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在葡萄架下》
一、学情分析
: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已经对演唱歌曲的状态有了基本的认识,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对与演唱的声音、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不同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则见识不多,感受不深刻。
二、教材分析
在葡萄架下这首曲子,具有鲜明的新疆地区哈萨克音乐特征,以上波音、下滑音为主要特色。2/4拍的歌曲,切分节奏非常鲜明,旋律动人,让人情不自禁融入歌曲中翩翩起舞。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准确地唱念和拍打出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模唱法、比较法、游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够考验同学们对所学习的节奏型熟悉程度,能否唱出新疆歌曲的特色,考验视听能力,同时进行想象创编。
四、教学重点:能够熟悉有感情演唱《在葡萄架下》
教学难点:感受和演唱好波音、滑音等装饰音。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件
六、教学策略设计:
五年级学生对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民族特色音乐对他们还是很新鲜的,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为切入口,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民族特色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让他
们在有律动的环境中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美好的生活。活学活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引趣激情
(1
)
导入新疆地理位置,音乐风格,引起学生兴趣。
(2
)
用音乐和民族特点,舞蹈动作形式进行展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习兴趣。
(3)
师随新疆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疆音乐、舞蹈的感知认识。
2.多看多了解。
(1)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新疆地区的文化。
(2)观看新疆地图、新疆水果、新疆舞蹈、新疆乐器……
(3)老师带领示范。师随新疆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示,播放新疆乐器的声响,一起分析,感受。
八、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对新疆地域音乐文化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和自己的生活现象进行对比,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素养,接收更多的音乐文化韵味。
九、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示范引导,学生听唱法等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贯彻了“两纲教育”理念对于低年级学生“合作”的
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学会用“视听”来逐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
十、作业设计
:
继续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让自己成为“多文化”“多技能”的音乐人……并尝试运用到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