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2 06: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年 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准备15根小棒, 尺子、白纸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迎国庆,学校打算用15盆郁金香花来装扮校门口”的主题图)
提问: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请同学们用15根小棒代替15个花盆,动手摆一摆。
设计意图:此环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然后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在摆设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悟到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真实的生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提问:刚才同学们动手摆了15根小棒,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先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预设1、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堆)这个5表示什么?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2、出现了余数
提问:算式怎么列?这样摆,最多可以摆几组?15盆花摆完了没有?还多几盆?多的1盆摆到第一堆中,可以吗?这剩下的1盆,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板书课题:余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根据操作实践,学生自由地取名,加深对“余数”的印象。
提问:这个余数写在哪儿呢?(让学生先说一说)
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学习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提问:这里商7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板书单位名称“盆”)
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5除以2等于7组余1盆。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提问:还有其他摆法吗?
这样摆的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最多摆了几堆?摆完了吗?还多几盆?这种摆法可以怎样列式? 在除法算式中,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课件随机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6=2(堆)……3(盆)
15÷7=2(堆)……1(盆)
15÷8=1(堆)……7(盆)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每堆摆的数量不一样,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学生摆小圆片的过程中,让两种结果的学生都有发言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知道了摆法的多样性,并借助可感知的学具明白了余数的由来。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在重点内容“余数”部分进行有效开放。
引导学生看算式:15÷8=1(组)……7(盆)
提问:余下7盆,这么大的余数,对吗?
讲解:由于8盆为一组,7盆不够组成一组,就成为余数了。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辨析余数产生的原因,为理解下一课时内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埋下伏笔。
3、即时练习——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
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 )组,还有( )人。
设计意图:强调28里最多有几个6,为试商做铺垫。第三题为一陷井,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思维定势,进一步理解“刚好被除尽就没有余数”。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讲解:除法算式有时刚好被除尽,有时会有余数。正因为除法的这一特点,使除法的竖式也与众不同。这就是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除法的竖式(板书课题)学习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要能用除法竖式计算。
提问:15÷2=通过摆,我们知道了这种摆法的结果。大家知道吗,它也可以用除法竖式来计算。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竖式该怎样列?
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除号很特别像什么?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
提出问题: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自学(看书第51页)
学生自学后回答,师板书。
提问:15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14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到的?余数写在哪里?它表示什么?是通过怎样的计算得到的?
请学生指竖式:15盆花,每堆摆2盆,最多能摆7堆,还余1盆。这就是除法的竖式。
提问:你能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对这个竖式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形式。必须对其算法和各数表示的含义有正确并深刻的认识。借助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虽然位置比较特殊,但学生能很好理解。最难的一步就是被除数下面的数为什么要写?它表示什么?为什么乘后还要再减?这一连串的疑问如果是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理解起来可能要难一点。所以适当改变顺序,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竖式教学,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除法竖式这一写法了。
即时练习:笔算38÷8 。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以15÷3、15÷5为例。请学生任选一题自己尝试练习,完成后同桌交流:竖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被除数下的15表示什么意思?0是怎么来的?
即时练习:35÷5
引导学生观察例1、例2,这两题竖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商是几?写在哪里?”
设计意图:学生直接口答,并说一说试商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试商。
2、“做一做”两道题。
设计意图: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是小医生。
提问:说说错在哪?第二题中除数和余数都是3,错在哪里?
那么余数和除数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猜一猜、算一算。第35个图形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灵活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2、“( )÷6=( )……(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设计意图: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