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失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不朽的失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5 15: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作者简介:
张晓风,台湾八大家之一。原籍江苏铜山,1941年生于金华,8岁到台湾。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宽容仁慈去感受大千世界的人和事,用“如太阳之热,如霜雪之贞”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人文世界,尤以散文见长。散文集有《红地毯的那一端》、《玉想》、《母亲的羽衣》等。
整 体 阅 读 法
1、整体感知
2、部分探索
3、整体理解
整体阅读法强调的是一篇文章不管有多长,有多少段,都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拆散分开逐字逐句讲、读。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就是疏通文句,了解大意;第二个环节是部分探索,即对文中的重点、难点部分细读精析;第三个环节是前面两个环节的升华,全面理解文章内涵 ,并能品味其佳妙之处。
讲解:
朗读课文失眠
1、整体感知
掌握下列词语:
袍笏(hù)加身
爝(jué)焰
啮(niè)噬(shì)
意兴阑(lán)珊
粗嘎(gā)
心坎(kǎn)
凸(tū)显
顺遂(suì)
思考题:
1、张继为什么离开京城?
2、张继用了何种方式为自己疗伤?
3、张继所见景物有何特点?
4、那夜的失眠为什么是不朽的?
答案:
落榜
无眠
感伤
《枫桥夜泊》
2、部分探索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想想这些景物描写和张继的内心感情有什么联系?
第一幅:苏州江畔,枫叶如冷冷的爝焰,张继站立桥头,黯然神伤。(失意痛苦)
第二幅:夜深人静,月斜星稀,霜结千草,鸟啼凄凄,舟中的张继容颜憔悴。(触景添愁)
第三幅:江中渔火隐约可见,远处寺中钟声敲响,张继在舟中挥笔而就《枫桥夜泊》。
其实,整篇小说都是以《枫桥夜泊》这首诗作为背景的,而这些景物恰恰激发了张继的灵感。诗歌只是他才气和灵感的一个载体而已。自古圣贤多寂寞,他在考场上落第了,但在诗的历史上,他却永恒。让我们记住张继,记住他的《疯桥夜泊》吧! 齐声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呜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整体理解
口头答题:
1、怎样理解“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字放肆他的忧伤”?
2、“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抗拒什么?为什么抗拒?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说明了什么?
4、“阴阴的不怀好意的凉气”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暗指什么?
5、写捕鱼人幸福的目的是什么?
6、钟自己到底痛不痛?钟与张继的联系?
答案:
1、写落榜的失意、痛苦心情。
2、抗拒科举的诱惑。
3、怀才不遇。
4、拟人。暗指人的不怀好意 。
5、暗写读书人身受科举之苦,没有捕鱼人幸福。
6、明则写钟痛,实则写张几继痛。
小结
作者跨越钱年时空,用散文样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当年的情境,尤其是对失意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揣摩很有感染力。张继原本平凡,但因其对生命华美的执著追求,他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不管世事如何变幻,落榜者张继终被人记住,从而引导后人重新思索“不朽”的内涵。
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体阅读法也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赏析水平。
布置作业
用整体阅读的方法阅读张晓枫的一篇散文,并记下你的收获或体会。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