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城市高架 教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类别:绘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要表现高架路面的四通八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考高架道路的立体层次,其中涉及到重叠与穿插的关系,并且思考道路通往的方向变化,使画面富有变化。通过游戏、合作交流、对比的形式,相互启发,体验学习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运用这样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以此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情趣,提升绘画兴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生活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学生对于高架道路已经相当熟悉了。对于一年级二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感知了,也掌握了运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高架路面的外形特点,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同时感受时代发展的变化,激发对我们居住城市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高架路的造型特点及呈现的上下层次关系,尝试用线条表现重叠与穿插的、有层次关系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高架景观,观察高架路造型特点的过程中,学习用穿插的线条画出具有上下层次关系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层次表现的学习兴趣,感受上下层次的立体之美,加深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上下层次关系的表现
教学难点: 重叠与穿插的处理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知道高架路的造型特点,用穿插、重叠的线条画出有层次关系的交通线路。
拓展层面:运用线条表现出高架的上下层次感,体现立体交通的特色,添加适当背景。
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了解高架路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对高架路产生兴趣,进而运用观察法引导学生了解高架路的基本造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知识点,采用对比启发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与思考高架路所具有的上下层次关系,并结合示范、体验法,让学生尝试用线条表现重叠、穿插的、有层次的高架路。
在展示作品的评价中,让学生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中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理解,采取多维性和多级性的评价方式,以鼓励学生展示评价自己作品、欣赏评价他人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现代城市高架图片,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日益便捷
2.欣赏图片,交流高架的作用(缓解交通拥堵)
3.引出课题《城市高架》 1.学生欣赏思考
2.学生交流
3.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热情。
奠定绘画创作基础
培养观察事物、大胆表现的能力。
小结:对城市高架产生兴趣
二、认知体验,深入知识点 1.说说高架的造型特征,并区分车子的行驶方向
2.用双线画出一条具有方向性的高架道路
3.结合图片,比较观察高架路面的上下层次关系,并分小组尝试用手指叠加的方法,掌握用线条表现上下穿插的关系
4.示范运用从上往下的方法添画一条“S”形/“Y”形的高架道路,增强画面感
5.对比观察高架桥墩的表现方式 1.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尝试(任务一)
3.学生观察体验
4.学生观察并尝试(任务二)
5.学生观察并尝试(任务三)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交流,培养发散思维,初步掌握对高架路面的造型结构及上下穿插关系的表现
小结:初步掌握对高架路面的外形及上下穿插关系的表现
三、观察比较,主动探究 1.结合图片,观察、交流高架路面的物体添加及背景描绘
2.欣赏不同的涂色方法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1.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对比观察
3.学生欣赏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描画高架路面的外形特点,用穿插、重叠的线条添画出不同层次的路面
2.正确添加高架桥墩和适当背景
3.为画面涂上丰富的颜色
学生练习 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欲望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五、展示交流,教学评价 1展示全班作品。
2.组织互评
3.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4.将作品制成明信片赠送给好朋友
学生自评或互评 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及意见,尽情展示自我。
六、拓展延伸 想象绘画城市的其他立体交通:地铁、磁悬浮、跨江大桥等
体验享受更多的美术绘画方式到来的乐趣
板书设计 课题:城市高架
知识点提炼 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