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八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化学(B卷)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八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化学(B卷)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22 19: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莆田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卷
化 学(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花生油都可以燃烧,均含有C、H、O三种元素
B.苯、乙醇都可以作萃取剂,都可用于萃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
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沼气的主要成分为CH4,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
A.纤维素、蛋白质 B.糖类、油脂
C.纤维素、油脂 D.单糖、蛋白质
3.下列关于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甲烷(乙烯):通过溴水洗气
B.验证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分离乙醇和乙酸:用分液漏斗分离
D.区别乙醇和乙酸:用紫色石蕊试液
4.下列选项可以制得较纯净的CH2ClCH2Cl的是
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加成反应
D.乙烯通入浓盐酸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2=CH2+H2OCH3CH2OH
B.2CH3CH2OH+O22CH3CHO+2H2O
C.nCH2=CH2
D.+3HNO3+3H2O
6.联苯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联苯分子中含有6个碳碳双键
B.1mol联苯最多可以和7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联苯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联苯和蒽()同属于芳香烃,二者互为同系物
7.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可以解毒的急救措施是
A.服用鸡蛋清 B.服大量食盐水 C.服用适量的泻药 D.服用葡萄糖
8.根据乙醇的性质可以推测异丙醇()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异丙醇能在空气中燃烧
B.异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异丙醇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异丙醇钠和氢气
D.异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丙醛
9.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W Y Z Q
原子半径(×10?12m) 37 64 66 70 154
主要化合价 +1 -1 -2 +5、-3 +1
A.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的最高正价为+7
10.如图是乙醇氧化制乙醛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未画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A中所盛的固体可以是CuO
B.D中的乙醇可用沸水浴加热
C.C处的具支试管B中有无色液体产生
D.C处的具支试管B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
11.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18O4
B.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加聚反应
C.1mol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产生22.4L CO2
D.1mol该有机物可与5mol H2发生加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和Cl2按体积比1∶1混合,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只有两种
B.在光照条件下,烷烃易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酸性KMnO4既可以验证乙烷和乙烯,还可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D.乙烯与Br2的加成,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
13.一定温度下,向容器为2L的密闭容器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s时,v(A)=v(C)
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0.05mol/(L·s)
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14.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苯中滴加溴水,再加入铁粉 制备溴苯
B 在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不再分层 说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已经完全水解
C 将少量钠分别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观察到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 羟基氢的活泼性:水>乙醇
D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甲醛溶液,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可能发生变性
15.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②键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
16.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可制备许多物质,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反应⑤是取代反应
C.反应①是氧化反应
D.在加热条件下,可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乙醇
非选择题(共52分)
17.Ⅰ.某烷烃A与烯烃B的混合气体9g,其密度为同状况下H2密度的11.2倍,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溴水,溴水增重4.2g,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与丁烯互为________(填“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
(3)写出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的结构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有7个单键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Ⅱ.(5)已知甲苯()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该有机物使溴水褪色和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反应原理一样
B.能用酸性溶液判断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
C.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的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可能有3种
D.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最多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8.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设,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_______。
(3)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装置中CH4与Cl2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E装置中除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
