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变色龙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5 15: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俄  契诃夫
变色龙,学名蜥蜴,俗名四脚蛇,它的皮肤颜色可以随四周物体颜色的改变而变化。
作者介绍:
契诃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著名剧作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商人
家庭,父亲经商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
师维持生活,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
系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
品多是短篇小说,简练朴素、而又深沉
含蓄。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看似夸张,却又合于现实,表面上是生活中无伤大雅的笑话,实际上却鞭挞了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形成了作品幽默讽刺的风格。
此外,契诃夫还写了许多剧本。契诃夫对中国人民
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二十多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 《万卡》、《小公务员之死》、 《套中人》、《变色龙》等均脍炙人口。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等,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层的“小人物”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A. 小狗咬伤赫留金事件。
B. 谁是狗的主人。
D.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军大衣的四次变化。
C.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

《变色龙》 俄 契诃夫
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反复变化,他为什么变?是怎样变的 他的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体会。
课文开头警官出场时的环境描写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在沙皇俄国的警察统治下,社会呈现出恐怖死寂的气氛和萧条贫困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拓展片断练习
(1)奥楚蔑洛夫回家后想了一晚上,仍觉得白天处理得不妥,决定第二天登门拜访将军…...
(2)给奥楚蔑洛夫的一封信
(3)你的身边有没有“变色龙”式的人,你对他的看法如何?如有请描写其人;没有,可对这种人发表评论。(200字左右)。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保证统治者的安全,沙皇大大加强了警察的权力,建立了恐怖的警察统治,疯狂镇压革命运动。致使社会死气沉沉,人民痛苦不堪,整个俄国活象一座人间地狱。在反动势力猖獗的情况下,俄罗斯社会市民情绪普遍低落,庸俗的市民习气甚嚣尘上。                
时代背景
目的要求
1 通过加强朗读练习、理解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3 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
  思考题:
1、这篇小说发生的地点和中心事件?
  
2、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3、用波浪线从书中划出描写奥楚蔑洛夫外貌、语言、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第1段至第5段是写狗咬人“案件”的发生,狗、被咬人的赫留金、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及其随从叶尔德林、周围看热闹的人纷纷登场。
  第6段至第27段是本文的主体。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一“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多次变化,将矛盾逐渐推向了高潮。
  最后两段写的是事件的结局,矛盾解决,小狗胜诉
地点:木柴厂门口
事件: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讨论题:
一、请同学们用两至三个词语概括出典型环境的特点
特点:冷清、凄凉、萧条
二、分析在典型环境中活动的典型人物
1、本文的主人公是(       ),本文中心事件中矛盾的焦点是(         )
2、审判官奥楚蔑洛夫在判案过程中对待矛盾的双方:小狗和首饰匠赫留金然态度上有几次变化?试用曲线图的形式加以展示。
3、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题目?
4、奥楚蔑洛夫象“变色龙”一样善于变化的特征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而展现的?
这是个比喻性文题,以自然界中皮肤颜色会随周围物体颜色而变化的小动物变色龙来比喻在处理咬人狗过程中不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的奥楚蔑洛夫,由此引起人们的深思,进一步使人认清其丑恶的面目、卑劣的本质。题目的幽默、辛辣、形象,体现了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
奥楚蔑洛夫
狗的主人是谁?
个性化语言、动作
5、归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这篇小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忠实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他具有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不知羞耻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