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卷(六)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检测卷(六)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4 09:09:23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六)(第2章2.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当你观察同学的眼睛时,看到对方眼球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分别称为(  )
A.角膜和虹膜
B.虹膜和巩膜
C.虹膜和玻璃体
D.角膜和玻璃体
2.在盲点上不能引起视觉的原因是(  )
A.没有视神经
B.没有感光细胞
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
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
3.某校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叶帆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4.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A.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
5.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分别相当于(  )
A.凸透镜 凸透镜
B.凸透镜 凹透镜
C.凹透镜 凹透镜
D.凹透镜 凸透镜
6.下列哪组特征属于近视眼?(  )
①眼球前后径过长 ②眼球前后径过短 ③晶状体曲度过大 ④晶状体弹性小 ⑤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⑥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7.检查视力时,视力表的“”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像应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科学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0.如图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它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11.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12.近些年,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可以用红外线来检验假币
13.如图所示的两条逐渐靠近的光线未相交前照到某光学器材上,将改变传播方向,能使这两条光线改变传播方向仍然能够相交的光学器材可能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A.a
B.a、c、d
C.a、c
D.a、b、c、d
14.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15.如图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
cm处,则
(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16.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17.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19.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2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  )
A.ae
B.bc
C.bd
D.c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21.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
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2.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填“远”或“近”)些。
23.如图为一段物理创新实验视频的截图:图甲为原图,图乙为隔着空茶杯看此图片,图丙为隔着装满水的茶杯看此图片,茶杯到图片的距离相同。产生图丙所示的情形是因为光的折射所形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特点类似于_______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24.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用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_。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的自己的像会变________(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共6分)
25.(1)完成下列光路图。
(2)AB是一个凸透镜,CD为其主光轴,MN是一个斜放的平面镜,已知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其反射光线刚好能沿原路返回,试确定凸透镜右方的焦点位置,用F表示,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26(4)、28(2)题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26.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10.0
8.0
7.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
8.0
cm
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
16.0
cm
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19.0
cm、13.0
cm,与理论像距
16.0
cm
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________(填光学设备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蜡烛的位置不动,透镜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蜡烛。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________(填字母)。
A.无影响
B.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5)我们的眼睛中有类似于凸透镜的结构,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甲      乙       丙       丁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小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透镜或应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阶段检测卷(六)(第2章2.6)
1.B 2.B 3.D 4.C 5.A 6.C 7.A 8.C 9.A
10.A 11.C 12.A 13.D 14.D 15.D 16.D 17.D 18.C 19.B 20.C
21.前 凹透镜
22.凸 照相机 缩小 2f 近
23.实像 幻灯机
24.凸透镜 缩小 小
25.(1)如答图所示:
(2)如答图所示:
26.(1)10.0 (2)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3)蓝 (4)没有出现最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27.(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放大 幻灯机 (3)远离 (4)上 C (5)A
28.(1)凹 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或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