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是词
牌名。
但愿人长久歌.swf
题解及写作背景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清·胡仔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
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
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
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
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苏轼(1037之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宋代文学家、北宋著名书画家、散文家、诗人。是宋代“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
感情读文,熟读成诵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头脑中浮现作品中的形象。划分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读出韵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 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 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
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读,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抢答词义:
琼楼玉宇
不 胜
起舞弄轻影
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美玉砌成的宫殿,这儿指想象中的月宫。
经受不住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
不能入睡的人
为什么老趁着别人离别的时候圆呢?
整体读,理清行文思路
上阕:对饮悟,想象天上人间徘徊。
下阕:对月怀人。
品味读,领悟作者情感、
赏析诗文佳句
上阕:
1、我们看见苏轼举杯望月,你可知道
他心有何想?
2、听改后作品,比较优劣.
上阕:
情感:
旷达乐观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终直面现实、做好地方官。
佳句:
借助想象、寄情于景
下阕:
1、苏轼为何“失眠”?
情感:
旷达乐观
思念亲人,祝愿天下人
佳句:
2、“我最欣赏的句子是:____因为……”
人生哲理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拟人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月亮责备之情: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作者感想:
复习归纳:
时间:中秋节。
选自《东坡乐府笺》
作者对子由(苏辙)的思念。
写这篇词是大醉过后之写。八下语文《水调歌头》课堂任务单
姓名:
任务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之1101)字. 自号 。
宋代( )、北宋著名( )、( )、( )。是宋代“ 代表人物之一。”
任务二、整体感知上片大意.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任务三、写诗句。
1.(1).人生哲理句:
(2) .拟人句:
(3).美好祝愿:
(4).对月亮责备之情:
2. 作者感想:
:
:
3.水调歌头是否是标题呢?
4中秋词自( )一出,余词尽废。
——清·胡仔
. 整体读,理清行文思路
上阕:
下阕:
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