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浣溪纱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5 15:03:20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十四岁时以神童招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大学士同平章事,封临淄公。当时的名臣范仲淹、富粥、欧阳修等人均出其门。他是北宋初期的主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内容狭窄,袭五代绮丽词风,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和谐,工于造语,有些词语虽经精心雕琢而无凿痕。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浣 溪 沙
晏 殊
小园香径独徘徊。
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感伤年华易逝
悼惜
春光
难留
对比
对比






怀旧
惜春


无疑而问
几时回
细节描写
独徘徊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试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语言晓畅
意蕴
深广
2、词的上、下片各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3、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下片都用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4、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片的末句在句式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下片的末句描写也很讲究,你能够对此作点分析吗?
5、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的这首词风格比较鲜明,你能够说说这首小令的风格特征吗?
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且常常饮酒助诗兴。
“去年天气旧亭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在落日的余晖中,常常使人产生暮年之慨,“几时回”是无疑而问的设问句,抒发了诗人感慨年华将逝之情。
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花落”。“燕归”是眼前景,“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 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
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其内容为悼惜春残,感伤年华。
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它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音韵和谐,意蕴却深广,能给人以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作者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还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思考: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