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彭村乡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评估历史试卷(第一单元、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彭村乡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评估历史试卷(第一单元、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2 22:0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彭村中学八年级阶段性评估历史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北平
B.西柏坡
C.延安
D.遵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位民主人士说:“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意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
这一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陈毅这首诗真实记录了(
)
A.民国建立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阿沛?阿旺晋美,因病于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他为祖国统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和平解放新疆
D.解放海南
5.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382名人大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直到1951年才实现,其解放方式是(
)
A.和平解放
B.武力攻克
C.区域自治
D.和亲会盟
6.下面三幅图表现的主题,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B.我国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我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7.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中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和平红利,美国此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均以不与中国发生新的全面战争为底线。”请问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法西斯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D.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9.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涂涂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对的局面
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10.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的是(
)
①黄继光
②邓世昌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中国人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地主减租减息
12.某同学利用下面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3.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14.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5.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①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
二、非选择题(共计5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3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检阅坦克部队。
材料二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距2021年有多少年?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3)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25分)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翻身作主人”的情景。
材料二
1952年,甘肃天水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1亿千克,较1949年增长9384.5万多千克,增长22.5%。人均产量较1949年增长30.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翻身作主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依据主要内容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A卷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史实。该会议的召开地点是北平。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B项所示地点召开的是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C项所示地点召开的是中共七大,D项所示地点召开的是
遵义会议。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题干“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得出这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开国大典。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天安门上望……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可知,这是关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阿沛?阿旺晋美的历史功绩。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故选B。
5.答案:A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反映的是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拥护新中国政权,使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从此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
争的胜利,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由此可见,三幅图表现的主题是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能概括三幅图片内容,排除,故选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运用。我们常见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历史建筑物、遗址遗迹;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与其他口述史记录、神话、传说等;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
地图等;音像史料,主要包括能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等。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但电影《上甘岭》经过艺术加工,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胜利”“美国……不与中国发生新的全面战争为底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其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朝人民进行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战争前朝鲜半岛就处于分裂状态,战争结束后美国在韩国仍有驻军。①③正确,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以胸膛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有视纪律重于生命,而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掌握各个时期英雄人物
的成就及影响是解题关键,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张自忠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战斗英雄及抗美援朝精神。根据材料“黄继光、邱少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英雄事迹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中国人站起来了”对应的历史
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对应的历史事件
是人民解放战争;“地主减租减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在这一次政策调整中分到了土地,由此判断是土地改革。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内容。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图片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能直接从图片中得出结论,排除。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
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1950年到1952年实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1950—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选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
1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
(1)1949年;7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写出两点即可)
(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相关知识。(1)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
1949年开国大典历史场景,距2021年有72年。(2)结合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18.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说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土地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根据材料信息“1952年,甘肃天水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1亿千克,较1949年增长9384.5万多千克,增长22.5%。人均产量较1949年增长30.8%”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