天清晨
D.平静的第二天
3.下列不是表现人的品质的词语是(
C
)。
A.彬彬有礼
B.临危不惧
C.心急如焚
D.温柔贤惠
4.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梅花来赞美自己。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5.对比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两篇文章,下列分析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的人物形象特点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职尽责,具有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挑山工》中的挑山工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挑山工的生活歌颂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C.两篇文章都能够抓住典型事例,运用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D.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品质。
五、填空题。(27分)
1.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鲜红)的背心
(壮丽)的山色
(激烈)的战斗
(完成)任务
(堵住)枪口 
(消灭)敌人
2.按要求写句子。(4分)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成把字句)
海浪被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2)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校园里的草坪,好似一块碧绿的翡翠,又仿佛一块柔软的地毯。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0分)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6分)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寒雨”一词交代了诗人送别季节是秋季,交代送别时间的词语是“平明”。
②诗句中“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③诗句中雨的“寒”和楚山的“孤”,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离别的“寒”和内心的“孤”。
④写出诗句的意思: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2)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4分)
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枪弹比作雨点。
②“屡次”指一次又一次,说明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火力十分凶猛,也体现了战士们攻下597.9高地的决心。
③改成把字句:比雨点还密的枪弹把战士们屡次突击都压了回来。
4.名句、诗句填空。(10分)
(1)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正如《周易》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2)古人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点成绩,但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正如《论语》中所说:“不怨天,不尤人。”我们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抱怨天,也不责怪别人。
(4)人们用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来表明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远志向。
梅花凌寒开放,但是香气清远,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元代诗人王冕对梅花的夸赞,同时也在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
六、口语交际。(5分)
假如你刚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老师让你向全班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刘丽,美丽的丽,很高兴能够加入到这个新集体。我喜欢唱歌、弹琴。我希望同学们多多帮助我,让我尽快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同时我希望与同学们彼此之间增进友谊,我也会积极帮助同学们。谢谢!
七、阅读理解。(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
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1)——(2)——母亲捞起螃蟹——(3)
母亲翻找螃蟹.
母亲发现螃蟹.
母亲放下螃蟹.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久病初愈的“
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母亲“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
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八、习作展示。(25分)
在四年的学校生活中,哪个同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们之间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请以“我的同桌”为题目写一篇习作,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同桌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不少于4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