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图中,对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3.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5.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C.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
6.如图所示为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其由65件钟编排而成,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听到不同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7.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
8.在科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9.下列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的时候辐射红外线,温度低就不辐射了;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③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④一束白光斜射向三棱镜的一侧时,折射后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这些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留有不少小水潭,如图所示,小明和小芳恰好在此时不期而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芳说得对
B.小明说得对
C.两个人说得都对
D.两个人说得都不对
11.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12.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照片( )
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
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
13.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照射到了像上,所以像会比原来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14.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15.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
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
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
cm和34
cm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
cm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40
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
cm≤f≤6
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
17.如图所示,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
主要是因为( )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小明产生的幻觉,食指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
1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0.科学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间隔,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男孩路经某处时,听见犬吠快速逃离。请据图回答:
(1)男孩听见犬吠快速奔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的[ ]________([
]中填图中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的名称,以下均同);发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奔跑过程中,男孩心跳和呼吸会加快、血压会升高。
(2)图中背景有“警惕恶犬”的告示,但该男孩却因近视没有看清。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中的[ ]________调节功能异常。
2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___而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处,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________(填“提前”或“推迟”)。
24.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________不同。
25.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图中铜铃作为声源。请你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若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0,下列关于铜铃所在的位置,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处
B.乙处
C.甲、乙中点处
D.甲、乙中间的任一位置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在远离甲的过程中,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填字母)。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此时他会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三、作图题(共6分)
26.(1)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3)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凹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27题4分,28(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
27.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问题时,小晨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猜想,请你根据猜想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
猜想
实验一
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二
两耳收集到的音量大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平面镜”“单面镀膜玻璃板”或“双面镀膜玻璃板”),在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里做实验。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点燃蜡烛A,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小明应该在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如果无论如何移动蜡烛C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b)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探究。
(1)华华家是做玻璃切割安装生意的,华华上午在学校刚学过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午回家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体会物距、像距关系及物像方位关系(如图甲),他将软尺拉直铺在地面上,将镜子架在尺上,举起右手并做鬼脸,沿尺靠近镜两步,再横行两步。
①镜子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填“透明玻璃”或“不透光水银镜”)。
②镜面最好与地面成________(填“45°”“60°”或“90°”)。
③华华朝着镜子走两步,再横行两步(平行镜面),则横行过程中人像间距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是亮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况,A、B、C分别是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它们都竖立在光具座上,此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A、B、C所处位置对应的标尺刻度如图。
①图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②亮亮通过上网检阅科技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公式+=(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请你据此计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③取下该凸透镜,将它作为放大镜用来观察墙上地图的细微处,则该凸透镜与墙壁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可以得到____________像。
五、分析计算题(共4分)
30.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
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第2章单元检测卷
1.B 2.A 3.C 4.A 5.C 6.C 7.D 8.B 9.B
10.D 11.D 12.C 13.B 14.B 15.B 16.B 17.C 18.C 19.D 20.A
21.(1)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3)空气
(4)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2.(1)2 耳蜗
大脑皮层 (2)5 晶状体
23.折射 乙 推迟
24.甲 乙 甲 丙 音色
25.(1)C (2)B (3)B (4)320
26.如答图所示:
27.实验一方案:①一个人闭上眼站着不动,另一个人在相同距离内无声地站到闭眼者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手里拿着钟或表。当到达闭眼者的前、后、左、右面时,让钟的“滴答”声传出(转换地点时一定要把钟捂住,不能发出声音),让闭眼者用双耳判断声源的位置。②捂住左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右耳判断;捂住右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左耳判断。记录在各个不同位置时单耳和双耳判断的结果,并进行比较。若实验结果不同,证明用双耳听与判断声源的位置有关,否则无关。
实验二方案:①先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然后测试另一只耳朵的听力距离(先靠近一只滴答响的闹钟,然后往后走,一直到听不见的地方为止,然后做个记号)。②再试一次,此时用两只耳朵来听,记下正好听不到闹钟声音的距离。③多做几次实验,并对比实验结果,如果用两只耳朵听的距离较远,就说明两只耳朵听收集到的音量更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28.(1)单面镀膜玻璃板 较暗 (2)A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29.(1)①透明玻璃 ②90° ③不变 (2)①幻灯机 ②20
③小于20
cm ④倒立缩小的实
30.(1)s车=v车×t=20
m/s×4
s=80
m。
(2)设鸣笛时车与山相距s,则2s=v声×t+s车=340
m/s×4
s+80
m=1
440
m,所以司机听到回声时与山的距离为s-s车=720
m-80
m=6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