A.分液法 B.蒸馏法 C.萃取分液法 D.结晶法
②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
A. B. C. D.
19.硝基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
I.制备硝基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HO-NO2+H2O
II.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20℃)/g·cm?3 溶解性
苯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浓硝酸 ___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___ 338 1.84 易溶于水
III.制备硝基苯的反应装置图如下:
IV.制备、提纯硝基苯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混酸时,应在烧杯中先加入___________;反应装置中的长玻璃导管最好用___________代替(填仪器名称);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分离混合物获得粗产品1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3)最后一次水洗后分液得到粗产品2时,粗产品2应___________(填“a”或“b”)。
a.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4)粗产品1呈浅黄色,粗产品2为无色。粗产品1呈浅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与H2O反应生成。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和A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1.为研究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下列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推测乙醇的结构式。
(1)实验中钠需要粉碎成很小的颗粒,其原因是 。
(2)两次实验平均均用乙醇1.15g,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平均为0.28L(标准状况下)。上实验数据可以推测乙醇分子的结构,依据是 。
Ⅱ.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其中C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无水乙醇。(夹持装置已略去)
(3)装置A圆底瓶内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D装置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卷
化学答案(B)
1.【答案】C
【解析】A.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含有C、H两种元素,A错误;B.乙醇能以任意比例和水互溶,不可用于萃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B错误;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水解、发酵可获得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C正确;D.沼气的主要成分为CH4,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D错误;答案选C。
2.【答案】A
【解析】枲、麻、苘、葛属于草木,草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裘褐、丝绵属于禽兽与昆虫,禽兽与昆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甲烷与溴水不反应,乙烯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代烃,所以通过溴水洗气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故A不选;B.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不褪色,可以证明苯分子结构中无碳碳双键,故B不选;C.乙醇和乙酸均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二者互溶不分层,不能进行分液操作进行分离,故C可选;D.乙醇显中性,乙酸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现象不同,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乙醇和乙酸,故D不选;故选C。
4.【答案】B
【解析】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一氯乙烷、二氯乙烷等多种取代产物,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不能制得较纯净的CH2ClCH2Cl,不选A;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ClCH2Cl,选B;C.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一氯乙烷,不选C;D.乙烯和浓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选D。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A.双键断开生成单键,属于加成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属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乙烯的加聚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苯环上的氢被硝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A.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联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A错误;B.苯能与氢气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联苯最多可以和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联苯具有苯的结构,可发生加成、取代反应,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正确;D.联苯和蒽()分子式分别为C12H10和C14H10,同属于芳香烃,但结构不相似且分子式不相差若干个“CH2”基团,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C。
7.【答案】A
【解析】重金属盐中毒急救可服用大量牛奶或鸡蛋清解毒,实际机理是利用重金属盐使牛奶或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缓解毒性。所以选择A。
8.【答案】D
【解析】A.乙醇可以燃烧,所以根据乙醇的性质推测异丙醇可以燃烧,故A正确;B.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根据乙醇的性质推测异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C.乙醇可以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异丙醇含有羟基,可以和钠反应生成异丙醇钠和氢气,故C正确;D.在乙醇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乙醛,而异丙醇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丙酮,故D错误;故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X、W、Y、Z、O分别为氢、氟、氧、氮、钠。A.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氨、肼等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铵的水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氟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乙醇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所以A中所盛的固体可以是CuO。A项正确;B.直接加热时,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较大,乙醇和氧化铜反应不完全,为使A中的乙醇平稳气化成蒸汽,D中的乙醇可用沸水浴加热,B项正确;C.乙醇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和水,冷凝后C处具支试管B中有无色液体产生,C项正确;D.C中的试管应与外界保持相通,所以C中的具支试管不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D项错误;答案选D。
11.【答案】B
【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20O4,故A错误;B.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和酯化反应,故B正确;C.该有机物中羧基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1mol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产生1mol CO2,由于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况状态,不能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故C错误;D.羧基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该有机物含有3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可以和氢气加成,1mol该有机物可与4mol H2发生加成,故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CH4和Cl2按体积比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有HCl、CH3Cl、CH2Cl2、CHCl3、CCl4,产物不止两种,故A错误;B.在光照条件下,烷烃易与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与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C.乙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被氧化,所以酸性KMnO4可以验证乙烷和乙烯;乙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用酸性KMnO4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故C错误;D.乙烯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乙烯与Br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从图像可以看出,B和C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A和D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物质的量变化的比为方程式的系数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故A错误;B.反应进行到1s时,A和C的物质的量相等,但用A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方程式的系数比,即2v(A)=3v(C),故B错误;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1.0mol-0.4mol=0.6mol,所以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故C正确;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故D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A.向苯溶液中滴加溴水,苯将溴水中的溴单质萃取了,使溴水层褪色,苯与溴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即使加了铁粉也不会生成溴苯,选项A错误;B.在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二者均溶于水,加热后不再分层,表明没有酯剩余,水解完全,选项B正确;C.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而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比较缓慢,这说明羟基氢的活泼性:水>乙醇,选项C正确;D.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甲醛等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选项D正确;答案选A。
