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者水也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被称为“仙湖”的罗布泊,
到底在哪儿呢?
资料简介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有“汇入多水之湖”之意,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顷,20世纪70年代完全干涸。
从图示上我们看到,罗布泊是一片沙漠,但它却曾经被称作“仙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什么原因导致他成为死亡之海?
下面,我们将观看一组罗布泊的图片。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文段,并带着感情,为这些图片作解说吗?
昔日的罗布泊
古代楼兰国的领地 ,主食是鱼
图片说话
胡杨挺拔葱郁
水 乡
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
现在的罗布泊
凝固的生命
沙海漫漫
最后的泉眼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罗布泊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同样的悲剧现在还有吗
3.找出课文中抒情的语句,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前碧波荡漾,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罗布泊,现在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颗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的死亡之海。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罗布泊消亡原因:
一、历史原因:
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当今原因(关键):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罗布泊变化原因总结:
人口激增带来水的需求量的增加。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如果你作为作者的同行者站在消逝的仙湖前,你想说什么呢?请你用“站在罗布泊边缘,我想说……”的句式,来表达你的内心所想。
人类急功近利、 过度开采资源的行 为,造成了罗布泊、 胡杨林的悲剧。
悲剧仅限于此吗?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说一说:
青海湖
月牙泉
甘肃民勤在巴丹吉林沙漠(第三)和漠腾格里沙漠(第四)已经形成合围之势
原文最后还有这样一段文字: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沙漠的的地方。
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找出课文中其它抒情的语句,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胡杨林人的感情、形态、动作“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愤慨的感情。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用比喻、拟人手法,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使人沉重。
“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反复,强调了目睹惨状令人沉重愤慨心情。
表现了报告文学的
形象性、抒情性。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全文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是对比;二是拟人,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
有一句公益广告是这样的:
“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创作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泓清泉爱的深
望断天山 回首昆仑 消逝的仙湖 梦中的女神
入魔的人 笑里藏刀的贪婪 吞没了撕心裂肺的呼喊 他们 饮尽了你的一身精血 践踏了你的奉献灵魂 我真恨 心,痛得无法呼吸 多少次翻开记忆的相册 却再看不到你娉婷的花影 多少次扣响记忆的檐铃 却再听不见你空灵的声音
再无泉水泠泠 再无鸣声嘤嘤 再无花木香沁 再无碧波万顷 铺天盖地的黄金 满目萧零 尘埃已落定 毁灭 依旧不停 罗布泊 肢体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踌躇于情 是愤怒的炽热如火 还是心死的冷若冰霜
爱护环境,
拯救生态,
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