15.【答案】C
【解析】A.乙醇与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断开的是羟基上的氢氧键,即①断裂,故A正确;B.乙醇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断开的是羟基上的氢氧键和与羟基所连的碳的氢,即①③断裂,故B正确;C.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醇提供羟基上的氢原子,即断裂①键,故C错误;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断裂①②③④⑤,故D正确。故选C。
16.【答案】D
【解析】由转化可知,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乙醛氧化生成乙酸。A.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但n值不同,所以淀粉与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反应⑤是乙醇被催化氧化为乙醛,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C.反应①是淀粉发生水解反应得到葡萄糖,C错误;D.葡萄糖含有醛基而乙醇无醛基,所以可以在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乙醇,D正确。答案选D。
17.【答案】(1)
同系物

C
D
【解析】Ⅰ.(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所以混合气体中烷烃A是甲烷,且其物质的量0.3mol,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故烯烃B的物质的量为,因此烯烃B的相对分子质量==42,烯烃B所含碳原子数==3,则烯烃B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故答案:;;(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为丙烯,与丁烯互为同系物,故答案:同系物;(3)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丙烯与乙烯都含有碳碳双键,性质有相似之处,因此,丙烯同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丙烯中含有,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C.丙烯中有7个单键,故C正确;D.与加成,由于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加成产物也有两种,即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是同一物质,故D错误;故答案C。Ⅱ.(5)A.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与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苯环上的氢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二者反应原理不一样,故A错误;B.由于苯环上连接有,该能被酸性溶液氧化导致酸性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溶液判断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故B错误;C.该有机物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有2种,故C错误;D.该有机物中的苯环和均可与发生反应,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加成,故D正确,故答案D。
18.【答案】(1)干燥混合气体(或吸水)
(2)4
(3)吸收过量的氯气
(4)CH4+Cl2CH3Cl+HCl
(5)A B
【解析】在加热条件下,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氢,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最后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一氯甲烷是气体,还可能有过量的甲烷;(1)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同时生成的氯气中还含有水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B装置除了控制气流速度、均匀混合气体外,还有干燥作用;(2)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特点是1mol氯气可取代1mol H原子生成1mol HCl,设V(Cl2)/V(CH4)=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应保证甲烷被完全取代,x应大于或等于4;(3)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所以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4)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5)①盐酸和有机物不能互溶,所以可以采用水洗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A;②反应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是油状的液体,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即尾气中含有一氯甲烷,故答案为B。
19.【答案】(1)浓硝酸 球形(或蛇形)冷凝管 平衡气压,使混合酸能顺利留下
防止副反应发生 分液
b
其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二氧化氮
【解析】制备、提纯硝基苯流程: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能与硝酸中的硝基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硝基苯,所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O-NO2+H2O,混合物为苯、硝基苯、浓硝酸、浓硫酸,硝基苯是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微溶于水,与硝基苯互溶,在下层,步骤②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应采取分液操作;粗产品1中有残留的硝酸及硫酸,步骤③依次用蒸馏水、Na2CO3溶液、蒸馏水洗涤,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有机层为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还残留有水,步骤④用无水CaCl2或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混合物,过滤,步骤⑤进行蒸馏,分离苯和硝基苯,得到纯硝基苯。(1)浓硫酸密度大于浓硝酸,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放出大量的热,则该实验中配制混酸应将浓硫酸注入浓硝酸中,及时搅拌和冷却,以防止液体暴沸;苯、浓硝酸沸点低,易挥发,球形(或蛇形)冷凝管能更好冷凝回流挥发的苯、浓硝酸,从而可减少反应物的损失,提高转化率;和普通分液漏斗相比,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可以平衡内外压强,使混合酸顺利滴下;(2)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强腐蚀性酸,且具有强氧化性,温度不能过高,应控制在50~60°C,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混合物为苯、硝基苯、浓硝酸、浓硫酸,硝基苯是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微溶于水,与硝基苯互溶,在下层,步骤②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应采取分液操作;(3)最后一次水洗后分液得到粗产品2为硝基苯和苯的混合物,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因为硝基苯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粗产品2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选b;(4)粗产品1中除了硝基苯,还溶入了浓硝酸,浓硝酸受热易分解,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导致其呈浅黄色。
20.【答案】(1)乙醇
酯化(取代)反应


【解析】由流程知:A、B、C、D、E、F、G分别为、、、、乙二醇、;(1)乙烯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答案为:乙醇;(2)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取代)反应;(3)乙烯在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为D();(4)与H2O发生反应生成(HOCH2CH2OH),E与乙酸反应生成 CH3COOCH2CH2OOCCH3。
21.【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反应速率
(2)通过计算可知,2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mol H2,说明1mol乙醇分子中存在1mol活泼氢原子
(3)MnO2 使液态乙醇转化为乙醇蒸气
(4)铜粉一会儿变黑,一会变红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1)钠与乙醇的反应比较缓慢,实验中将钠粉碎成很小的颗粒,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反应速率。(2)钠与乙醇反应放出0.28L氢气(标准状况下),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15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则,说明1mol乙醇分子中存在1mol活泼氢原子。(3)装置A是生成氧气的装置,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因此装置A圆底烧瓶内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乙醇易挥发,C中热水可以使液态乙醇转化为乙醇蒸气。(4)铜催化氧化乙醇,实际上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一个是氧化铜氧化乙醇生成铜,因此实验过程中D装置可以看到铜粉一会儿变黑,一会变红。D处发生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同课章节目录